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29 03:49:21阿舍仔

可口可樂,Zero。(2007/04/29)

可口可樂,Coca-Cola,據說是由潘柏頓醫生(Dr. John S. Pemberton)的合夥人羅賓遜(Frank M, Robinson),從糖漿的兩種成分古柯(Coca)的葉子和可樂(Kola)的果實,激發出命名的靈感,羅賓遜為了整齊劃一,將Kola的K改為C,然後在兩個字的中間加上一橫劃,於是Coca-Cola這個品牌便誕生了。中文的「可口可樂」之命名亦有一段故事,據載可口可樂自1928年開始在中國天津及上海裝瓶生產,在中國市場的譯名一直不佳,該公司乃於1935年在報上登出啟事,徵求譯名,結果由南海九江人蔣彝以「可口可樂」奪冠,中文的品牌名稱也因此正式誕生,可口可樂曾於1949年離開中國,於1979年再重返中國,乃沿用同樣的中文名稱。在台灣,於1957年,當時由美國投資的中美汽水廠,其產品專供駐華美軍飲用,當時「可口可樂」為不易取得的高檔飲料。後來在美軍逐漸離開,於是在1964年由工商界人士共同出資,成立了台灣汽水廠股份有限公司,在 1968年,「可口可樂」正式登陸台灣,至今一算,約30年。

Coca-Cola,可說不但有「神密」配方,據說此配方保密到家,鮮為人知,還有非常多的「神奇」故事可說,在1886年潘柏頓醫生在家中地牢裡,以一枝木槳,在四十加侖的大銅鍋內,攪拌出只要加碳酸水就能在蘇打水飲品店出售的深色糖漿,這就是可口可樂的原型,後來經由合夥人羅賓遜加以包裝,就變成了史上最成功的Coca-Cola.1886年,可口可樂只能在亞特蘭大幾家飲料店買到,每杯只售5分錢,可惜不受歡迎,羅賓遜不死心,1887年加強宣傳,並說服阿沙.簡度拿( Candler)買下全部股權,自己負責公司運作,幾經轉折,可口可樂終於走上成功的大道!目前行銷全球近200個國家,一個擁有一百多年歷史的「老」品牌,依然活跳跳像一尾活龍,真是厲害的品牌行銷之典範,非常有趣,這也難怪有關「可口可樂」的報導非常多,在網路上隨便找找就有一大堆資料,以上有關「可口可樂」的事,亦為筆者整理自網路資料。

Coca-Cola,這個品牌之強,指的還不是它行銷全世界,每年從世界各國賺多少錢而已,而是Coca-Cola這個品牌幾乎可以代表近代西方以美國為首的生活文化和價值觀,「積極、樂觀、冒險、開放、前衛、挑戰」,大概就是這樣的生活態度和精神,緊抓住人性最深層的層面,人性好享樂和追求新鮮刺激,所以,表面上看起來「可口可樂」似乎已征服全世界,這其中也含有美國這樣的生活方式在世界各地擴散著,這也難怪後來柏林圍牆會倒塌,蘇聯會瓦解,中國大陸會積極改革開放,現在就要看美國文化會不會在中東踢鐵板了。我們台灣當然不用說,老早就「淪陷」了,喝可樂,吃麥當勞,看好萊塢電影,穿Nike球鞋,最近還看美國大聯盟職棒,我們都已習以為常,即可為證。看倌也請勿緊張,所謂「淪陷」的意思,就是「全盤接受」而已,並非指在地文化完全被消滅,應該說兩者並存,或者說「融入」,不然我們不是都要變成美國人了,當然不是。

身為美式文化的代表,「可口可樂」當然勇於「創新」,不安於室,雖然其「神密」配方已是所向無敵,但還是不斷地推出新產品,縱使有1985的「新配方(new formula)」事件,也不會有所改變,最近新推出的Zero,訴求「Real Taste, Zero Calories」,也確實是在口感上的挑戰,若能挑戰成功,應該算是口感上的一種突破,同時兼顧「健康」與「口感」,怕胖的人以後就敢喝「可口可樂」,那市場鐵定會擴大,值得持續觀察。
阿舍仔 2007-05-05 14:04:12

這是消費行為中很有趣的問題
凡經過口腔味覺的東西
可能都會有這樣的現像
一但變成「習慣」就牢不可破
黑人牙膏、台灣啤酒
若來進行一下Blind Test
可能都會發生這種現象

或有人稱此為品牌的力量
確實是品牌有此力量
但也因此造成大家對品牌有些誤解
認為此乃品牌之價值

小元 2007-05-05 13:30:21

修心理學的老師曾做過一個實驗(事實上,這實驗蠻多人做過的),就是請參與實驗者,喝桌上的兩杯沒做標籤的可樂,然後再請他們反應那一杯比較好喝。有近八成的人們,認為百事可樂比較好喝。

接著,如果貼上標籤,便發生大逆轉,可口可樂以7比3擊敗百事可樂。可見人們在消費時,的確會受到品牌影響,有時更能戰勝味蕾感受呢!

可口可樂近來一直研究新口味,因為它的市佔率近一直被百事所瓜分,甚至某些市場還輸百事,也難怪一直大動作在廣告上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