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03 19:00:11阿舍仔

不可罵客戶「澳客」。(2007/08/03)

「澳客」,指的當然不是澳州來的客人,是台語的用法,也就是爛客戶的意思,這種客戶對事情似懂非懂,不大進入狀況,又自以為是,非常挑剔,提案東改西改,很多事情常常「喬」不定,反反覆覆搞得大家人仰馬翻,年度預才那麼一點點,服務費又低,最後在付款的時候,一點兒也不「阿沙力」,還東扣西扣的,票期再開個一年半載的。當AE若真的遇到這種客戶,那該怎麼辦?

當AE通常是不會遇上這種「澳客」,像以上所說的那麼多所謂「澳客」的 「壞點」,其實只有年度預算大小、服務費的高低和票期這些問題最為關鍵,才是判定是不是「澳客」的標準,其他的條件應該視為每個客戶的特性,由於各廣告主的內部環境企業文化不盡相同,客戶的樣貌當然是形形色色,不會完全一模一樣,不容易出現理想的「好」客戶。年度預算大小、服務費的高低和票期這些問題,其實在廣告公司與廣告主簽約的時候就已經談妥了,關於「錢」這麼敏感,若廣告公司沒有「錢」賺,除非是策略培養的客戶,否則不會有這樣的客戶。

由以上的分析,可見真正會耍賴的「澳客」並不多。若「錢」的條件談已經談定,就表示廣告公司有錢賺,AE想賺客戶的錢當然會很辛苦,認真的客戶通常在廣告作業上的要求也是一絲不茍,不但要求「快」而且要「好」。筆者在台灣廣告當AE的時候,就出現過所謂的「澳客」,全公司幾乎都知道這個客戶預算不多,而且要求蠻繁複的,大家都避之猶恐不及,AE經常換,常常有一張小稿子就要提案多次,然後才刊登了一兩次,甚至於不刊登。

筆者當時剛當AE半年多,大概因為是菜鳥的關係,所以就被指定為此一「澳客」的AE,當然是極其辛苦無比,到客戶那裡要不斷地提案,回到公司創意部門又認為那是「澳客」,那會認真作稿子,尤其當時是很菜,當AE的能力還差的很,所以客戶與公司內部兩頭燒,真是歷經極端的磨煉,在這個過程中,筆者感到相當自豪的是,一年做500萬的業績,毛利是100萬,所以按廣告公司當時服務費的標準算,一般是17.65%,而此「澳客」卻可賺到25.0%,這那是「澳客」,只是營業額低一點而已。

營業額低也是有原因的,當「澳客」的名聲傳遍公司的時候,那有人會好好地努力去服務這個客戶,頂多應付應付了事,包括AE在內,還能有什麼可期待的。當然久而久之,「澳客」也會有所感受,所以客戶又找了另一家廣告公司進來,讓兩家去競爭,年度預算當然被分食了。由此一案例可見,當AE的人不管客戶多麼地刁鑽,客戶多麼「無理」地要求,切記,不能回到公司罵客戶是「澳客」,只要讓公司的人認為這客戶是「澳客」,那就慘了,大家會覺得,既然是「澳客」,又何必給好東西。

所以當AE,應該要有清楚的認知,根本沒有所謂的「澳客」,不管發生什麼事,一定不能在公司內抱怨說「澳客」,要讓公司內部的人都認為,這是非常「好」的客戶,是千載難逢的好客戶,大家正好恭迎其時。願意付錢的客戶就是好客戶,剩下的就是作業上的問題,即使客戶有奇奇怪怪的問題,這些問題的承受與解決,不也是AE的職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