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2 22:29:04你的爸爸亂七八糟

光圈的數字

(本文由fotocat原創, 如需轉載請著明出處)
我喜好使用光圈先決來拍照, 然後再來就是M模式, 所以, 當然要把光圈上的數字來認識一下:

拿出鏡頭來看一下, 常見在鏡頭上的光圈值 (f number 或叫 f stop): 1.4, 2, 2.8... 16, 32 這些值是怎麼來的?

數學公式上定義 : 光圈值 = 鏡頭焦距長度 / 光圈直徑大小

但是這個定義對拍照的人來說並不多人知道, 稍稍認識,  就可以不難理解為何光圈數字越大光圈越小, 光圈數字越小, 光圈越大了!

舉例來說:

1. 50mm 焦長(FOCAL LENGTH)的鏡頭, 假設光圈開的口徑就是 50mm,

則光圈值 = 50 / 50 = 1 (大光圈)

2. 50mm 焦長(FOCAL LENGTH)的鏡頭, 假設光圈開的口徑是 1.56mm,

則光圈值 = 50 / 1.56 = 32 (小光圈)

* By the way, 聰明的你, 也就知道, 為什麼大砲或小白之類的鏡頭, 光圈能到2.8 or 4 / 5.6 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200mm 的鏡頭, 想要得到光圈 = 1.4, 那麼光圈口徑就要 200mm/1.4 = 142.86mm, 這是可是要14.3公分大的咧! 就算不計代價生產出來, 普通相機也接不上哩! 舉一反三想一想, 原來就是如此, 簡單吧!


入光面積來說, 每隔一級,入光面積變成一半

光圈上的數字, 其實都是有秩序的 , 剛剛好, 都是以根號二做等比級數排列,  每一級就是上一級乘以根號二就是了, 現在, 我簡單製作下面這張表格, 這樣我們比較好了解, 並再做以下解釋:


 

註: 上表光圈大小圖示是與焦距長度為一個相對的概念, 並不是你手上拿到的鏡頭, 光圈就是像上面一樣大小.
-------------------------------------------------------------------------------------------------
 

* 數學計算概念 (解釋入光面積每一級少一半):

 
 級數
1 2 3 4 5 6
 焦距長度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光圈直徑  100.00 70.71 50.00 35.36 25.00 17.68
 半徑 r  50.00 35.36 25.00 17.68 12.50 8.84
             
 圓面積
=pi()*r^2 
7,853.98 3,926.99 1,963.50 981.75 490.87 245.44
 次級/前級的比率    0.50 0.50 0.50 0.50 0.50


 級數 7 8 9
10
11
 焦距長度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光圈直徑  12.50 8.84 6.25 4.42 3.13
 半徑 r  6.25 4.42 3.13 2.21 1.56
 
 圓面積
=pi()*r^2 
122.72 61.36 30.68 15.34 7.67
 次級/前級的比率  0.50 0.50 0.50 0.50 0.50

---------------------------------------------------------------------------------------------------
? 根號二(1.414...)怎麼來的咧? 就是每級的半徑(或直徑)互除一下就得到了
第一級 / 第二級直徑 : 100 / 70.71 = 1.414 or
第一級 / 第二級半徑 : 50 / 35.36 = 1.414
第二級 / 第三級直徑 : 70.71 / 50 = 1.414 or 第二級 / 第三級半徑 : 35.36 / 25 = 1.414
---------------------------------------------------------------------------------------------------

 Ok, 現在起碼我們可以知道了為什麼光圈值的數字是怎麼來的, 又, 因為科技的進步, 使得光圈值可以再細分以1/3格作為一個調整, 也就產生了 1.2 / 1.4 / 1.6 / 1.8 / 2.0 / 2.2 / 2.5 / 2.8 / 3.2 / 3.5 / 4.0 / 4.5 / 5.0 / 5.6 / 6.3 / 7.1 / 8.0 / 9.0 / 10 / 11 / 13 / 14 / 16 / 18 / 20 / 22 .. 這些數值可以調整使用. (舉例來說: 3.5 光圈 上下一級就是 3.5/1.414 = 2.5 與 3.5*1.41421 = 5)

ps. f = 1 光圈值的鏡頭並不多見, 但是起碼不是很便宜就是了.

其實, 買鏡頭, 就是光圈大小幾乎決定鏡頭的價格, 同時, 光圈大小亦就是左右景深最大的因子!

ps. 除了光圈可以控制景深外, 另外二者就是焦距與拍攝距離:

舉例來說:
1. 焦距長短影響景深: 同一個距離拍攝物體, 使用焦距長的鏡頭, 比如說 200mm的鏡頭在相同的 f 5.6 比 20mm 鏡頭 同為拍攝2米遠的物體, 景深來的淺)

2. 拍攝距離影響景深: 例如說, 拿一個 50mm 鏡頭, f = 5.6, 拍攝 10 cm 距離的物體可以獲得比拍攝10 m 情況下, 得到更淺的景深.

 

再來, 順便提一下大光圈的好處, 就是, 入光量大就可以減少曝光所需時間, 同時獲得更淺的景深

我們舉一個東西來比喻好了, 假設正確的曝光量 就是 一桶水, 光圈就是水管水龍頭的大小, 使用大口徑水管(當作消防車水柱吧)來裝滿一桶水, 僅需要0.1秒, 而你家裡用的四分口徑的水管需要用到八年才能裝滿... 這樣舉例有了解吧?

實例: 室內光線不強處, 使用 ISO 1600, 快門值 1/8 秒, 光圈值 F4, 方能得到正常曝光量, 在沒有腳架的情況下, 1/8手持拍攝是非常容易造成相片晃動模糊的, 假設我們能開光圈多兩級, 到 F2, 這樣快門速度就可以提升到1/30秒, 這樣就算手持下也不用太擔心相片晃動的問題, 起碼可以拍得到照片就是.

景深: 就是拍攝物體清晰的範圍, 一般拍人像, 往往背景糊成一團, 而看起來相當主體明確又美麗的, 那就需要用到大光圈. (當然, 物體不可以隨便太遠, 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 遠距離到無限遠的景深都是很深的)

(ps. 對於景深還是搞不太懂的新朋友們, 請摘下你的眼鏡, 手指放到你眼前10公分左右的距離, 然後, 用一隻眼睛盯著你的手指看, 這算是當做大光圈的時候, 你瞄準了手指頭, 餘光後面的景物是否變的很模糊? 有吧! 這時候的景深很淺, 你看到清楚範圍內的東西 就是景深. 好, 再來, 用力瞇上你的眼睛再次盯著你的指頭看, 這時就當做小光圈好了, 你看, 是否清晰的範圍更擴大些了? 這下就瞭改 "大光圈淺景深, 小光圈大景深"是怎麼回事了)

(本文由fotocat原創, 如需轉載請著明出處)

Download iMessage on windows 2019-07-22 16:49:23

I found this quite useful while texting on iMessage while watching YouTu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