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13 20:42:28§蕉蕉§

不願面對的真相--下世紀地球人 剩五億。

英國科學家:下世紀 地球人剩5億
更新日期:2006/11/30 16:40 記者:編譯范振光/綜合報導

提出「蓋婭假說」的知名英國科學家羅夫洛克語出驚人,指地球溫度不斷上升,人類將難以生存,目前全球65億人口可能有數十億人死亡,下一世紀最多只有5億人能存活。
環境科學大師羅夫洛克 (James Lovelock)28日演說時警告,人類製造和地球本身釋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飆升使地球暖化,會導致水源短缺、海洋大部分地區生物死亡,植物也無法生長,人類當然無法倖免。
羅夫洛克表示,5500萬年前,地球釋出大量二氧化碳,溫度上升攝氏8度,過了20萬年才回復正常。他擔心,人為污染會使同樣情況重演,但以人類目前的能力,情況已無法改變,只能夠拖延時間,就像腎功能衰竭病人靠洗腎延長生命。
他更表示,地球暖化 (global warming)這個形容詞已不恰當,應該稱為地球熱化 (global heat-ing)。
羅夫洛克表示,過去至少發生七次如此大規模的氣候變遷,人類都適應生存下來,但這次,有能力遷移到避難地區或北極地帶的人,才有機會生存,可是到時大自然最多只能養活5億人。在此過程中,人類會進化。
羅夫洛克認為人類無力挽救地球,看法比英國官方悲觀。英國首相布萊爾上個月表示,人類還有10到15年時間遏止暖化到達重大天災的臨界點。
羅夫洛克1970年代曾提出「蓋婭假說」 (Gaia hypothesis),認為不是生物適應環境,而是生物的存在使地球物理與化學環境改善,後來科學界折衷認為,生物與環境共同演化,有如一個超大有機體,形成所謂蓋婭理論。蓋婭是古希臘神祇,被認為是大地之母、眾神之母。





美國前副總統高爾記錄地球消逝內幕『不願面對的真相』全球暖化事件簿 更新日期:2006-11-29 記者:吳錦勳

沙漠裡迷路的國王企鵝、淹死在海裡的北極熊,將變成事實?氣溫屢創新高,地球好像在燃燒,人類百年來排放二氧化碳,將全面牽動我們的生存環境。面對「全球暖化」的世紀挑戰,美國前副總統高爾用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點燃新一波的震撼彈。
巨大的藍色地球投影在螢幕上,顯得靜謐而美麗,令人停住呼吸。

一九六八年阿波羅八號太空船,首次環繞月球飛行,拍下了一張被稱為「地球上升」的照片。浩瀚無垠的深黑宇宙間,浮凸起這顆獨特的星球,這是人類眼睛第一次跳脫局限,得以目視人類賴以生長的地方。

眼見為憑,強大的影像力量,撼動人心。隔年,以生態環境為宗旨的地球保護運動,開始興起。

美國前副總統高爾,站在螢幕前,他的背景就是這顆被放大的地球。他用美國南方慵懶緩慢的口音,娓娓訴說。藉由一張張照片投影,揭示了攸關人類未來的「全球暖化」議題。

今年五月初,高爾主演的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在美國上映當周,就破了紀錄片的紀錄,賣座直逼《華氏九一一》、《科倫拜爾校園事件》,成為美國有史以來第三高票房的紀錄片。

《不願面對的真相》指涉的真相很簡單,這顆美麗的星球正遭受嚴重的威脅,殘害它的元凶即是人類大量排放在大氣層的溫室氣體(以二氧化碳為主)。這些氣體像毯子一樣把日光輻射困住,包裹住地球,使得氣候愈來愈熱。
二○○三年 台灣 北市打破百年高溫
二○○三年八月八日上午十一點五十三分,台北市氣溫高達攝氏三十八‧七度,打破百年最高溫紀錄,天氣似乎愈來愈熱。

台大大氣系教授許晃雄最近發表的(與氣候一起飆舞?──坦然面對氣候變遷)論文指出,台灣百年氣溫上升的速率在攝氏○.九八度至一.四三度之間,遠大於全球平均值○.六度。而且暖化現象不只在都會,就連人煙罕至的玉山、東吉島也有明顯暖化現象。
二○○三年 歐洲 三萬人因過熱致死

台灣不是特例。二○○三同一年,歐洲經歷了過去五百年來最高溫,逾三萬人因此熱死。更可怕的是,這種氣候模式將於二○五○年後成為常態。

自從科學家開始測量大氣溫度至今,地球氣溫最高的十年,都是在九○年之後發生,而二○○五年是氣溫最高的一年。這年夏天,數百座美國城市都締造史上最高溫的紀錄。美國環保署估計,美國氣溫將在本世紀平均上升三到五度,落磯山脈綠地和堰洲島等重要生態系統可能消失,東南部森林區也可能在生長形態上出現重大變化。

自從歐洲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的工業活動大量使用化石燃料(fossil fuel,如煤、石油),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迅速增加。五○年代之後,增加速率更快,到一九九五年濃度已達358 ppm(一百萬單位體積氣體中含有三百五十八單位體積),現在更逼近400 ppm,遠高於工業革命前一千年的280 ppm。

而且二氧化碳分子具有長達百年的生命期,世界是平的,地球是圓的,回收困難度高的二氣化碳,對地球氣候的影響也是不分地域、長久而全球性。過去一百年來的二氧化碳,影響著我們今天,我們今天製造的二氧化碳也可能在一百年後,持續影響地球。

根據聯合國發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統計,每年每人排放量高居全球第一名的是美國的十九噸,第二是澳洲的十七噸,第三名竟是台灣的十二噸。美國與澳洲都是因為汽車排氣肇禍,台灣則因為人口密度、水泥建築等因素而提高排碳量。

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將使全球平均降水增加,平均氣溫上升,海水溫度也上升。國際知名的「政府間氣候變遷研究小組」(Intergovenmental Panel for Climate Change;IPCC)科學家估計到二一○○年,全球平均氣溫將比一九九○年高出攝氏○‧九度到三.五度。

台大大氣系教授許晃雄指出,如果人類沒有改變現有的生活模式,未來一百年,二氧化碳將增加一.五到二倍,地球溫度過去百年間不過升高○.五度到○.六度,但未來百年將大大提升一.八度到六度,以最保守值估算,仍為過去百年的三倍之多。
二一○○年 地球 海洋吞噬各大重要城市

平均氣溫提高,海水溫度上升,海水遇熱體積膨脹,加上極區冰雪融化,使得全球平均海平面也逐漸上升。到二一○○年,海平面將比一九九○年高出三十八公分至五十六公分,全球許多重要城市將被大海吞噬。

地球表面之大,要讓海水整個上升,可以想見其膨脹的總體積有多驚人了。
不是危言聳聽,國土面積有六○%低於海平面的「低地國」荷蘭,早已超越未雨綢繆的層次,對不斷升高的海水,積極正面地回應。

荷蘭政府一改過去與海爭地的強硬策略,還地予海,學習與水共存。荷蘭政府訂定「免於氣候變遷的恐懼」(climate proofing)措施,大力研究兩棲式(amphibious)住宅。這些房子平時建在陸地,但遇到洪水可以浮在水面。這項計畫擴大為農場、工廠,甚至在阿姆斯特丹外圍地區,建造一個一萬二千戶住宅的水面社區。將來荷蘭的一千五百萬人口,可能不是生活在都市,而是生活在漂浮於水面的「水都」。

森林落下第一片葉子,預兆著秋天要來了。大自然間,沒有孤立的事實,就像美國海洋生物學家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春天不再聽聞蟲鳴鳥叫這件事之中,看到背後更巨大的化學毒劑DDT長遠的危害。

今天我們開著豪邁的休旅車在公路上馳騁,有可能會讓遠在千萬里之外的北極熊走向滅絕。現在北極冰圈正以每十年約九%的速度縮小,北極熊得游六十公里才能碰到可以棲生的冰塊,但往往牠半途便溺斃。沒有了冰山,將來國王企鵝得受迫在沙漠裡徘徊。
二○○六年 沃爾瑪總部 員工宣示拯救地球決心

電影上映不久,美國百貨業龍頭沃爾瑪(Wal-Mart)執行長李‧史考特(Lee Scott)便邀高爾來到阿肯色州沃爾瑪總部,參與一場八百名員工的特映會。同時宣示沃爾瑪挽救地球的決心。

這家年營業額三千一百二十億美元的大企業,在高爾的激勵下,計畫一改過去乏善可陳的環保紀錄,在執行長史考特的指令下,進行影響深遠的「綠化」行動。

沃爾瑪是全美最大的民間用電戶,名下二○七四家賣場,平均每家用電一百五十萬瓦,全集團一年所耗電力足供南非納米比亞全國所需。它有全美第二大規模的車隊,多達七千二百輛貨車,每年里程達十六億公里,只要在車內裝輔助電源,讓駕駛在休息時不必空轉引擎,這樣每年就可以省下二千六百萬美元的油資。

沃爾瑪每周上門顧客高達一億七千多萬,如果顧客每人買一個省電燈泡,在燈泡使用壽命期間可以省掉三十億美元電費,少燒五百億噸煤,減少十億個白熱澄泡垃圾。

如果把沃爾瑪六萬家供應廠商算在內,其效應更強。例如,沃爾瑪自製的玩具系列,只要除去過度包裝,每年就可以省下二百四十萬美元的運費,挽救三千八百棵樹木,並少消耗一百萬桶石油。

另外沃爾瑪還向遵守海洋監督會議的漁民採購紅鮭魚;向有助減少化學藥劑使用的有機棉農民進貨……。沃爾瑪的生態運動有強大的潛力,因為它第一線面對消費者,當顧客看到「這枚燈泡省下的電費可以買三枚」,很少人不被打動,進而實踐。

高爾在紀錄片中審視天平兩端,一端是地球,另一端是黃橙澄的金塊。他問:「哪一個重要?」如果沒有了地球,這些黃金也沒有任何意義。但是保有地球,卻可以雙贏。他指出,全球暖化確有解決之道,環境和經濟之間可以並行而不悖。

受高爾啟發,英國億萬富翁維京集團總裁理查.布蘭森也宣布將出資三十億美元,供未來十年對抗全球暖化之用。
二○○一年 英國 政府開徵氣候變化稅

雖然美國政府拒絕簽署《京都議定書》,但包括加州在內,至少有七、八個州政府都在強大的人民壓力下,決定自行採取行動。截至目前,全美也有二百八十多座城市自行接受《京都議定書》。

英國從二○○一年起,開徵「氣候變化稅」(climate change levy),鼓勵企業選擇節能技術,追求可持續成長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達成《京都議定書》二氧化碳減量目標。

現代生活和環保可以完美結合,倫敦新地標──瑞士再保大樓,這棟被暱稱為「小黃瓜」的現代主義經典建築,除了新穎,更是不折不扣的環保大樓。它大量使用環保建材,大樓配備電腦控制的百葉窗;可以監測氣溫、風速和光照強度。在必要時,自動開啟窗戶,引入新鮮空氣。斜狀紋路也有助內部氣旋流動,大大節約能源。

高爾在片中說了三次,全球暖化不只是科學的事實,還是觸及人類良知的「道德議題」。若我們知道其嚴重性,仍不採取行動去改變它,便是「深深的不道德」。
二○一六年 地球 毀滅?生存?

台大大氣系教授許晃雄認為,人類面對未知的未來,必須懷有深刻的「風險」意識,寧可更審慎保守,「也許我們就在激流上面,前面有瀑布,雖然眼前看不見,我們得做好準備,否則看到瀑布,也就太晚了。」

電影中好幾幕,記錄著高爾拉著行李,在機場、在車上,像個傳教士般踽踽獨行。他早年被政敵嘲笑的娃娃臉,也微微增加了分量,臉上也因奔波爬滿細微的皺紋。

好幾次,在他走向講台的前一刻,高爾行走在黑暗甬道,攝影機仰著角,捕捉高爾逆光的背影。他的肩膀寬厚而巨大,他直視前方,踩著堅定的步伐,彷彿他是美國環保良心最後的依靠。

他再次用虔誠低緩的語氣說:「這些年我從一個城市到一個城市,從一個人到另一個人,再從一個家庭到另一個家庭;就是為了拔除人的心理障礙,讓這些觀念深植人心。」面對全球暖化,最大的障礙,是我們離開電影院後,是否能夠拿出行動。這是經濟全球化之後,真正影響人類未來的全球化革命。
看過了 The day after Tomorrow 吧。這是電影嗎?

這也許就是未來。

如果我們仍然不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