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8-22 20:42:13吳德朗 jeffery

印度電影帝國

印度電影帝國


印度電影帝國的咋日、今日、明日Movies Empire Bollywood

喜歡看電影的朋友,相信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美國好來塢;但相對的印度寶萊塢,則可能從未聽聞。半世紀來,印度對台灣既熟悉又陌生,印度電影在台灣,除了在電影節聊備一格,台灣在院線難得放映印度電影。
相反的中國大陸,1949年建國、文化大革命,經濟開放前後,西片是不準進口的,只有無趣的蘇聯電影、八股的大陸片,印度片載歌載舞,適時的填補了大陸人的心靈空白,因此印度電影廣受歡迎;黑白片年代,印度名片苦兒流浪記,仍是大陸影迷津津樂道的好片,大陸人迷戀印度電影大有人在。香港、新加坡,因為有廣大的印度僑社,印度電影的流通一向都很暢通!
印度電影始於1896年,英國的攝影師,將歐洲的電影帶到印度放映,開啟印度電影的序幕;印度電影已走過一世紀!
20世紀初,英國百代公司印度攝影師,在孟買拍了幾部電影,成為印度電影的濫觴。1912年,英國人巴爾吉正式在孟買設立一個專門拍片的攝影棚,拍一部印度昌德拉國王的電影。大受歡迎,於是成立了興都斯坦尼電影公司。
1913到1923年,興都斯坦尼尼電影公司共推出近40部電影,比起其他印度電影,興都斯尼電影公司的評價頗高;還到倫敦放映,英國的觀眾也為之肯定;從此也奠定印度電影的市場地位。
1947年,印度獨立,巴基斯坦也隨之從印度獨立,國家百廢待興,社會在期待又怕傷害中,面臨空前的巨變。電影工業也遭受不景氣的挫折,一直60年代才逐漸復甦。在1955年印度的年產量,已達285部,僅次於日本,高於好萊塢的241部。
回顧印度電影,印度獨立是分水嶺,1947年以前電影以傳統歷史或宗教為主要題材,八股封建,說教多於娛樂,觀眾逐漸流失,當時印度即便有外來電影,如英國或好來塢進口電影,但總体而言,印度電影算是封閉的王國。
1952年在孟買和加爾各達舉辦印度電影節。誏印度電影從業員,有机會觀摩到義大利、法國、蘇聯等國的新現實主義的作品得到啟示。不久,印度導演比發爾洛伊拍的兩畝地影片在國際榮獲大獎,倍受肯定,印度電影終於在國際揚眉吐氣。
從此印度電影蒸蒸日上,社會寫實的寬廣題材,結合印度多元民族的服裝和變化萬千的歌舞結合,畫面多彩繽紛,載歌載舞,令觀眾賞心悅目,形成印度電影的特色。

1977在印度孟買成立電影城,佔地200多公頃的電影制片基地,這印度最大的的電影制片廠稱為寶萊塢(Bollywood) ,因為孟買的英文原名(Bumbai)、聰明的印度人,將在孟買的制片基地稱之為寶萊塢(Bollywood)。期許和美國的好來塢並駕齊驅,互別苗頭。當然,在印度孟買不是唯一電影生產基地。但寶萊塢, 無論規模陣容和產值是印度最大,每年超過800部的出片記錄,連好來塢亦無法超,世界第一。在印度每天有2千萬人次,排隊看寶萊塢的電影。

有趣的是好來塢方圓數里是全世界有名的影歌星、政商名流爭相入駐的豪宅別墅。寶萊塢影城固然富麗堂皇,出了影城山下一片片的貧民窟,典型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人!強烈的反諷! 寶萊塢制片廠,不同於美國好來塢,分屬美國十大片廠,是單一的獨立公司獨佔的拍片基地。

寶萊塢平均每天可拍2部半電影,每年可拍上800部電影,幾乎是好來塢的三倍,受雇和相關的從業員,高達650萬人。年產值更高達600億盧布。

寶萊塢多彩多姿、五彩繽紛的豪華場面,俊男美女風花雪月的場景,不但風迷印度,印度電影還外銷,遠到蘇聯、埃及,中東,東南亞、中國、香港和歐美各地的印僑社區,巨星阿米搭布拍近百部電影,近鄰的宿敵巴基斯坦更是首當其衝,巴國有志之士,相當反感,擔心巴國人心受污染,要巴人看巴片,抵制印度電影,好笑的是,巴片為了抓住巴國人心,也成立了羅麗塢(Lollywood),拍出來的巴片,也逃不出印度片俊男美女、風花雪月的框架;畫虎不成反類犬,功敗成垂,印度片仍然佔領巴國電影泰半的市場!

另外一個尼泊爾的小鄰邦,對印度電影也因民族情結,屢有狀況;印度女星馬多麗迪(Madhuri Dixit )曾說: 尼泊爾是印度的一部份。讓尼伯爾人抓狂,鬧到幾乎要全面抵制印度片!為此當地的大報還另外成立人民論壇的網站,供尼伯爾人抒發不滿,但由於尼伯爾幾無電影工業,對宗教文化相近似、大軍壓境的印度電影,最後也不得不承認:印度電影是印度建立梵文化(大印度) 最可怕的工具!

80年代印度電影工業的起飛,電影配樂功不可末,寶萊塢印度電影的配樂,如水幫魚,功不可未!由於傳統印度音樂豐富多元,各地方的民族舞蹈、民歌民謠更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電影配樂素材,早期的電影配樂對傳統音樂幾乎是一成不變的搬上銀幕,後期適度的融入西方流行的節奏感,成功的印度電影配樂,將傳統節慶濃厚的民族音樂,配合劇情的張力,融合西方電影的細膩,洋溢著印度風情;如電影 早安孟買、性愛寶典(Kama Sutra)備受好評,勇奪西方大獎。

印度幾乎沒有純流行歌曲,因為流行曲幾乎來至電影插曲,音樂是沒有階級,流通無遠弗界,長青樹歌星阿夏碧荷西(Asha Bhosle)生於1932,於50年代逐漸唱紅,如今已是祖母級了,但嗓音一如小姑娘,仍然是印度的最愛!


90年代印度電影配樂師,不斷的嘗試用各种印度風格的拉格(Ragas)及改編自興都斯坦尼的情歌、唱腔和現代的電子音樂結合,傳統的風格仍是配樂最佳養份。
初期演歌星仍處在萌芽階段,各自模索,嘗試以不同的風格來吸引觀眾,創造流行。也造就不少歌星,也逐漸找到自己的風格,並吸引了不少海內外的影迷,從印度到海外也開始有了偶象崇拜!印度的流行音樂也從此受到鼓舞!

著名的歌星拉希力(Bappi Lahiri )在興地(Hindi)的電影中,獨樹一格、酷勁十足,吸引觀眾的目光!女星那吉亞哈珊(Nazia Hasan)的電影誇巴尼(Qurbani)歌曲阿帕賈西可利 (Apa Jaisa Koi)也大受歡迎!
同時也造就不少因電影賣座而走紅的歌星,其中如能唱17種語言的賴拉(Miss Runa Laila)及烏夏尤土普(Miss Usha Utthup)和帥哥拉米費南多(Remo Fernandes)等均是紅遍印度的流行巨星!

90年代,由早期獨唱雙人對唱的表演,提昇到大卡司多人伴舞、合音及印西大樂隊MTV的規模!場景一流、熱鬧非凡,吸引更多的印度影迷的目光!
唱英文歌的當紅的巨星阿里夏(Alisha’s)成為印度及海外最受歡迎的偶像。短短幾年就得到24張白金卡帶的記錄!1995/1997推出的Bolo ta ta ra ra及Bardi Rab Rab亦雙雙得到白金唱帶,1997又將印度興都斯坦尼傳統唱腔,結合了西方的雷鬼,期再突破創新!

21世紀前,有更多的創新求變的歌星及樂團,如充滿活力、但亦不失印度風格的”三兄弟和小提琴” 和卡馬卡汗(Mr Kamal Khan)、馬力克(Mr Anu Malik)、潘笛(Mr Nirmal Pandey) 尼甘(Mr Sonu Nigam)都有不錯的歌曲推出,前途無可限量!
受到全球化的沖擊流行巨星哈里哈藍(Mr Hariharan)和李威(Lezzlie Lewis)合作,在1996推出殖民料理(Colonial Cousins)的融合的印度流行(Indipop)創作CD,歌曲世是結合興都斯坦尼尼的唱腔和西方味道的流行音樂,CD名為此行我願(The Way We Do It!)目標市場是印度海外市場的美加為主!也廣受歡迎!


在20世紀末,印度流行音樂對進軍西方市場更具信心,以大形MTV的歌舞電影搭爾(Taal) 1999年一推出,即在英國打入Top 20;對印度流行音樂工作者受到更大的鼓舞。於是李曼(Mr A R Rehma)推出伊堪系統(Ekam Satyam)的專輯還邀請,麥克傑可森合作,另外一張專輯孟賣之夢(Bombay Dream)則和歌劇魅影作曲家韋伯(Andre lloye Weber)合作推向世界,並得到西方大師的跨刀相助,肯定印度流行音樂在世界的地位...... 印度電影和音樂是魚幫水、水幫魚,相輔相成。

寶萊塢的主流電影題材幾手是男女戀情的糾葛、傳統現代的衝突、長輩晚輩代溝、金錢土地的爭奪........以上層社會林林總總故事為背景。再配上幾乎不可少多彩多姿,燦爛奪目、載歌載舞、舞蹈場景,在外人總覺不可思議!

印度是貧富懸殊極大的國家,下層社會的貧民佔人口的20%到30%,但印度寶萊塢華麗不食人間煙火的電影,天馬行空,夜總會和神廟可並立,馬戲團音樂廳只有一線之隔,披薩咖哩可以融合;印度電影,適時的補償,現實社會永遠不可能實現的夢幻場景,印度由於文盲比率高,唱的比說的好,歌舞場面當然更受歡迎!每部電影少則5至6首歌舞場面、多則數拾首插曲,最多曾創下40首的配 樂。印度人喜歡 俗又大碗 片長都是3到4小時更不足奇了。

.近年來在印度有志之士,開始拍一些芸術導向的實驗電影,拍下層社會的悲歡離合,被迫害的工農勞動階級的故事,童工、雛妓的悲慘的記錄片。迫使寶萊塢也從傳統華麗面,嘗試拍一些社會寫實片,2000年曾拍一部名為火(fire)的同志電影,確引發爭議,引發群眾軋電影院,社會抵制多於支持,最後印度當局固然過關,但只準以北印為主興地(Hindi)語和英語放映。

對其他引起爭議的宗教衝突,政治人物的故事也有突破,但爭議總大於同意,嚴重還引起暴力衝突,在保守固守宗教行事的傳統印度,即便一小步的突破,也面臨相當大的阻力,還是風花雪月、唱歌跳舞最安全。

寶萊塢的員工、低廉又無保障的臨時工,被西方人權人土大張撻伐!但在赤貧窮人佔多數,億萬人三餐不續的印度,沒有魚沒有蝦也好的現實,也甘之如怡、無可奈何!近年來受世界不景氣的影響,寶萊塢在無利可途的情況,拍片的數量下滑,這些短期雇員開始挨餓,在寶萊塢金璧輝煌的背後,人們很難聽到他們牆角下的悲歌!

受到市場炒作的考量,明星偶像的片酬節節高升,票房不佳,投資意願又相對降低,支付明星酬勞的比重增加,產生排擠效應,減少雇員,連編輯也大受影響,印度電影故有其特色,唯情節內容大同小異,仍待有突破,這和不合理的待遇也必有關連!

近年來黑道也伸手操控寶萊塢的制片,色情、暴力內容劇情,任由出資的黑道決定,導演、影星、劇情,任由黑道擺佈。連2002年10月美國時代週刊,亦有詳實之報導,電影 孟買之夢 黑道如何介入寶萊塢,有入木三分的演出,可是寶萊塢的哀歌?
印度電影從模索的年代到金壁輝煌寶萊塢,21世紀面臨不景氣的沖衝,百年來也留下無以計數的影片,寶萊塢並享有電影帝國的名號,在世界電影史也有崇高的地位,其中也不泛經典之作,但由於台灣對印度電影的資訊匱乏,非常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