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23 17:21:08janlu
江陳六會 民進黨難掩雙困境
當民進黨的拒絕接受“一中”前提,和大陸“反台獨”前提衝撞,接下來還有多少戲可唱,可想而知。
社評:江陳六會 民進黨難掩雙困境
在台北舉行的第六次陳江會昨日落幕,相較於前五次會議,這次所簽協議最少、最單純;與前兩次在台灣舉行的會議比較,這次氣氛最平和,抗議規模最小。在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有意推動兩岸政策轉型之際,難掩綠營兩大困境。11月底五都選後,民進黨派系、親綠智庫紛紛投入中國議題研究,“中國熱”風起雲湧。蔡英文亦捐資成立屬於黨中央的智庫,為即將出爐的“十年政綱”乃至進軍2012打基礎。這林林總總的變化,加上江陳六會所簽協議單純,使會議期間場外抗爭流於獨派的聊備一格,小場的只有20、30人,大場的頂多100、200人,警察、記者都比前去抗議的人多。陳江六會是民進黨吹起“中國熱”之後,首度登場的兩岸盛事。其意義在於,這可以測試民進黨號稱要修正兩岸政策的真實或虛幻,以及綠營內部對兩岸政策的整合度。對於檢視綠營後續出手的“兩岸牌”具重要參考價值,當然也會是北京以及國民黨接下來要與民進黨交手的評估依據。在降低抗爭與衝突一事上,沒有鼓動支持者上街的民進黨,這次算是做到了。然而,民進黨中央昨天的中常會,卻高分貝緊咬兩岸尚未簽署的投資保障協議,強調“與中國交往的最佳途徑,就是‘從世界走向中國’;台灣不應該輕率地在兩會共識中,接受“兩岸特色”這樣的文字,這等於是自動放棄國際規範的保護傘,也是自我矮化。”民進黨對投保協議的切入點,完全從政治面著手。簡而言之,就是“主權”議題,貫徹台獨主張。所謂“從世界走向中國”的說法外界一點都不陌生,這正是當初民進黨反對簽ECFA的訴求之一,現在ECFA簽了,台商亟需投保協議,綠營又搬出同套說詞。回顧11月底,蔡英文選後與駐台國際媒體茶敘,蕭美琴轉述時曾強調“兩岸交流必須在不預設前提下進行,透過學界及政黨人士面對面溝通,克服因為不信任衍生的問題。”距離不到一個月,從民進黨對投保協議的態度即可看出,所謂的“兩岸交流不預設前提”根本是泡沫一場。當民進黨的拒絕接受“一中”前提,和大陸“反台獨”前提衝撞,接下來還有多少戲可唱,可想而知。民進黨會刮起“中國熱”,是因為不跳進來就會被淘汰。以縣市首長為例,現在哪個人敢說不歡迎大陸觀光客、拒絕農產品賣到大陸?蔡英文和蘇貞昌誰擁有2012先機,從對大陸政策的態度即可高下立判。但不論是民進黨或個別要角,要處理好兩岸關係首重誠信,若是說一套做一套,幾次下來,說再多也沒用。陳江六會凸顯民進黨的第一個難題是,黨內“中國熱”再熱,若緊抱著台獨主張做為交流前提,很難跨出去。以台灣現在的兩岸交流熱度,往往不是政黨影響人民,而是人民會把政黨拖著跑,大勢會讓政黨必須妥協,ECFA就是一例。第二個難題是,從江陳六會亦可看出,扁系“一邊一國連線”在利用機會練兵,儘管只是小試身手,目的在展現鬧場實力給民進黨中央看。扁系在五都市議員席次不少,市議員是複數選區,深綠容易當選,不怕鬧事破壞形象,這也是陳水扁要牽制蔡英文最大法寶。未來,蔡英文能否控制扁系,整合黨內兩岸政策,將是最大變數之一。扁近來不斷向蔡招手,蔡理不理扁都有風險存在。民進黨沒有在江陳六會發動大型抗爭,會後立即宣示對投資保障協議有關“主權”的態度,具安撫深綠的意味。因此,不必急著把黨中央這次沒帶隊上街,就當成蔡英文的溫和路線抬頭,一旦兩岸接下來碰觸到涉及敏感政治議題的協商,在深綠監督之下,民進黨不必然能一直保持這種理性態度。(中評社評論員 林淑玲)(201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