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研究-20>日本經濟,要看心理醫師才會好。(2009/08/03)
關於日本的經濟,在過去有一段期間是非常強勁的發展,應該說是在1945年戰敗之後就開始才對,可能因其非戰憲法的關係,不用投入大量的軍費,可全心全力搞經濟之故也,再加上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科技製造技術已相當發達,不在話下,不然怎麼會有能力發動戰爭,所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雖然戰敗,國力耗損殆盡,但恢復得也相當快,尤其戰後在美國的托管之下,亦受其保護之力,可能就是因為這樣,戰敗後的日本發展迅速,最後變成了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在中國還未崛起之時,在歐盟還未成立的那個時候,日本的經濟,頗有稱霸世界之氣勢,但歷經1980年代的經濟泡沫化,從此日本就這樣一蹶不振,也因此才會有1990年代的所謂失落的10年,這期間日本政府乃千方百計以挽救之,救不起來就是救不起來,就這樣死氣沉沉的樣子。
尤其是再遇到這次金融大海嘯,日本的經濟摔得更重,很多大企業都是出現有史以來的最大虧損,裁員的裁員,關閉的關閉,在台灣的電視新聞也可以看到,日本失業人的淪落等等之不堪之景,真的很不可思議,曾是這樣強大的日本經濟,會有今日如此的慘淡,時至現今,中國可能已經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政府據報導,最近又要投入幾兆的經費以力挽頹勢,但,若按筆者以下所論之道理論之,這些投入可能又會是無效的,轉不動日本的經濟,真是可悲,曾是旭日東昇的日本會不會變成日薄西山的日本,很有可能日沉東海也不一定。
關於現今日本經濟之問題,相信已經有很多的研究,當可參閱之,但筆者在寫前一篇「<經濟研究-19>何日台灣錢再淹腳目? (2009/07/31) 」之時,頗有這樣的感覺,日本經濟之一蹶不振,跟台灣的狀況有點相像,只是台灣應該是比日本幸運,台灣經濟在中國大陸經濟崛起的過程中,雖然深受其害,但也大蒙其利,而日本在中國大陸可能因過去侵華之緣故,難有施展,但日本經濟的最根本之問題,應該還是來自於日本本身內部的問題,這個問題雖然表面是經濟,但實際上是日本的「人心」,這就是筆者所說,台日現今經濟之不景氣有其相似之處,經濟實力都不錯,但國內的消費就是動不起來,也就是說很難看到如過去那種消費很景氣的樣子,台灣是因一大塊的人口跑到大陸去,而日本可能是這樣的問題,在1980年代經濟泡沫化之時,當時的社會之中堅主控者,也就是掌握有社會資源分配權的這些人,大概就是四五六十歲左右,現在大約是六七八十歲吧!
俗語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看來現在六七八十歲的日本人恐怕是終生怕草繩,但問題不在是不是怕草繩,而是這群人一直掌握著社會資源近二三十年,卻變得那麼保守,這才是問題,所以我們才會常常聽到日本的社會有通貨緊縮的問題,就是這樣的心理問題,也因此之故,似乎可解釋,為何日本政府使盡各種經濟手段,就是喚不起民間的消費,但日本的經濟實力還是很強,就是消費不景氣,整個社會經濟轉不起勁來,很自然地就會變得不好賺到錢,但有錢的人還是有錢,賺不到錢的就是賺不到錢,這也可以解釋為何大師大前研一會有M型社會之論,說日本社會有M型化之傾向,但筆者認為這可能只是住在日本社會的一種感受,在現代的社會中,中產階級消失變成M型社會的可能性應該是蠻難的。
日本經濟,若以上分析的道理成立,將不是用經濟手段可輕易解決,例如零利率,例如降稅,最好是想辦法讓現今掌有社會資源者,願意再度回到1945年那時候搞經濟的精神,但現在對這群人來說,該有的也已經都有了,人生夫復何求,就不知還願不願意再這樣冒險奮鬥?一動不如一靜,結果就是現在這個樣子,經濟無法再加速地轉動,所以消費市場就會顯得疲憊乏力,故,日本經濟應該不是純然只是經濟問題,而是心理問題,也許要看一下心理醫師會比較恰當,是人的心出了問題,所以才有這樣的經濟問題,解決之道?當是人心的治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