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23 23:19:43janlu

聯晚:和而求同,蔡英文不否定統一?;避開“九二共識”,蔡英文搶占戰略地位。

Hello World!避開“九二共識”,蔡英文搶占戰略地位。
聯晚:和而求同,蔡英文不否定統一?


避開“九二共識”,蔡英文搶占戰略地位。

儘管民進黨十年政綱的兩岸主張,要等“總統”候選人確立後,才可望正式出爐,但蔡英文今天從跳脫歷史框架,進一步提出“和而不同”、“和而要同”的最新主張,不僅與國民黨區隔,也有別於黨內要角的共識說,不論對內、對外,蔡英文藉由這套論述,確立自己的戰略地位。

聯合晚報特稿指出,時值民進黨即將進入“總統”參選人提名的關鍵時刻,繼呂秀蓮提出“九六共識”、前“行政院長”謝長廷主張“憲法共識”,以及前“行政院長”蘇貞昌提出“台灣共識”,其目的都只有一個,就是希望藉此取代民進黨最忌憚的“九二共識”。

但蔡英文的主張,不從這個角度出發,而是拉高自己的層次,呼籲各界跳脫歷史框架、不要侷限在現有的兩岸結構上,換言之,也就是不要在“九二共識”的舊議題上打轉,而是應該站在國際戰略的位置上,重新形塑台灣與中國之間的關係。

不僅如此,蔡英文也將民進黨和國民黨的兩岸主張,做出鮮明的定位,而這項議題,也將是在“總統”大選中,藍綠攻防的主要重點之一。

蔡英文將國民黨的和平發展,與未來走向統一劃上等號,進而強調民進黨雖也主張和平發展,但台灣和中國的歷史、信仰價值和政治制度不同,這是“和而不同”的部分;至於“和而求同”的方面,則是呼籲兩岸的共同責任,是追求穩定和平的關係。

對蔡英文來說,若要挺進“總統”大位,任何兩岸主張都必須先經過黨內這道關卡,再與馬英九的主張,一較高下,而蔡英文巧妙地避開九二共識的爭論,同時又保留台灣“主權”的地位,不論對民進黨內部,或是政黨之間的競爭,都可望帶來一些新的面貌。

只不過,蔡英文成立智庫,找來學者幫忙背書的論述,未來能否獲得認同,或是曲高和寡,除了需要進一步提出具體作為和實際內容外,在接下來幾個月的選戰過程當中,將獲得各界的檢驗。

此外,再從蔡英文也強調,台灣面對的挑戰,其中一項是嚴重的貧富差距危機;可以預見的是,在兩岸議題攻防戰中,蔡英文也將延續五都選戰的主軸,預備和國民黨打一場階級對立的選戰。


聯晚:和而求同,蔡英文不否定統一?

所有的政治主張,都是從歷史出發,蔡英文談兩岸,是從“台灣認同”談起,她以“歷史記憶、信仰價值、政治制度、與社會認同”四個面向說明兩岸不同之處,這個描述是符合現實的,然而,按照客觀之理性,這樣的認同應該並不否定兩岸走向統一的可能。只是,蔡英文在論述之中,並沒有洩露任何一絲這類的揣想,因為,她畢竟要保護自己。

聯合晚報特稿指出,蔡英文這個仍不算十分豐潤的論述中,至少並沒有從最狹隘的民族主義出發,然而,她在通篇之中,仍然是以“台灣”、“中國”這兩個相互對立的鏡像,在描述兩岸彼此,卻仍然是大體符合獨派的邏輯。

蔡英文談“和而不同”可以理解,比較值得注意的是“和而求同”這四個字。因為“求同”是一個趨近的過程,雖然她先是站在“不同”的現實理解之上發聲,但至少仍然保留了“求同”的意願。不論蔡英文或民進黨究竟有無這種“主觀”的意念,但起碼“求同”的客觀解釋上,是起碼容許兩岸可以逐漸發展的過程之後,走上一致信仰與價值,進而發生了統合或融合的可能。

不過,就如民進黨總是認為國民黨並沒有真正的“台灣認同”,民進黨其實更缺乏對於“中國認同”的理解。當然,在台灣談“中國認同”是十分困難的,因為“中國”的符號在被對岸徹底的占據之後,“中國”在台灣就失去了政治上的參照,以至於在台灣之內的所有文化、現象,所產生的事物,甚至是政治進步的歷程,都被解釋成是“台灣”獨有的,然則,它們都可能是外表貼著“台灣”的標籤,但它的肌理卻可能“中國”的。就像台灣的民主歷程,與辛亥革命的共和追求並不是斷裂的,在台灣卻鮮為人知。

蔡英文認為,民進黨不能陷入歷史的框架中,似是在指不能陷入“國共鬥爭”的框架,但國共鬥爭只是中國歷史進展的一個負面現象,其中有列寧主義在中國的深遠影響,民進黨不必在這個框架上理解歷史,是她的先天優勢,但民進黨卻亦不能以此框架作為歷史解讀的全部。(2011-02-23)
Corner from 中評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