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8-24 12:35:35Jared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浮跡)
年過三十以後,常常是凝滯在某種固定的生活形態當中,擾人的煩務常割得人心碎碎離離。明知此衷一定有個亟思回歸本心、孺慕自然、返璞天真的角落,奈何硬是在看似繁華如錦實則疏離冷澹的紫陌紅塵中載沉載浮,幾許物外的遐想都顯得那般地遙不可觸。
懷念兒時相對單純的愉悅與自在…
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焠鍊的理性固然有若干制衡生命不羈狂慢的好處,但也同樣的封閉了自我與童真間深度融契的道途,性靈生活常被世俗的埃塵輕掩,在大部分的時間裡絕難閃出真純的光熱。
孩提時,少築理性為牆為籬,童心就像一片恣肆揮彩的畫布,恁取直感影象塗為印記;而長成之後,雖然流年輪轉如恆,卻在人心日益失真鈍重的知覺裡,將單純的直感逐漸褪化得模糊難辨。或許是明知世俗的煩冗難以割棄,便只能在當下的環境裡儘量地覓取閒暇了。
於是,不管多忙多倦,我在睡前總會閉緊門窗,燃起一盞燭光,在靜定的燈焰中讓自己雜蕪的心緒沉澱,彷彿略過這道手續便不能保我一夜好眠似地;更受不了終日營營的竟日爭逐,每隔半把個月,一顆心便隱隱地想飛,飛去那夢中熟悉的山林原野、峰巔海湄,看行雲隨風、落葉紛飄;聽浪濤逐潮、跫音輕響。只有這樣,我才可以尋得靈明、找回自在……這叫啥子病,我也不知道?
最近這些時日,眼前的雜事、瑣事一堆地憂人、擾人,讓這病似乎犯得更重了,三、五天就想往外跑,總思逃開職場牢籠的羈絆,奔向原野山林的呼喚;我想到的法子是~~鄉居,一個人。
故鄉在桃園觀音塘背,一個近海的小村,故家老宅當年也算稍具規模,是一方多開多進的院落,計齡早在百二十年以上,樸拙古意。我畏熱卻喜寒,夜來露冷風緊,正好無憂蚊蚋肆虐、小強侵擾,上週六下完課,就索性一個人獨自住了進去,體味彷彿在夢裡依稀的村居野趣,父祖們一生辛勤,為的是求溫飽,我一晌耽閑,求的又是哪樁?想來可笑。
老宅缺水沒電,就提著早備妥九份山上買來的仿古馬燈,晚上九點多,還沒交子時呢?四下卻早闃無人音,偶或傳來幾聲荒雞鳴啼、野犬喧吠,也算點綴週遭的孤沉靜謐罷!再看一燈如豆,盞在深邃的黯屋裡,光暈的游移明滅更顯出老宅的飄搖幽緲;窗外是風吹秋海棠還是九重葛的颯颯低響,而風聲和想像裡的浪濤也沒多大差別,故鄉近海,浪濤也當在不遠了不是?
帶著一部書,是三毛的<我的寶貝>,就著昏黃的熒燈,看得很吃力,卻剛好翻到其中的”華陶窯一日記行”,想像那苗栗山區的桃源美境,三毛女士和她視若珍壁的素陶因緣,那文中的氛圍和眼下的情境竟是這般地貼近!讀倦了也就放任自己睡去,在祖母生前的臥榻……
忽然想起這句:「已而夢覺過三更,人悄悄,帘外月朧明。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倒也真的睡到半夜就醒了,感謝我的兩年軍旅生涯,獨自夜宿老屋,竟不覺驚悸!
披衣坐起,冷得直打哆嗦,就起身漫步走去…老屋是真的老了,門牆、簷壁、花窗、籠屜,再再顯見歲月無情斑剝的留痕,提著已然薰黑的古拙馬燈,恣意在堂屋內外穿梭游移,一磚一瓦、一盆一甑,每每發人以懷古的幽情。踱至中庭,淒清的冷夜涼如水,矯首望天,放眼斜視角從天井的一端帶過簷脊拱背頹敗的破瓦殘垣,蒼穹一彎新月、河漢點點星辰,透著幾許的迷濛盡收眼底,此際無歡無喜,有的仍只是淒迷與遲暮,能遣往事只堪哀?當真對景也難排!
恆常墨守孤寂,往往便想回到內心的井壁中去找回自己,自己在哪裡?知道此衷早已不再純稚,過度的遐想也就奢侈,但總容我一圓懷古舊夢罷!間或帶些遺世獨立的奢想,早年此心習慣孤獨、享受寂寞,這下又重新領略了,半曾相識半依稀的默然相對,我只選在這故鄉的老屋裡圓夢,醒著補夢,倒也順理成章,不甚牽強,只是夢太輕靈,俄如羽翼,旋化輕舟……
仲冬天氣,日頭睡得早也醒得遲,我痴痴以待拂曉的雲影天光,希望能為這古拙的院落煥發姿彩、增添暖意。天真的亮了,當清晨的第一道光暈染上簷角兀立的瓦當,我心彷彿也放下了一夜的沉痾,滿院的清寂就在稀微的晨光中如絮飛去,鴻爪春泥,難描痕跡。
再推開木門,邁步走向偌大寬闊的稻埕,絲絲寒意也難掩週遭綻吐的生命韻語,枝枒間縱意跳蕩的燕雀、淺塘邊自在梳羽的鵝鴨,還有遠處村婦娑移的身影,正是清景留人人易醉,曉境迷眼眼耽歡!說不盡的良辰好景,就在這鄉居的早晨。
肚子餓了,就走個十五分鐘,到家伯處擾一頓白粥稀飯,真的好久沒有嚐過這樣樸素的早餐了,鄉居人家的早點,還是一貫地簡單有味,大伯父八十有二了,身體仍矍鑠硬朗,想我才過三十,卻日漸衰萎,看來貫居塵囂的都會眾生,都將難免一嘆罷!
也沒敢耽留太久,就怕多留不去,那份恆藏內心的退隱之情又會再起,現在談退隱,只怕太矯情且不切實際,但我確知,故鄉的老屋,永遠會是我夢裡依依的棲所,只要時間允許,我會常來,領略村居野趣的古拙雅興。希望夢不太遠,老屋也恆存長在。
(照片是故鄉老屋偏門,1999年冬天)
<2002.2.20>
懷念兒時相對單純的愉悅與自在…
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焠鍊的理性固然有若干制衡生命不羈狂慢的好處,但也同樣的封閉了自我與童真間深度融契的道途,性靈生活常被世俗的埃塵輕掩,在大部分的時間裡絕難閃出真純的光熱。
孩提時,少築理性為牆為籬,童心就像一片恣肆揮彩的畫布,恁取直感影象塗為印記;而長成之後,雖然流年輪轉如恆,卻在人心日益失真鈍重的知覺裡,將單純的直感逐漸褪化得模糊難辨。或許是明知世俗的煩冗難以割棄,便只能在當下的環境裡儘量地覓取閒暇了。
於是,不管多忙多倦,我在睡前總會閉緊門窗,燃起一盞燭光,在靜定的燈焰中讓自己雜蕪的心緒沉澱,彷彿略過這道手續便不能保我一夜好眠似地;更受不了終日營營的竟日爭逐,每隔半把個月,一顆心便隱隱地想飛,飛去那夢中熟悉的山林原野、峰巔海湄,看行雲隨風、落葉紛飄;聽浪濤逐潮、跫音輕響。只有這樣,我才可以尋得靈明、找回自在……這叫啥子病,我也不知道?
最近這些時日,眼前的雜事、瑣事一堆地憂人、擾人,讓這病似乎犯得更重了,三、五天就想往外跑,總思逃開職場牢籠的羈絆,奔向原野山林的呼喚;我想到的法子是~~鄉居,一個人。
故鄉在桃園觀音塘背,一個近海的小村,故家老宅當年也算稍具規模,是一方多開多進的院落,計齡早在百二十年以上,樸拙古意。我畏熱卻喜寒,夜來露冷風緊,正好無憂蚊蚋肆虐、小強侵擾,上週六下完課,就索性一個人獨自住了進去,體味彷彿在夢裡依稀的村居野趣,父祖們一生辛勤,為的是求溫飽,我一晌耽閑,求的又是哪樁?想來可笑。
老宅缺水沒電,就提著早備妥九份山上買來的仿古馬燈,晚上九點多,還沒交子時呢?四下卻早闃無人音,偶或傳來幾聲荒雞鳴啼、野犬喧吠,也算點綴週遭的孤沉靜謐罷!再看一燈如豆,盞在深邃的黯屋裡,光暈的游移明滅更顯出老宅的飄搖幽緲;窗外是風吹秋海棠還是九重葛的颯颯低響,而風聲和想像裡的浪濤也沒多大差別,故鄉近海,浪濤也當在不遠了不是?
帶著一部書,是三毛的<我的寶貝>,就著昏黃的熒燈,看得很吃力,卻剛好翻到其中的”華陶窯一日記行”,想像那苗栗山區的桃源美境,三毛女士和她視若珍壁的素陶因緣,那文中的氛圍和眼下的情境竟是這般地貼近!讀倦了也就放任自己睡去,在祖母生前的臥榻……
忽然想起這句:「已而夢覺過三更,人悄悄,帘外月朧明。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倒也真的睡到半夜就醒了,感謝我的兩年軍旅生涯,獨自夜宿老屋,竟不覺驚悸!
披衣坐起,冷得直打哆嗦,就起身漫步走去…老屋是真的老了,門牆、簷壁、花窗、籠屜,再再顯見歲月無情斑剝的留痕,提著已然薰黑的古拙馬燈,恣意在堂屋內外穿梭游移,一磚一瓦、一盆一甑,每每發人以懷古的幽情。踱至中庭,淒清的冷夜涼如水,矯首望天,放眼斜視角從天井的一端帶過簷脊拱背頹敗的破瓦殘垣,蒼穹一彎新月、河漢點點星辰,透著幾許的迷濛盡收眼底,此際無歡無喜,有的仍只是淒迷與遲暮,能遣往事只堪哀?當真對景也難排!
恆常墨守孤寂,往往便想回到內心的井壁中去找回自己,自己在哪裡?知道此衷早已不再純稚,過度的遐想也就奢侈,但總容我一圓懷古舊夢罷!間或帶些遺世獨立的奢想,早年此心習慣孤獨、享受寂寞,這下又重新領略了,半曾相識半依稀的默然相對,我只選在這故鄉的老屋裡圓夢,醒著補夢,倒也順理成章,不甚牽強,只是夢太輕靈,俄如羽翼,旋化輕舟……
仲冬天氣,日頭睡得早也醒得遲,我痴痴以待拂曉的雲影天光,希望能為這古拙的院落煥發姿彩、增添暖意。天真的亮了,當清晨的第一道光暈染上簷角兀立的瓦當,我心彷彿也放下了一夜的沉痾,滿院的清寂就在稀微的晨光中如絮飛去,鴻爪春泥,難描痕跡。
再推開木門,邁步走向偌大寬闊的稻埕,絲絲寒意也難掩週遭綻吐的生命韻語,枝枒間縱意跳蕩的燕雀、淺塘邊自在梳羽的鵝鴨,還有遠處村婦娑移的身影,正是清景留人人易醉,曉境迷眼眼耽歡!說不盡的良辰好景,就在這鄉居的早晨。
肚子餓了,就走個十五分鐘,到家伯處擾一頓白粥稀飯,真的好久沒有嚐過這樣樸素的早餐了,鄉居人家的早點,還是一貫地簡單有味,大伯父八十有二了,身體仍矍鑠硬朗,想我才過三十,卻日漸衰萎,看來貫居塵囂的都會眾生,都將難免一嘆罷!
也沒敢耽留太久,就怕多留不去,那份恆藏內心的退隱之情又會再起,現在談退隱,只怕太矯情且不切實際,但我確知,故鄉的老屋,永遠會是我夢裡依依的棲所,只要時間允許,我會常來,領略村居野趣的古拙雅興。希望夢不太遠,老屋也恆存長在。
(照片是故鄉老屋偏門,1999年冬天)
<200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