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創意產業011﹞文化創意產業,台灣經濟立國的第二根柱子。
撰文:邱高生 2007/07/05
台灣的IT等科技產業的發展,從最早的加工出口區開始,之後的科學園區設置,至今的全球化佈局,雖然不能說已執世界之牛耳,但在世界IT等科技產業的分工上,絕對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此乃無庸置疑,如果說那一天台灣怎麼了,那全世界的IT等科技產業大概也會陷入很大的麻煩,首先是全球的消費者,想要買一隻手機,一台電腦…等這些科技產品,可能會比現在要貴上個幾倍,短期內市場上貨源的供應絕對會短缺,長期來說,在地球上還會有那個地方,可以像台灣的從業人員如此的優秀,而且又拼命地工作,努力生產製造這樣「物美價廉」的IT等科技產品,大概不會有第二個地方吧!
台灣這一波產業的發展,大概就是這樣子,從當年孫運璿先生、李國鼎先生等這些人排除萬難,開創IT科技產業後,台灣的產業發展似乎也就朝這個方向發展,以IT科技產業製造為中心,各式各樣的製造業,亦蓬勃發展,像做腳踏車、做鞋子、做義肢、做樂器、做雨傘…等,就是有人做,很多還是或者曾經是世界數一數二的製造者,即使是農業的發展也是有目共睹,像以前一顆西瓜只是小小的一顆,現在一顆至少也有10幾斤,再大一點20~30斤都有,一尾吳郭魚也是一樣,大的可能5~6斤。在這個階段台灣經濟的發展,大概就是這樣,以製造為中心,這其中IT等科技產業更是其中最為明亮的產業,所以也「製造」了很的科技新貴,和很多富有的科技大老闆。
所以說, IT等科技製造產業是台灣經濟立國的第一根柱子,大概也沒有錯,未來發展當然無可限量,然在面臨全球化的競爭時,這些製造的產業當然也有其面對的困難,或者要如何走向更高的一層的瓶頸要突破,但我們可以這樣說,台灣幾乎所有的製造產業都是站在最有利的位置,都很有機會可稱霸世界,像製造腳踏車的捷安特,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像台灣的農業,就有那麼多的技術和人才,這也是我們宏碁施振榮董事長心中想的,台灣的農業如何全球營運的思考,筆者也想了很久,為何施先生會想農業,當然這只是筆者的推想,施先生應該是農家子弟出身,二來農業的市場會像其所熟知的IT產業市場那樣龐大,甚至於更為巨大,其全球營運的發展可循類似IT產業之發展模式,整合全球資源,從製造到行銷整個營運模式,其用心之深遠,真是令人欽佩的長者。
但是以IT等科技製造為中心的產業,就是會有這樣的問題,都會有全球佈局的問題,也就是產業難免要外移,這時除了就業人口也隨著外移之外,接踵而來的就是所謂的產業空洞化,即使是研發不出走,所能容納的就業人口也是有限,再加上人才的國際化, IT等科技製造產業再怎麼發展,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從事這樣的行業,諸如此類的一大堆因素,失業率就是會很高,也就是說會很多人沒工作做,當然會產生很多的社會問題。
在這種情況之下,台灣產業的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應該是繼IT等科技產業之後務必發展的一個產業,而且也是世界產業發展的趨勢,在台灣應該也可以看到這種趨勢,以前唱戲的,就是戲子,就是跑龍套的,四處賣藝討口飯吃,跳舞的就不用說了,現在呢?看看明華園和雲門在社會的地位和名氣,即可知文化創意產業多麼有價值,以前在夜市擺攤子的我們稱為販夫走卒,而現在呢?根據光觀局調查發現,外國人來台灣最喜歡去的就是夜市,當然去夜市,除了「有吃有抓」之外,這也是台灣特有的生活文化之體驗。
在2000年新政府執政後亦成立文建會,以對文化創意產業有所推動,我們也可看到很多的活動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來,可說是強強滾,三不五時就有什麼音樂季,什麼花季,糖果節…之類的一大堆。當然文化創意產業的含蓋面相當廣,而這些也只是較為具體的活動,這個產業值得細細的探討,一定會跟搞IT等科技製造產業不一樣,文化創意產業還是要全球化經營,但可確定的是,文化創意產業不會有產業外移的困擾,可視為台灣經濟立國的第二根柱子。
註:本文為2007年07月05日作者寫在「知識終結者」之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