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10 09:08:15殷墟劍客

111耳,聽取音訊

111耳,聽取音訊



三彩鎮墓獸,

130.5公分

唐,西元618-907

「這件鎮墓獸大耳張開,防備邪氣的入侵。」

 

耳也是五官之一,司聽覺。野獸也能聽,甚至更敏銳。但是人能把聽到的內容轉述,到了有文字的時代,更能用間接用文字記載下來,把耳聞內容傳播遠地,流傳後代。人能累積聽聞、眼見的成果,次第有所發明,這是動物界所不能的。

聽聞不必親身,可通過轉述而得經驗,所以人終成萬物之靈。輾轉的聽聞是「聞」字,甲骨文描寫生動,作一個跪坐的人,頭上有個大大的耳朵,強調耳朵的功能。此人的嘴巴張得大大的,有時還把嘴巴濺出的幾點唾液如實畫出來。手張開手指,摀住嘴吧()。整個圖畫可以理解為:某人聽到沒有預期的訊息,驚訝得掩住嘴吧,免得訝異之聲驚動別人。經過兩周的金文時代,字形慢慢起訛變,耳朵和身體分開了,幾點唾液飛到頭上。這個字因為還假借為婚姻的婚,有人就以為那是戴了結婚的禮帽。人形也從跪坐變為站立,又加了個腳趾或女性的符號()【,籀文婚如此。】小篆改用形聲字,從耳門聲。就看不出創意了。

在甲骨文的聞字,意義偏重在他人前來告訴,不是前去探聽。如《合集》11485,「三日己酉夕,月有食,聞。」是首都安陽觀測不到月蝕的發生,出乎意料,由地方報聞上來,含有驚訝的成分。《合集》13651,「有疾齒,父乙惟有聞。」是王武丁的牙齒出了毛病,問是不是死去的父親降下的警告,也不是事前主動去打聽的,是得了病後的驚慌詢問。又如《合集》6077,「苦方亡聞。」意義是苦方不會出乎我意料之外而入侵國土,讓我措手不及應付。

在以狩獵維生或野獸出沒的時代,敏銳的聽力是種很重要的保命及獵取食物的機能。能夠偵察野獸出沒的地點及時機,自然增加狩獵的效果,容易在同伴中取得信賴而被敬佩,所以有能力的獵人成為眾人信服的領袖人物。到了較進步的時代,能夠與神靈交通而得到趨吉避凶的指示的巫師,就成眾人全心信賴而擁護的人選。

人類由蒙昧而進化到有組織的文明社會,是由無數人的勞力和經驗,逐漸累積發展起來的成果。其中智力較高的人,做了一些發明的端緒,激起文明的進一步提高,後世以聖人視之。如《考工記》說,「知者創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謂之工。百工之事,皆聖人之作也。鑠金以為刃,凝土以為器,作車以行陸,作舟以行水,此皆聖人之所作也。」

甲骨文的字,作一個有大耳朵的人在一張嘴巴之旁,表示此人有聰敏的聽力以聆聽口所發出的聲音()。其初義是才能遠超常人的人。推廣之,能造福社會的人都是聖人。遠古的英雄人物都是創造器用的人。雖然這些聖人次第發明各種改善人們生活的勞動方法和器物,為以後國家組織的建立提供必需的物質基礎。但他們都還未觸及政治設施所必要的種種人為制度。因此在不少傳說中,這些早期的聖人就被描寫成半人半獸的神物,或未穿著文明產物的衣冠,以表示他們還處於野蠻的時代。如王延壽《魯靈光殿賦》,說『人皇九頭,伏犧鱗身,女媧蛇軀』、『黃帝唐虞,軒冕以庸,衣裳有殊。』

空氣 2011-06-07 18:58:03

從甲骨上的文字看,它們已具備書法的用筆.结字.章法三要素

“甲骨書法”現今在一些書法愛好者中流行,就證明了它的魅力^^

版主回應
很遺憾,我雖有書法界的朋友,却無欣賞的能力,有些用詞很陌生,結字是指文字的結構嗎?商代也有銅器銘文,筆勢與西周金文同,似乎也可以依甲骨字形以金文筆意寫出,商代的書寫主要還是用毛筆在竹簡上書寫。
謝謝初次留言。
2011-06-10 09:08:13
小洋子 2011-05-18 17:01:53

/你是小洋子,我是笨小老頭,有什麼不對的,難道要說小笨老頭才可以嗎?
我就是笨才老是被你欺負。要是旅大爺,你敢哼一聲嗎?對了,你喜歡麻油雞,人蔘雞,蘑菇雞,咖哩雞,或是什麼的,我好請院長夫人好好為你煮一下。/

我覺得你不笨啊,和我一樣憨拉,哈哈哈~~~
要是旅大大爺爺,我都麻只啍半聲,其它先留著下次用,別一次用完咩
我看劍客阿伯是你喜歡吃”麻油雞,人蔘雞,蘑菇雞,咖哩雞,或是什麼的”吧(笑)
明明就你愛吃,一直說我想吃,別欺負我年紀小喔>_<

版主回應
你到底說我笨還是不笨,你的英文法我看不懂,每次爬山,如果有黨魁在,那就有什麼雞湯吃〈黨魁不在,我們就隨便找個地方吃,也就沒有好菜吃了,可見黨魁的重要〉,各種各樣的雞湯我們都吃過了,我為你才負起指揮的任務,忙這忙那的,你竟然不領情,還說是我愛吃。幸好我兒子沒有跟你相親,如果有你這樣的媳婦,我一定少活二十年,一百歲就被你氣死了。既然你不想吃好料理,我就一條烤地瓜招待你就好了。旅大爺說你太刁蠻,不來爬山,免得被你氣死。 2011-05-19 10: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