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11 10:20:12Jasmine
網路顛覆了媒體遊戲規則
中國時報 2008.06.11
網路顛覆了媒體遊戲規則
林博文
網路改變了新聞報導方式和傳播速度,同時也打亂了媒體的「遊戲規則」。柯林頓最近在南達科塔州為妻子希拉蕊助選時發飆痛罵《浮華世界》(Vanify Fair)雜誌記者的現場錄影鏡頭,即是業餘記者利用手掌型數位錄影及錄音機獲得的獨家新聞。美國新聞界和傳播業者目前正熱烈辯論這件事對媒體的衝擊的影響。
美國電視女名嘴、口音很重的亞麗安娜.哈芬頓(Arinna Huffington)和紐約大學媒體批評教授傑.羅森(Jay Rosen)合辦了一個「巴士外」(Off the Bus)網站,招聘一批沒有採訪經驗但具有新聞狂熱的人士在跑新聞,網站總編輯則由經驗豐富的資深媒體人出任。今年61歲、身高約155公分的梅西爾.佛勒爾(Mayhill Fowler),曾做教員,亦寫過小說,更熱衷新聞。她加入「巴士外」當記者,在民主黨初選時屢建奇功,而使「巴士站」聲名遠播。
佛勒爾第一次建功是在今年4月。歐巴馬在舊金山參加一項謝絕主流媒體參加的募款晚會,佛勒爾向主持者說她是捐款人,而混進會場。沒想到歐巴馬在晚會上批評賓州鄉下人(主要是白人)一遇經濟情況不好,就轉而求助於宗教和槍械。佛勒爾用數位錄影及錄音機忠實錄下了這段敏感談話,透過「巴士外」報導,掀起軒然大波。希拉蕊如獲至寶,全力猛K歐巴馬,主流媒體亦圍剿歐巴馬,歐巴馬又更正又道歉,導致賓州初選慘敗。
7月號的《浮華世界》月刊登了一篇資深記者陶德.波登(Todd Purdum)撰寫的柯林頓在後白宮時代及助選活動中的一些花花草草,幾乎都是負面報導。未具名的消息來源也都來自柯林頓身邊的人,他們透露柯林頓還是風流如昔,和一些小牌影星幽會,《浮華世界》網路先行刊布這篇報導。
柯林頓在南達科塔助選時,佛勒爾擠到他身邊問他對《浮華世界》那篇文章有何意見。柯林頓不知道佛勒爾的身分(脖子上未掛記者證),以為她是希拉蕊的支持者,而一聽到《浮華世界》,柯林頓即破口大罵波登是個「卑鄙無恥的髒東西」(sleazy slimy scumbag),臉紅耳赤地罵了3分鐘,他完全沒有想到佛勒爾左手掌握了一個袖珍型數位錄影及錄音機。幾分鐘後,全世界都看到這個畫面。
波登以前是《紐約時報》白宮記者,文字不錯,其妻狄狄.麥爾絲(Dee Dee Myers)做過柯林頓的白宮發言人,後來鬧翻了。
以《新聞周刊》專欄作家佐那桑.鄂圖爾(Jonathan Alter)為首的傳統媒體人對佛勒爾的作法非常不滿和不悅。他說,任何一個記者採訪某人之前,一定要先亮出記者身分,這是做新聞上的起碼規矩和規則,只有這樣才能建立採訪者與被採訪者的互信。鄂圖爾指控佛勒爾的採訪方式是一種「詐欺行徑」。「巴士外」創設人之一羅森亦認為佛勒爾應該在採訪前向柯林頓亮出身分,他說最好的方式是佛勒爾先向柯林頓說明她是〈巴士外〉網站記者。佛勒爾則辯稱她採訪柯林頓前,手上拿了一張名片,但不小心掉了。
前好萊塢製片人、設置「Firedoglake」左翼政治網站的珍.哈姆雪兒(Jane Hamsher)則為佛勒爾辯護。她說,柯林頓應先向問佛勒爾的身分,要不要回答則由柯林頓自己決定,錯不在佛勒爾。哈姆雪兒表示,美國媒體一向都是要先保護被採訪者,對他們顯示忠誠,這是錯誤的作法,媒體應對讀者(或觀眾)忠誠。《紐約時報》記者向哈姆雪兒透露紐時採訪規則規定記者必須先向被採訪者亮出身分時,她不屑地說:「那種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已經不再活在那個世界了!」
「巴士外」網站總編輯馬克.古柏(Marc Cooper),在左翼刊物《國家》(The Nation)做過多年編輯,現在除了主持「巴士外」,亦在南加大安能柏傳播學院教授採訪。他說,新聞學院所教的一些遊戲規則並沒有錯,「只是整個時代環境變了,我們也沒有去改變它,而是科技重新詮釋了採訪遊戲規則,我們只是工具而已!」
科技創造了網路時代,網路創造了媒體新頁。除了佛勒爾這種突擊隊式的採訪方式,網路預測選情亦使傳統民調大大失色。
芝加哥大學經濟系畢業的納德.西佛(Nate Silver)所創設的部落格「Poblano」於5月6日精確地預測印第安納州和北卡州初選結果,而使主流媒體與民調機構驚駭不已。西佛也預測,今年11月4日投票結果,歐巴馬會險勝!
網路顛覆了媒體遊戲規則
林博文
網路改變了新聞報導方式和傳播速度,同時也打亂了媒體的「遊戲規則」。柯林頓最近在南達科塔州為妻子希拉蕊助選時發飆痛罵《浮華世界》(Vanify Fair)雜誌記者的現場錄影鏡頭,即是業餘記者利用手掌型數位錄影及錄音機獲得的獨家新聞。美國新聞界和傳播業者目前正熱烈辯論這件事對媒體的衝擊的影響。
美國電視女名嘴、口音很重的亞麗安娜.哈芬頓(Arinna Huffington)和紐約大學媒體批評教授傑.羅森(Jay Rosen)合辦了一個「巴士外」(Off the Bus)網站,招聘一批沒有採訪經驗但具有新聞狂熱的人士在跑新聞,網站總編輯則由經驗豐富的資深媒體人出任。今年61歲、身高約155公分的梅西爾.佛勒爾(Mayhill Fowler),曾做教員,亦寫過小說,更熱衷新聞。她加入「巴士外」當記者,在民主黨初選時屢建奇功,而使「巴士站」聲名遠播。
佛勒爾第一次建功是在今年4月。歐巴馬在舊金山參加一項謝絕主流媒體參加的募款晚會,佛勒爾向主持者說她是捐款人,而混進會場。沒想到歐巴馬在晚會上批評賓州鄉下人(主要是白人)一遇經濟情況不好,就轉而求助於宗教和槍械。佛勒爾用數位錄影及錄音機忠實錄下了這段敏感談話,透過「巴士外」報導,掀起軒然大波。希拉蕊如獲至寶,全力猛K歐巴馬,主流媒體亦圍剿歐巴馬,歐巴馬又更正又道歉,導致賓州初選慘敗。
7月號的《浮華世界》月刊登了一篇資深記者陶德.波登(Todd Purdum)撰寫的柯林頓在後白宮時代及助選活動中的一些花花草草,幾乎都是負面報導。未具名的消息來源也都來自柯林頓身邊的人,他們透露柯林頓還是風流如昔,和一些小牌影星幽會,《浮華世界》網路先行刊布這篇報導。
柯林頓在南達科塔助選時,佛勒爾擠到他身邊問他對《浮華世界》那篇文章有何意見。柯林頓不知道佛勒爾的身分(脖子上未掛記者證),以為她是希拉蕊的支持者,而一聽到《浮華世界》,柯林頓即破口大罵波登是個「卑鄙無恥的髒東西」(sleazy slimy scumbag),臉紅耳赤地罵了3分鐘,他完全沒有想到佛勒爾左手掌握了一個袖珍型數位錄影及錄音機。幾分鐘後,全世界都看到這個畫面。
波登以前是《紐約時報》白宮記者,文字不錯,其妻狄狄.麥爾絲(Dee Dee Myers)做過柯林頓的白宮發言人,後來鬧翻了。
以《新聞周刊》專欄作家佐那桑.鄂圖爾(Jonathan Alter)為首的傳統媒體人對佛勒爾的作法非常不滿和不悅。他說,任何一個記者採訪某人之前,一定要先亮出記者身分,這是做新聞上的起碼規矩和規則,只有這樣才能建立採訪者與被採訪者的互信。鄂圖爾指控佛勒爾的採訪方式是一種「詐欺行徑」。「巴士外」創設人之一羅森亦認為佛勒爾應該在採訪前向柯林頓亮出身分,他說最好的方式是佛勒爾先向柯林頓說明她是〈巴士外〉網站記者。佛勒爾則辯稱她採訪柯林頓前,手上拿了一張名片,但不小心掉了。
前好萊塢製片人、設置「Firedoglake」左翼政治網站的珍.哈姆雪兒(Jane Hamsher)則為佛勒爾辯護。她說,柯林頓應先向問佛勒爾的身分,要不要回答則由柯林頓自己決定,錯不在佛勒爾。哈姆雪兒表示,美國媒體一向都是要先保護被採訪者,對他們顯示忠誠,這是錯誤的作法,媒體應對讀者(或觀眾)忠誠。《紐約時報》記者向哈姆雪兒透露紐時採訪規則規定記者必須先向被採訪者亮出身分時,她不屑地說:「那種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已經不再活在那個世界了!」
「巴士外」網站總編輯馬克.古柏(Marc Cooper),在左翼刊物《國家》(The Nation)做過多年編輯,現在除了主持「巴士外」,亦在南加大安能柏傳播學院教授採訪。他說,新聞學院所教的一些遊戲規則並沒有錯,「只是整個時代環境變了,我們也沒有去改變它,而是科技重新詮釋了採訪遊戲規則,我們只是工具而已!」
科技創造了網路時代,網路創造了媒體新頁。除了佛勒爾這種突擊隊式的採訪方式,網路預測選情亦使傳統民調大大失色。
芝加哥大學經濟系畢業的納德.西佛(Nate Silver)所創設的部落格「Poblano」於5月6日精確地預測印第安納州和北卡州初選結果,而使主流媒體與民調機構驚駭不已。西佛也預測,今年11月4日投票結果,歐巴馬會險勝!
上一篇:移動的愛
下一篇:《鐵達尼號的真相》倖存者解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