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30 17:04:58Jasmine

楊憲宏談環境新聞

台灣媒體的環境新聞報導問題,隨著氣候變遷議題升溫的而愈加受到重視與討
論。關於媒體要如何傳達正確有效的環境新聞給社會大眾,環境新聞寫作和一般
新聞有何不同,資深媒體人楊憲宏從新聞該怎麼寫談起,他認為『從不疑之處懷
疑』是記者應秉持的工作態度。
 
楊憲宏表示醫學強調排除的思考訓練,才能掌握事實的證據,他認為記者在報導
新聞時也是一樣,應針對問題舉反證,盡力去找出你所不知道的事,加以排除。

此外,在進入一個議題前,要摸清楚議題的界線,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尤其
是在20年間速度成長十億倍的網路世代,意味著知識處理的量和速度同時成長
12倍,因此知識的影響非常大,記者則是知識挑戰上的前鋒。

張繼高曾期勉記者做個well-equipped的人,回到哲學的層面,做一個
well-informed的人,意即記者要有全方位的概念,對事情保持警覺、偵測、了解。
楊憲宏表示記者的確是擁有特權的行業,因此記者必須培養解讀資訊的能力,
以及認清議題對社會短中長期的影響層面。

他反對平衡報導,認為作為前線記者,應該要知道是非虛實,新聞應該要有結
論。譬如最近民間機構所做的縣市長滿意度民調,很多都是置入性行銷,記者若
知道真相,應在新聞裡自作結論。

他認為客觀是假的,新聞是「主觀烘托」後的產物,唯獨記者必須誠實的檢視自
己,才能生產有價值的新聞。他批判純淨新聞沒有價值,因此記者應做參與型記
者之外,要把新聞工作當作一生志業,隨時檢查自己的熱情是否能終其一生存
在,責任感和判斷力是必備條件。

關於氣候變遷的相關議題要怎麼切入,他不從二氧化碳觀點去看環保寫作,並且
質疑這個危機是否是真實的危機。他將此議題著眼在較為迫切的能源問題,指出
未來能源開採會愈趨困難,價格負擔一定會增加,因此一定要有替代能源。

他認為台灣應該先著手解決節能的問題,我國早就可以發展自己能源,為何台灣
跟不上國際腳步,其中的利益才是問題的關鍵,因此記者應先釐清議題的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