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16 21:39:27janlu

快評:兩岸軍事互信 美國是否參一腳攪局?

羅賢哲少將與他的小情人都是透過在美國境內交換情資及收取酬金,所以美國世界日報社論的評點看,這其中,美國FBI或CIA特勤人員難道會一點情資蒐證都沒有嗎?尤其羅賢哲又是台灣去美國談軍售代表之一,實在令人不得不質疑。


快評:兩岸軍事互信 美國是否參一腳攪局?
美國世界日報社論指出,台灣陸軍司令部通訊電子信息處長羅賢哲少將擔任共諜長達八個年頭,消息曝光,島內為之譁然。難謂兩岸關係不會受到影響,特別是兩岸軍事安全及互信機制,勢必會受到波及,在近期內不可能有實質進度。就兩岸關係而言,當然不是好現象。羅賢哲案的最大贏家不是北京也不是台灣,兩岸關係為此深受其害;美國若要離間兩岸關係這就是一個可以起大作用的手法。單就表象論,台灣軍方的形象大受損傷;北京謀台日亟的印象也因此不脛而走。兩岸關係能不受影響殊無可能。馬英九如果回溯全案的過程,再考量兩岸、美中、美台三邊互動,美國聯邦調查局是否等於策動了一場連台好戲?

該社論認為,如果進一步分析,羅賢哲應是台灣最有條件提供反情報的角色,除非羅賢哲的兩面手法已遭北京識破,聯邦調查局被迫讓羅賢哲曝光,並加諸共諜之名以為收場。雖然這純然是推敲,但至少可以確認聯邦調查局的影子就在這裡起了大作用。

我們對該社論很重視,因為這是少有的直指美國聯邦調查局在幕後操縱了該案的評論,令人獲得新的思考角度,覺察到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是很不容易的。

我們認為,美國是支持兩岸和平的,但是絕對警惕兩岸軍事關係的改變,對兩岸軍事互信的建立是不支持的。為了破壞兩岸軍事互信,美國情報部門可以無所不用其極!兩岸時刻用陰謀論來觀察美國,恐怕也不為過。

我們還認為,羅賢哲案的發生,不是偶然的現象,兩岸之間在軍事對峙的時候,常有所見。要有效消除這樣的現象,就必須儘早進入兩岸軍事互信階段,兩岸軍方坦誠相對,這也是需要思考的新路向。(2011-02-16)
Corner from 中評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