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08 21:47:18janlu

保留省府歷史 別讓建國百年失了根。


保留省府歷史 別讓建國百年失了根。


聯合報刊載╱吳東明(光復單冬仔文史工作室負責人-台中市)說,中興新村高等研究園區(中科五期)環評有條件通過後,政府將徵收南投南內轆土地,將行政院台中黎明辦公區人員遷到南內轆;黎明新村住戶得知黎明新村將變更為商業區誓言抗爭到底,台中市長胡志強、藍綠市議員也都表達反對立場。


從中興到黎明,這是「台灣省政府」在歷史洪流中無可奈何的飄零流離,畢竟,在建國百年之際,馬政府對於「省政府時代」已經沒有更多想像了。


台灣省政府在一九五○年代從台北「疏遷」到中部地區,先後規劃了霧峰光復新村、南投中興新村,以及台中市的長安、審計、黎明新村等。這是是國民政府在台灣首度擘建的行政中樞;台灣省政府中興新村的特殊風貌,反映著台灣在二次大戰後不論從空間型態到社會制度,對於「理想國度」的想像。這項工程從政治功能的「遷都」到空間功能的「市鎮規劃」,都展現出無比魄力,象徵著國民政府從「反攻復國」到「建設台灣為三民主義模範省」的政策轉向。


在民主化浪潮與政治變遷下,「台灣省政府」的政治功能已無足輕重,而其極具象徵性的空間型態,在經歷了十餘年宛如時光膠囊的凍結之後顯得進退維谷。中興新村在中央政策主導之下成為中科園區的一部分,黎明新村在中央政府規劃者眼中也如同草芥,而光復、長安與審計三村更是在國土標售政策下待價而沽。


一樣的二○一一,兩岸掀起了一場文化戰爭,延續政治道統與國共內戰的思維,在兩岸的「辛亥百年」與「建國百年」之間,是一場歷史詮釋權之爭。但台灣的建國百年歷史論述顯得有氣無力,社會大眾興味索然。缺少共同的歷史經驗,這一年將是個失了根的建國百年。


在台灣,一個迎向未來的共同經驗從何時開始?擘建省政府的經驗正是宣示性的開端。


有別於沿襲自日本殖民建築的中央單位機構,這座省府新市鎮,正是中華民國政府在台灣由自己興建的政治權力中樞。這座「台灣省政府」隱藏著國家與省分的區別,暗示著在中華民國主權可及的範圍,總共有著卅五省分以及二個特別行政區。


另一方面,省府特區的市鎮規劃乃是考察英國戰後重建的「花園城市」規劃,反映著那個年代對於「理想國度」的渴望。這正是根植於台灣人們共同經驗的歷史場域。


中興新村不僅是南投地區的近代文化資產,更是台灣歷史上具有共通價值的驕傲。疏遷的省府中興新村開啟了省政建設,是揮別日本殖民歷史傷痕,經營中華民國新國家新時代的開始,也是從國共內戰的挫敗裡重新站起,開創「三民主義模範省」新時代的開端。


這張圖片是光復新村在幾回颱風風災後陸陸續續加強圍牆。

正視省府文化資產保存議題,才是保存台灣人民胼手胝足再建家園的共同經驗。緬懷建國百年如同沉溺於爭論的過去,保留省府歷史資產才是放眼於團結的未來。


今日看到聯合報刊出吳先生的這則報導,讓老骨頭忽然想起,哦就住霧峰光復新村有33年之久,迄95年(2006)才離開,別的不說,那環境真的是難以忘懷,1.沒有樓房,全體都是平房,有前院,後有曬衣處所;2.沒有磚塊圍牆,全是樹籬笆尤其是七里香矮樹圍籬,少數是空心磚種植爬藤;3.道路樹清一色芒果樹間或鳳凰樹;光是這三點就讓人想到多麼環保綠意,沒有鐵窗之類,只有木門,每逢矮籬花開,一起床即聞到濃郁七里香花味,33年裡渡過了,今日回想,依依不捨,偶而會回去看老村,樣貌仍舊,但多了些老態有點破舊,人口也較少,失去了綠意多了人工造物,但是33年留下情感仍無法逝去。


(2011-06-08)
Corner from 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