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23 09:30:58熊寶寶

《最愛女人購物狂》病態都市

容許嘀咕一下,近年韋家輝的賀歲片,實在令太多他的蕃薯(fans)失望,小蕃薯雖然明白市道艱難,但多年來電視劇及銀河的累積信用,已經「碌」得所餘無幾,生怕這次會徹徹底底成為「壞賬」。

幸好,《最愛女人購物狂》還了一點信心給普通觀眾。

不再是七十年代的香港,或風光如畫的印度,回歸香港本土現實的《最愛女人購物狂》,仍然是一部瘋狂喜劇,但笑料實在有共鳴,不如《鬼馬狂想曲》或《喜瑪拉亞星》的虛浮感覺,令觀眾看得開懷過癮,完場時沒有前兩部的的劣評,應該是對韋氏賀歲片的最大鼓勵。

當然,對成功的喜劇而言,有賴演員的整體表現,而《最愛女人購物狂》一眾主角到客串都應記一功:張柏芝自然而可愛的購物狂、劉青雲別扭的選擇恐懼,硬要鏗鏘吐字的喜感(雖然自然度不及《絕世好bra》)、陳小春無賴式有錢仔孤寒、官恩娜歇斯底里的慳妹;甘草如羅家英、夏春秋及王天林,三位抵死傻氣的老人家;甚至是客串「周街生女」的邵美琪,化學作用惹來全場笑聲。而復出的小鳳姐雖然有點off beat,但在瘋狂的劇情中起穩定的作用。

劇情以「購物狂」、「選擇恐懼症」、「性格分裂」、「孤寒購物狂」、「粗口王」……串通,將各類都市心理病典型化,由性格行為而來的笑料,自然去爆笑而不兀突,因為實在太過「熟口熟面」,「梗有一個係左近」,從心理病去認識自己內在未嘗不可。

最後的一場「換妻」婚禮遊戲,雖然看似太長,但也確實的反映人的抉擇,向來搖擺不定,現實可能更加荒謬。所謂「性格決定命運」,其實心理學權威的解話只是幌子,幕後玩家操縱的不只是兩對新人,也包括看得咭咭笑的觀眾。

《最愛女人購物狂》的言志成份仍在,戲中重複提示「有少少不正常是正常」的道理,似乎是香港這等高壓都市的「人」之問題,正如韋家輝經常強調,無論「喜劇」或「煽情」,都只是包裝道理的一種手法而已,而韋氏道理重「人」之道猶在,或者應該是各位蕃薯慶幸的地方。

不過,如何在「通俗」與「言志」拿捏平衡,從來是千古難題,韋家輝獨自執導時,不是過分偏激自我(如《和平飯店》、《一個字頭的誕生》),就是娛樂化得完全放棄自我,不若與與杜琪峰合夥時的平衡準繩──《嚦咕嚦咕新年財》是這類賀歲片範例。拆夥後的一個選擇走自我風格,另一個卻重頭學習「雅俗共賞」,《最愛女人購物狂》可算是「重建信心」,且看自電視時期便愛「犯禁」的韋家輝,如何在香港電影的冰河時期重新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