2005-03-31 01:48:01Jasmine.W
不在隔壁的好鄰居
最近很愛走路,加上禮拜一到四都不會在家吃飯,每天走在我家門口那條馬路的時間都會超過十點,是剛好很多店打烊了或正在拉鐵門的時段,
不過在半路有家快炒店營業到半夜,便宜又不小盤的菜色讓我每次還沒走到店門口遠遠的就可以聽到熱鬧的吃飯聲音,以前有段期間我們家也很愛去光顧,現在好像還是滿喜歡的只是我都不在家吃不到而已,
但即使我已經很久沒去了,那邊的老闆娘只要站在櫃台看到我就一定會大微笑,再不然就是在走過店門口的短短幾秒完全無視於中間隔著好幾桌客人的存在,跟我閒聊上一兩句話,目送我往回家的路上走去,
雖然那家快炒店跟我家還距離了五六家店、一棟醫院、一個馬路口,可是每次只要接近了聽到它們的碗筷聲,我都會覺得好像已經走到家樓下了,再走兩步就是我家似的。
我很喜歡那種感覺,那種像鄰居一樣的感覺;
我從幼稚園開始就是越區就讀,意思很簡單,我的同學朋友們都住的離我家很遠,至於自家隔壁左鄰右舍的大人小孩們我一點都不熟,只會客客氣氣的打聲招呼或是寒暄一下,
大學反而是我這輩子唸過離家最近的學校,近到翹課時可以回家睡個覺,
也因為大學朋友們都住的近,我有很多搭便車回家的經驗,在特別頻繁的某些時候我想我們家管理員一定很疑惑吧,怎麼我每次回來搭的車都不一樣,又怎麼每次在我家門口等我要拿東西的男生都不一樣?
其實並沒有他想的那麼複雜,
我搭的便車大部分車主都是女孩,男生們長的不一樣是因為有人是來借講義、有人是來借機器、有人是辦活動前夕來提供道具等,大家住的近真的很方便。
有一次我學長來拿蛋糕,那天天氣真是冷颼颼到光是站著不動就要變冰棒了吧,我們兩個還站在大冷風裡開起槓來,後來興致高昂的當場打電話給我學姐約她在我們三個的家中間吃拉麵,
隔天正要出門時接到我學長電話,說既然要走同一條路就一起走囉,吃完拉麵後我跟我學姐撐著肚子又慢慢走到附近的家樂福去探親,那是一個充滿走路走路走路的晚上,可是能這樣在跟著學長姐在自己家附近走來走去很有趣,好像回到大家都不依賴其他交通工具的時代,邊走路邊聊天是很理所當然的一件事,
其實在就前一天晚上,陳小非打電話來跟我說他打工的比利小雞要關了,問我要不要去拿些小蛋糕?
我很悠閒的拎個小包包去找他,結果陳小非並沒有給我一些小蛋糕,而是給了我非常多非常多大大小小的蛋糕,還二話不說的要載我跟那些大袋小袋回家,我們就像搶匪一樣載滿了整車的蛋糕,前面堆了好幾袋只差快擋住陳小非的視線,我的腳上放一袋手上再抓一袋,沿途分送給親朋好友的直到我家門口,一路上兩個人都在大笑要是發生車禍一定會蛋糕滿天飛吧?
上禮拜我跟我媽去了costco大肆採購了很多Bagel,其中有兩袋是要給一個愛吃Bagel學妹,很快的過沒兩天就收到回禮,她帶著Bagel回苗栗的家後帶回一大包特產的粿給我們家,
當我妹在餐桌上看到那一大包的粿時笑著說我們好像回到了古代那種以物易物的生活噢,沒有人想收錢或是計算多少,只是單純的想一起分享食物,不貴重但是心意很重,
在人人都很匆忙的台北市或著該說這樣的一個時代裡,連單純的想和隔壁鄰居多認識一點都很難得了,書上面寫的那種各家婆婆媽媽交換拿手菜的情節更早已變成歷史故事,「遠親不如近鄰」這句話想必也在日漸失去它的支持者,
可是這兩年我卻慢慢的感受到它的涵義,在晚歸的路上有熟悉面孔會對自己微笑、吃飯不全是要早早預約好在一個必須透過交通工具的地方、自家樓下的牛肉麵好不好吃可以跟朋友討論、上學的途中也會遇見認識的人說說笑笑,大街小巷都有親切的氣氛,因為我知道這邊住了很多會彼此關心的好鄰居,
開始明白為什麼台北人老是被抱怨很冷漠了。
圖:我的好鄰居們,周阿珍、陳小非跟胡甜甜。
住的近倒不如住的親。
不過在半路有家快炒店營業到半夜,便宜又不小盤的菜色讓我每次還沒走到店門口遠遠的就可以聽到熱鬧的吃飯聲音,以前有段期間我們家也很愛去光顧,現在好像還是滿喜歡的只是我都不在家吃不到而已,
但即使我已經很久沒去了,那邊的老闆娘只要站在櫃台看到我就一定會大微笑,再不然就是在走過店門口的短短幾秒完全無視於中間隔著好幾桌客人的存在,跟我閒聊上一兩句話,目送我往回家的路上走去,
雖然那家快炒店跟我家還距離了五六家店、一棟醫院、一個馬路口,可是每次只要接近了聽到它們的碗筷聲,我都會覺得好像已經走到家樓下了,再走兩步就是我家似的。
我很喜歡那種感覺,那種像鄰居一樣的感覺;
我從幼稚園開始就是越區就讀,意思很簡單,我的同學朋友們都住的離我家很遠,至於自家隔壁左鄰右舍的大人小孩們我一點都不熟,只會客客氣氣的打聲招呼或是寒暄一下,
大學反而是我這輩子唸過離家最近的學校,近到翹課時可以回家睡個覺,
也因為大學朋友們都住的近,我有很多搭便車回家的經驗,在特別頻繁的某些時候我想我們家管理員一定很疑惑吧,怎麼我每次回來搭的車都不一樣,又怎麼每次在我家門口等我要拿東西的男生都不一樣?
其實並沒有他想的那麼複雜,
我搭的便車大部分車主都是女孩,男生們長的不一樣是因為有人是來借講義、有人是來借機器、有人是辦活動前夕來提供道具等,大家住的近真的很方便。
有一次我學長來拿蛋糕,那天天氣真是冷颼颼到光是站著不動就要變冰棒了吧,我們兩個還站在大冷風裡開起槓來,後來興致高昂的當場打電話給我學姐約她在我們三個的家中間吃拉麵,
隔天正要出門時接到我學長電話,說既然要走同一條路就一起走囉,吃完拉麵後我跟我學姐撐著肚子又慢慢走到附近的家樂福去探親,那是一個充滿走路走路走路的晚上,可是能這樣在跟著學長姐在自己家附近走來走去很有趣,好像回到大家都不依賴其他交通工具的時代,邊走路邊聊天是很理所當然的一件事,
其實在就前一天晚上,陳小非打電話來跟我說他打工的比利小雞要關了,問我要不要去拿些小蛋糕?
我很悠閒的拎個小包包去找他,結果陳小非並沒有給我一些小蛋糕,而是給了我非常多非常多大大小小的蛋糕,還二話不說的要載我跟那些大袋小袋回家,我們就像搶匪一樣載滿了整車的蛋糕,前面堆了好幾袋只差快擋住陳小非的視線,我的腳上放一袋手上再抓一袋,沿途分送給親朋好友的直到我家門口,一路上兩個人都在大笑要是發生車禍一定會蛋糕滿天飛吧?
上禮拜我跟我媽去了costco大肆採購了很多Bagel,其中有兩袋是要給一個愛吃Bagel學妹,很快的過沒兩天就收到回禮,她帶著Bagel回苗栗的家後帶回一大包特產的粿給我們家,
當我妹在餐桌上看到那一大包的粿時笑著說我們好像回到了古代那種以物易物的生活噢,沒有人想收錢或是計算多少,只是單純的想一起分享食物,不貴重但是心意很重,
在人人都很匆忙的台北市或著該說這樣的一個時代裡,連單純的想和隔壁鄰居多認識一點都很難得了,書上面寫的那種各家婆婆媽媽交換拿手菜的情節更早已變成歷史故事,「遠親不如近鄰」這句話想必也在日漸失去它的支持者,
可是這兩年我卻慢慢的感受到它的涵義,在晚歸的路上有熟悉面孔會對自己微笑、吃飯不全是要早早預約好在一個必須透過交通工具的地方、自家樓下的牛肉麵好不好吃可以跟朋友討論、上學的途中也會遇見認識的人說說笑笑,大街小巷都有親切的氣氛,因為我知道這邊住了很多會彼此關心的好鄰居,
開始明白為什麼台北人老是被抱怨很冷漠了。
圖:我的好鄰居們,周阿珍、陳小非跟胡甜甜。
住的近倒不如住的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