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亞局勢陷入了膠著狀態,北約的禁航區和輪番的空襲,並沒有完全擊敗獨裁者格達費及其武裝力量,而反對勢力的武裝也無法在短時間裡掌控局勢,雖然美國和北約國家正檢討提供重型武器給反對派,甚至考慮派遣地面部隊,但這樣做的話,既違背了聯合國的決議案,也可能引發更多的負面政治因素,一時間也難以有結論。正是在這種情況之下,非洲聯盟在美國和北約組織的默認下,在聯合國的支持下,派遣了包括茅利塔尼亞、南非、馬利、剛果以及烏干達等五國總統為代表的調停人,趕赴利比亞進行斡旋,爭取實現雙方立刻停火,啟動政治對話,並向利比亞輸送人道主義援助,同時,調停者還會建議,在利比亞實施過渡期,進行「消除當前危機根源所必需的政治改革」。非洲聯盟認為,非洲地區出現的危機,應該在非洲聯盟的架構中得到解決。
這是一個新的進展,也是突破目前利比亞僵局的一個有效途徑。其實,回顧聯合國對利比亞問題的制裁決議案和之後的禁航區決議案,如果沒有阿拉伯聯盟和非洲聯盟的強烈要求,很難通過,至少中國和俄羅斯在禁航案的問題上,不會投下等於是支持的「棄權票」。在美國和北約實施超過禁航區決議案範疇的大規模空襲後,阿拉伯聯盟和非洲聯盟都表示了某種程度的後悔,但是,覆水難收,要取消禁航區的決議案是不可能的,因此,非洲聯盟派遣總統級的調停團出手解困,不失為一種 「亡羊補牢」,也是非洲國家在地緣政治上發揮有效影響力的一種嶄新嘗試,值得鼓勵。毫無疑問,聯合國是樂見其成的,因為這也在幫聯合國解困。本來,聯合國在利比亞危機上期待扮演主要角色,以改變之前對國際爭端和地區危機猶疑不決,最後讓美國任意採取軍事行動。但是,事態的發展不如預期,而美國和北約又拿著禁航區決議案的「合法性」,推動自己的戰略意圖,以至於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遭到了各方的抨擊,謂其淪為美國和北約的「幫兇」。因此,聯合國很希望非洲聯盟能夠調停成功,讓利比亞危機「軟著陸」,以彌補之前的缺失。至於中國和俄羅斯,顯然更是期待非洲聯盟調停團「馬到成功」,因為他們支持決議案,也是基於格達費會立刻垮台,反對勢力可以順利掌權的判斷之上,誰知,格達費負隅頑抗,反對勢力並不那麼厲害,而歐美又一味打著自己的算盤,以至於中俄的立場,在國內和國際也遭遇了批判和質疑,而現在拚命抨擊北約的軍事行動,也被諷刺為「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在這種形勢下,北京、莫斯科當然全力支持非洲聯盟的斡旋。那麼,美國和北約為何要默認這樣的斡旋調停呢?這是因為,他們也沒有料到,軍事轟炸沒有炸毀的黎波里的頑抗意志,軍費開支一路飆漲,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也有後繼乏力的感覺,同時,反對勢力品流複雜,凱達組織勢力滲透其中,導致不少聲音反對其進行裝備支持,擔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而要下決心派遣地面部隊介入,恐怕仍需時間。在這種不上不下的尷尬時刻,有人出面要解決難題,當然不妨讓其一試。如果不成,也可以將其作為之後擴大軍事行動的又一個藉口。但是,調停能否成功,還是有一個關鍵,那就是格達費的去留問題。非洲聯盟知道得很清楚,格達費下台,是美國和北約無法改變的目標,這涉及了很多原因,其中當然也包括大國的面子。由此可見,停火調停,並不困難,但是達成停火的條件,殊不容易。格達費下台恐怕難以避免,但要為他開啟一條安全的流亡之路,還是要費很多的口舌。還有,未來政治改革的方向,是否全部排除格達費兒子們的參與,又是棘手的工作。對非洲聯盟來說,斡旋調停的第一步走對了,但要走完全程,仍需種種努力,讓國際社會一同來為此事加油。(2011-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