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02 16:30:36殷墟劍客

012光,照明

012光,照明


青銅樹形燈座,79.7公分,東漢,西元一或二世紀。

 

甲骨:

金文:

說文:,明也。火在ㄦ上。光明意也。,古文。,古文。

 

室內的照明措施是文明標誌之一,它的使用表示人們有相當多的夜間活動。在野蠻狀況,人們最重要的活動是尋找食物,太陽一下,天黑了就去睡覺,以便次日早起尋找食物。房子只是晚上棲身及遮蔽風雨之用,夜間照明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後來發展到在屋中燒煮食物,人們在屋裏的時間加長,就有必要再開個通風、照明的開口。最先利用的是導引月光入窗照明,在沒有月光的夜晚也可利用火光。隨著文明程度的提高,夜間的活動相應增加,以火照明的作用就越發重要了。

商代的甲骨文雖不見燈燭的字樣,但從甲骨文的光字,作一跪坐的人,頭頂上有火焰之狀,可以證明其時的人們已知使用燈火照明。因為火焰不能用頭頂著,頂著的必是燃油的燈座。商代的燈光大半微弱而且有黑煙。因為甲骨文的幽字作一火與兩線小絲之狀,以表現火燒燈芯,光線幽暗之意。推測當時所用的燃料大半是植物油。古時沒有什麼家具,為了避免受煙燻烤,就得與光源保持適當的距離。而以頭頂燈,人體就像燈座,不但較手捧著的穩定,也照得廣遠。對於有跪坐習慣的中國人來說,以頭頂燈是頗為實用的方法。

但是地下的考古發掘,並不見商代有專用燈具的出土。這種矛盾大概可以從兩方面來看。一是商代夜間的活動只限少數的貴族與有限的節日。所以商紂作長夜之飲,才會被視為荒淫無道。另一是古代的瓦豆叫登,在有限的時機,人們臨時借用陶登,故後來取名為鐙或燈。登於點完火後又恢復其盛飯肴的功能,難為我們察覺它曾一度用以照明。

專用燈具始自戰國時代,此時由於鐵器的大量使用,生產力大為提高,整個社會面貌起了大變化,可以想像生活內容漸漸豐富,貴族們的夜間活動大為增加,點燈從事生產也划算,都有使用專門照明用具的必要。戰國的燈座大都很樸素,至多把底座鑄成人物鳥獸形、或金銀嵌镶以增飾,或增多燈盞以增光明而已。到了漢代,許多燈的盤已具有可供繫綁燈蕊或插蠟燭的尖釘。為了解決煙燻的缺點,到了漢代,便加上管道,讓煙隨著管道沈入有水的底座以化解污染。並且燈盤上也裝有可開闔旋轉的門戶,便利行走時控制光的方向,以及防止火被風所吹滅。

 

 

Brsuny 2014-05-06 20:55:22

「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茲」、「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銀燭秋光冷畫屏,青羅小扇撲流螢」、「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闌意」、「羅帶光消紋衾疊,連環解,舊香頓歇」、「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高光、光中之光、灑落之光…這些光很不一樣。要如何將剎那的光凝結為永恆呢?
http://mypaper.pchome.com.tw/brsuny/post/1327636143

Brsuny 2014-05-02 21:33:42


http://mypaper.pchome.com.tw/brsuny/post/1311359725

皎潔終無倦,煎熬亦自求。花時隨酒遠,雨後背窗休。
  冷暗黃茅驛,暄明紫桂樓。錦囊名畫掩,玉局敗棋收。
  何處無佳夢,誰人不隱憂。影隨簾押轉,光信簟文流。
  客自勝潘岳,儂今定莫愁。固應留半焰,回照下幃羞。

~李商隱〈燈〉

殷墟劍客 2008-12-10 07:44:37

白馬喜歡光明,白天沒有空,所以大大需要燈光,我送給他的是最亮的燈〈封面的一座〉。相信白馬可以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