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2-21 17:00:11阿舍仔

政治家。(2006/02/21)

孫運璿,前行政院長,總統府資政,於民國2年生於山東省蓬萊縣,民國95年2月15日凌晨病逝於台灣,享年93歲高齡。民國23年自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後,即加入政府工作,至民國73年因公事勞累中風,痊癒後也因健康狀況不佳,乃辭卸行政院長職務,先後服務於公職達50年之久,對國家經濟建設及政治發展有重大貢獻。民國75年4月4日,蔣總統經國先生親自頒贈卿雲勳章,以表彰其對國家的卓越貢獻。
筆者在孫資政病逝後的那幾天,只要有空即守在電視機前,看有關孫運璿的報導,甚至於徹夜,有的一看再看,就是為了要仔細瞭解,當時他是如何治理國家,是有什麼特別方法,能夠為國家做這麼多的貢獻,尤其是在當時所面對的環境那麼惡劣,竟能克服萬難,其中必有特殊之處。當然這其中有很多部份是其個人的領袖特質,那是天生的,無人可仿傚,但其治國做事的方法,卻可引以為信條,那應該是一條有效的成功之道。從電視播放的影片,大致可以看到,其方法就是「計劃,擬定方案,執行,追蹤考核」。

因為有計劃,所以現在IT產業的大老闆,無一不感佩其當年的高瞻遠矚,在極端困難的環境下,發展高科技產業,為今日台灣IT產業之發達榮景奠下深厚的基礎,真的是「謀利,當謀天下利」的最佳典範。據報導,孫資政在民國56年2月至58年10月任職交通部長期間,雖然短短地1年8個月,也是台灣政府推動最多交通建設方案的時期,可見孫資政運用「計劃,擬定方案,執行,追蹤考核」之威力。這就是硬工夫,一點兒也不能馬虎,其實這個道理也是一般管理學上都會寫的,誰都知道,但重點在於確確實實地執行,一絲不苟地貫徹。話說如此簡單,其實是很難,在實務上我們常常看到很多領導者,或是公司老闆,完全沒有計劃,更不用說執行力,甚至於常常顛三倒四,上午說的下午就忘了,又何談追蹤考核,那將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筆者曾聽朋友說,孫資政在領導風格上也有一個「圍籬笆」理論,很多的領導者幾乎都在「圍籬笆」,籬笆內的人就自己的人,也就是用親信,這種現象在今日政壇,可說是比比皆是,就是公司企業中也是,何其不智,圍了籬笆,籬笆內就是那幾個人而已,那籬笆外的那麼多人就會遠去,不為所用。在報導中,也可以看到孫資政從來沒有自己的班底,到任何單位都是隻身前往任職,也就是從不「圍籬笆」,所以天下的人都在籬笆內,天下的人都是自己的人,都是自己的親信。也許這一點也是成大事的秘訣,能用天下人,則人材濟濟,只有籬笆內的人,人材當然捉襟見肘。

筆者與孫資政,應該跟大部份的人都一樣,雖然素昧平生,但一聞此訊,內心總有千萬地感慨,也為之澘然落淚,若非當年之病倒,如今台灣當有另一番格局,當為世界經濟強國,民生安和樂利,不致如今在經濟上之窘態。至此讓人想起杜甫的詩,描素三國時代蜀相諸葛亮的心志,「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讀此詩想此情景,或許這就是台灣的命運,天意不眷顧,那有所謂「天佑台灣」之說,環視當局,盡是一黨一己之私,有意者也都歸隱山林不在朝,何處再尋有「長使英雄」為國為社稷而「淚滿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