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2-28 17:36:04尚未設定

「教改,成功了嗎?」之二:校務評鑑!NO!這是教育高裝檢!?

四年前開始,台北市教育局開始了所謂的各級學校校務評鑑,基層教師的災難又增加了一項,喔!不!是樹木的災難又增加了一項,因為,為了應付四年一度的校務評鑑,我們為了印刷所用掉的紙量,恐怕可以砍掉好幾個足球場的雨林吧?

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以及時間、金錢的校務評鑑,所得的結果只是象徵性的評分、排名,我們無法得到如大專院校的新增係所,甚至連一分一毫的多餘補助都爭取不到,這種勞民傷財愚蠢行動,卻又是架構在教改的大纛之下,無人敢違逆它!

但仔細想想,這當中到底有誰獲利?誰從中佔到好處?我想,從中獲利者約有三方,一方是教育局,一方是評鑑委員,另一方則是學校校長。

我一直覺得台北市教育局是個小鼻子小眼睛的單位,缺少宏闊的氣度與膽識,雖然骨子裡不滿中央政府的教育改革工作,卻又不敢擺明了反抗,於是它只好惰性的配合,無論是國中學測量尺成績的公布,或是九年一貫課程的推動,台北市教育局一直是惰性的配合,也正因為如此,所以配合的中央教育部舉辦大專院校校務評鑑工作,台北市教育局也舉辦了國中小學的校務評鑑,以示自己能跟上時代,配合教改。但是教育部的評鑑是一種棍子與胡蘿蔔並舉的活動,分數高的學校,則能得到較多的補助,招收更多的學生;而台北市所辦校務評鑑的實質貢獻,充其量不過是讓校長與行政主管記功嘉獎罷了。各校所欠缺的經費,卻不會因此而降臨。

至於評鑑委員的獲益,恐怕是其中最大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些委員多是大專院校教育相關科系的教授,他們從各校第一線教育工作者手上,透過校務評鑑,輕易的巧取豪奪到最新的教學方法,以及教育資訊。這些經過整理的報告資料,很自然的成為他們研究的重要素材。而且透過訪視、評鑑,他們教育理論,也成為各校鑽研的顯學,於是演講邀約不斷,而各校亦是不斷地透過這種逢迎拍馬手段,來討好他們,於「有吃又有拿」就成為這些訪視委員的訪視成果。他們不但藉以蒐集到了實質的研究資料,使自己成為相關研究領域的宗師,更藉以壯大自身派系,成為壟斷校務評鑑知識的派閥。

至於校長,從校長遴選制實施後,「作秀」成為每個校長的必備能力,而校務評鑑無疑是一個作秀的大舞台。縱使這個校長只是個「將軍無能,累死三軍」的庸才,他卻可以透過書面報告、紙上資料的包裹偽裝,使自己在教育局長官與評鑑委員面前,呈現出「智勇雙全」虛偽假象。於是,讓自己有好的賣相,可以繼續悠遊於各校間,成為炙手可熱當紅炸子雞。

至於校務評鑑對於基層教師作用為何?套句同事講的話:「這不就是高裝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