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15 00:31:59阿舍仔

黃秋生沒掉眼淚,絕品還會是好茶嗎?(2007/06

飲料這種低涉入度(Low Involvement)商品,一瓶或一罐就是那麼20元左右,縱使現在有人賣到35元,那還是小Case,買錯了不好喝的話,頂多勉強喝完,下次不要買它就好了,消費者大概不會為買一瓶飲料在那兒左思右想,然後才購買,甚至於本來想買茶裏王,但貨架上卻只有絕品好茶,那也就買絕品好茶算了,大概不會龜毛到一定非買茶裏王不可吧!還有品牌形象的問題,像車子那樣,開什麼車會跟一個人的身份地位有關係,也會跟此人是持有怎樣的生活態度有關係,一個喜歡歐洲風格的人,大概就會有很大的可能性買歐洲車吧!但喝飲料可能就不是這樣子,你說喝茶裏王的人和喝絕品好茶的人會有什麼差異嗎?即使有差異,消費者大概也不太會堅持,反正這次喝了,下次再換回來不就好了!

當然這樣分析並不是說飲料的品牌形象完全不重要,品牌形象當然很重要,但在各種商品的消費過程中,其影饗消費行為的方式是不一樣。所以一瓶茶飲料若喝起來並不難喝,而且又身出名門,在貨架上也鋪得上去,這時TVCF就相當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若此TVCF能引起消費者的注意,而且讓消費者看了覺得好像很不錯的樣子,當然會想買來喝喝看,有第一次後,若喝了也覺得還可以,不一定說要多麼好喝,那當然可能會買第二次,其實一瓶茶飲料再怎麼好喝順口,也就是這樣子,其可進展的空間會很有限,就好像一兩200元的茶葉和一兩20000萬元的茶葉,當然是不一樣,可是一般人誰喝得出來,所以一瓶茶飲料說得再好喝再怎麼回甘,不也就是那樣子,只要不會難以入口就可以,當然在廣告宣傳上可宣稱什麼冷泡茶,或是什麼竹碳茶…等,甚至於像絕品好茶,那有交代為什麼會是絕品,去年不就靠黃秋生那幾滴眼淚,也就賣起來了,不然今年怎麼還會有絕品好茶的TVCF續集。

絕品好茶,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一瓶茶飲料,去年推出市場,在競爭激烈的茶飲料市場且已有眾多品牌之時推出,可說是後發品牌,但其TVCF就非常地出色而且有創意,找酷酷的黃秋生代言擔綱演出,場景在辦公室,黃秋生應該是演出一位主管,有一位年輕的女同事,走過去他的辦公桌前一擺(絕品好茶),「試試這瓶茶吧!」,黃秋生一看說,「這種茶不都差不多」,這位年輕的女同事擺出一副很神秘的面容,言下之意,老大你喝了就知道,她也就轉身走開,黃秋生也是一副半信半疑地拿起那瓶茶看著,並滴咕著,「竟然叫絕品好茶,太誇張了吧!」,同時順手一喝,誇張的事發生了,純粹靠黃秋生的臉部表情演出,為絕品好茶的「入口茶香,入喉回韻,不只回甘」掉下眼淚,然後說出「絕品」,一堆年輕同事也拭淚回應「好茶」。

去年這支TVCF雖然相當有戲劇性,消費者看了應該會想喝一下,明明知道TVCF是演的,但這樣的演出相當有感覺,所以整支TVCF只說「入口茶香,入喉回韻,不只回甘」,並沒有交代為何會「入口茶香,入喉回韻,不只回甘」,絕品好茶就是這樣賣起來(筆者判斷,不然今年不會再有TVCF),而今年入夏後可看到新拍的絕品好茶TVCF,但黃秋生不見了,筆者馬上覺得沒有了黃秋生還會是絕品好茶嗎?是很奇怪,當然我們局外人不知其原因,最近又補上黃秋生演出的「不只回甘」約15秒的TVCF,觀察至此不禁令人惋惜,若今年絕品好茶的TVCF能演出更有創意,相信絕品好茶,將真的會成為茶中的絕品,就差這麼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