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1-17 02:55:27周大祥

慶牛拔冠成功

在季後賽的最後幾場,和朋友開玩笑說,季末的總冠軍賽事實上在最後幾場就決定了,兄弟和興農那一隊寂得冠軍,那一隊就有本錢取得季後賽冠軍。這個情況是有統計根據的,除了兄弟隊爭金冠軍的年代外,幾乎任何一隊贏得下半季冠軍,就有較大的優勢取得季後賽冠軍。此外,上半球季奪冠的球隊,如果下半球季失去奪冠的意志,在季賽排名落到第三名以後的話,沒有冠軍的可能。

歷史果然重演,統一和元年的三商虎一樣,有一個完美的上半球季,兵強馬壯,但是在季後賽,儘管各項數據看來具有比較好的優勢,然而,最後還是敗在失誤、貧打等因素上。

不會意外的,陽森在第七戰的失誤將統一打落谷底,凱撒過由上陣損耗投球威力,統一重投輕打使得整體戰力失調。然而,在台灣的職棒賽賽制上,先天的問題,在於對小型球隊有利!

目前的賽制中,一週三場主要賽制,加上三名洋將的調度,使得任何一隊只要選足三名強力洋投,已然確保戰力不墜,這是第一缺陷;在季後賽只有一輪,而非像美日必須先打分區冠軍再打全國大賽,使得陽建福,或是過去的黃平洋可以一夫當關,萬夫莫敵!如果你稍注意,會發現飛勇更是出賽了七場中的六場!在投手戰力主宰了百分之七十的比賽,季後賽也不須要太大的後備軍,這是結構性的限制二;此外,球隊之間的共構性黑條款,阻止球員流動,壓低球員薪資,使得小成本球隊壓低球員待遇,也不虞球員pool失調,連帶的促使台灣職棒球隊的流動趨緩,即使像統一,La New這種有心經營球隊的球團,也無法馬上強化自身實力,減少比賽競爭性。總之,在整體結構之下,就容易出現像統一這種過度投資的球隊,講好聽一點是球團照顧球員,從投資學上的角度來看,ROI絕對是不及格的!

拉拉雜雜講了這些,無非是希望台灣職棒經營能步向優質化,在競爭全球化的時代,台灣的球團不應目光那樣短淺,應放眼世界,另謀作大餅之計。我們仍然需要興農牛與統一獅在這次比賽中奮勇爭先的比賽精神,我們也樂見球迷對球隊的熱情相挻,然而球團頭家是不是也該調整心態與經營方針,為促進整體環境多負擔一點使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