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5-10 13:36:48尚未設定
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史記‧李斯列傳》,這句話是當我聽到杜正勝先生要接任教育部長時,突然想到的。
和杜先生有幾面之緣,曾經當過他的夥計(當時他是史語所所長,而我是兼任助理),曾經旁聽過他的課,曾經在爬山的途中打過照面。杜是個不茍言笑的人,不怒而自威,頂著張撲克牌臉,是所有見過他的人都有的印象。
不知怎麼地,他給我的感覺很像陳水扁。他們同是台南人,同樣是貧苦出身,同樣是台大畢業,同樣的年少得志,同樣有著出身大戶的妻子,同樣有著一子一女。有太多的相同之處,使我不由得把他們聯想在一起。但是,當我聽到他要接任教育部長,我還是不由得替他感到可惜。可惜的是,他在故宮院長任內的理想還未實現,現在卻要跳入這更險惡的政治漩渦中。
許多人對他有極其嚴厲的批評,其中以李慶華為最,但我始終覺得,這是他們之間的瑜亮情結。因為,杜與李同樣是歷史專業,而李慶華當時是黨國大老李煥之子,又是留學美國的歷史學博士,但是學術界的最高機構-中研院,李卻沒法子進入。反觀杜,卻在拿到碩士之後,進入了中研院史語所,而且一路平步青雲,一直當到所長,拿到院士,當時的他恐怕還不到五十歲。因此,李對杜的批評,個人認為這多少都含有一些「妒」的成分。
然而當杜提出了所謂「同心圓理論」時,我便覺得這種思考放在歷史研究上是可行的,但是放在歷史教學上,則不可行。我為什麼會這麼說?因為,杜畢竟只是為歷史學者,卻不是位歷史教育者,他忽略了兒童成長時,思想發展的歷程。從小,我們透過故事書、電視劇、卡通,甚至電玩來認識歷史。因此一個國小生可能對於關羽、趙雲,甚至糜芳、典韋耳熟能詳,卻對吳沙、莫那魯道毫無認識。許多大人會認為,因為孩子們受到大中國主義荼毒太久,以致於無法吸收正港的台灣文化。但是,他們卻忘記了,孩子們之所以對於三國人物耳熟能詳,那是因為他們透過電動玩具、電腦遊戲而對這段歷史產生興趣,而這些遊戲多半來自日本。只要這些與社會脫節的台灣教育學者,到光華商場看看,便會了解他們努力根本是白費工夫,因為,他們眼中的「大中國主義」,早在潛移默化中,佔領了孩子的心。與其批判說:這是「大中國主義」的餘毒,倒不如說這是全球化浪潮,凡是能融入全球化浪潮中的文化質素,都能很快的佔領世界各地孩子們的心,三國人物如此,米老鼠、凱蒂貓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此外就杜先生所提的「同心圓理論」,很明顯的是以台灣為中心,然後逐步擴大學習者的認知範圍,從亞洲(其中包含中國)然後到世界。如果其說可行,那麼就學生學習歷程而言,國小是從台灣出發,甚至是學童們自身居住地出發,然後隨著年齡逐步擴充,到了國中階段就應該完成對世界的認識,畢竟目前的義務教育是九年。然而,就目前的實際推行狀況來看,國中一年級的認識台灣課程,已明顯遇到了困難,因為提到近四百年來台灣歷史時,不免要提及週邊國家以及世界大勢,然而因為對於相關知識的配套不足,使得學生在學習上感到味如嚼蠟,毫無趣味可言。或許教育決策者,可以率爾地將責任推卸到教師頭上,然而很明顯的,當學生對於相關週遭知識有了系統性的基本了解之後,學習效果自然呈現。因此,當老師在國三時,再提到他們國一所學,這時的孩子才恍然大悟,原來就是這樣!但是由於理論家的堅持,孩子們必須在國一甚至國小時,將他們難以理解的國仇家恨納入腦中,以追求所謂的好成績、高成就。但是他們真的因此而喜歡台灣嗎?答案恐是未必。
如今,杜先生要接教育部長了,他是否能設身處地的替孩子想想,如何在因緣俱足之後,才真能達到所謂「統整」的效果,還是繼續推行這樣名為「統整」,實為「支離」的填鴨式教育?其實現在的教改推動者,這是以他們過去的學習經驗,糾正目前的學生,去適應未來的環境。可惜,學者們,你們都老了,老到已經忘了自己小時候,甚至自己孩子小時候是如何學習的,所以才拿教大學生的標準,來從事基礎教育的改革。
杜的一生極順遂,沒遇過太大的挫折,處處受到師長提攜,然而身處在這政潮怒海中,能全身而退嗎?這真是上帝對他的要求嗎?還是有一天,他連輕鬆走在山徑上的自由都沒有,只能悔恨如李斯一般,「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歷史學者,莫忘歷史名!
和杜先生有幾面之緣,曾經當過他的夥計(當時他是史語所所長,而我是兼任助理),曾經旁聽過他的課,曾經在爬山的途中打過照面。杜是個不茍言笑的人,不怒而自威,頂著張撲克牌臉,是所有見過他的人都有的印象。
不知怎麼地,他給我的感覺很像陳水扁。他們同是台南人,同樣是貧苦出身,同樣是台大畢業,同樣的年少得志,同樣有著出身大戶的妻子,同樣有著一子一女。有太多的相同之處,使我不由得把他們聯想在一起。但是,當我聽到他要接任教育部長,我還是不由得替他感到可惜。可惜的是,他在故宮院長任內的理想還未實現,現在卻要跳入這更險惡的政治漩渦中。
許多人對他有極其嚴厲的批評,其中以李慶華為最,但我始終覺得,這是他們之間的瑜亮情結。因為,杜與李同樣是歷史專業,而李慶華當時是黨國大老李煥之子,又是留學美國的歷史學博士,但是學術界的最高機構-中研院,李卻沒法子進入。反觀杜,卻在拿到碩士之後,進入了中研院史語所,而且一路平步青雲,一直當到所長,拿到院士,當時的他恐怕還不到五十歲。因此,李對杜的批評,個人認為這多少都含有一些「妒」的成分。
然而當杜提出了所謂「同心圓理論」時,我便覺得這種思考放在歷史研究上是可行的,但是放在歷史教學上,則不可行。我為什麼會這麼說?因為,杜畢竟只是為歷史學者,卻不是位歷史教育者,他忽略了兒童成長時,思想發展的歷程。從小,我們透過故事書、電視劇、卡通,甚至電玩來認識歷史。因此一個國小生可能對於關羽、趙雲,甚至糜芳、典韋耳熟能詳,卻對吳沙、莫那魯道毫無認識。許多大人會認為,因為孩子們受到大中國主義荼毒太久,以致於無法吸收正港的台灣文化。但是,他們卻忘記了,孩子們之所以對於三國人物耳熟能詳,那是因為他們透過電動玩具、電腦遊戲而對這段歷史產生興趣,而這些遊戲多半來自日本。只要這些與社會脫節的台灣教育學者,到光華商場看看,便會了解他們努力根本是白費工夫,因為,他們眼中的「大中國主義」,早在潛移默化中,佔領了孩子的心。與其批判說:這是「大中國主義」的餘毒,倒不如說這是全球化浪潮,凡是能融入全球化浪潮中的文化質素,都能很快的佔領世界各地孩子們的心,三國人物如此,米老鼠、凱蒂貓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此外就杜先生所提的「同心圓理論」,很明顯的是以台灣為中心,然後逐步擴大學習者的認知範圍,從亞洲(其中包含中國)然後到世界。如果其說可行,那麼就學生學習歷程而言,國小是從台灣出發,甚至是學童們自身居住地出發,然後隨著年齡逐步擴充,到了國中階段就應該完成對世界的認識,畢竟目前的義務教育是九年。然而,就目前的實際推行狀況來看,國中一年級的認識台灣課程,已明顯遇到了困難,因為提到近四百年來台灣歷史時,不免要提及週邊國家以及世界大勢,然而因為對於相關知識的配套不足,使得學生在學習上感到味如嚼蠟,毫無趣味可言。或許教育決策者,可以率爾地將責任推卸到教師頭上,然而很明顯的,當學生對於相關週遭知識有了系統性的基本了解之後,學習效果自然呈現。因此,當老師在國三時,再提到他們國一所學,這時的孩子才恍然大悟,原來就是這樣!但是由於理論家的堅持,孩子們必須在國一甚至國小時,將他們難以理解的國仇家恨納入腦中,以追求所謂的好成績、高成就。但是他們真的因此而喜歡台灣嗎?答案恐是未必。
如今,杜先生要接教育部長了,他是否能設身處地的替孩子想想,如何在因緣俱足之後,才真能達到所謂「統整」的效果,還是繼續推行這樣名為「統整」,實為「支離」的填鴨式教育?其實現在的教改推動者,這是以他們過去的學習經驗,糾正目前的學生,去適應未來的環境。可惜,學者們,你們都老了,老到已經忘了自己小時候,甚至自己孩子小時候是如何學習的,所以才拿教大學生的標準,來從事基礎教育的改革。
杜的一生極順遂,沒遇過太大的挫折,處處受到師長提攜,然而身處在這政潮怒海中,能全身而退嗎?這真是上帝對他的要求嗎?還是有一天,他連輕鬆走在山徑上的自由都沒有,只能悔恨如李斯一般,「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歷史學者,莫忘歷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