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17 10:45:49ivymaya

紫斑蝶的春天系列(一)/紫蝶遷徙密碼 生態之謎乍現

記者林國賢/專題報導(轉載自由時報2007/4/17)
圖片:→二○○五年首次捕獲編號「MB0123」紫蝶,證實紫斑蝶會東西交流。(義工陳瑞祥提供)

台灣紫斑蝶與墨西哥帝王斑蝶是全球會大量集體遷徙的兩大蝴蝶族群。紫斑蝶以柔弱雙翅橫越三分之二個台灣,尋找初生地點,讓它登錄在大英百科全書、登上國家地理雜誌頻道。

今年高速公路局計畫封閉部分車道讓紫斑蝶順利北遷,堪稱是國內生態保育運動的里程碑,希望能進一步產生「蝴蝶效應」,延伸到其他方面的生態保育工作上。


奇!東西交流 飛越中央山脈

二○○五年四月九日蝴蝶義工陳瑞祥在雲林縣林內鄉坪頂村,捕獲標記「MB0123」的斯氏紫斑母蝶,追蹤出是新竹明新科技大學助理教授趙仁方的研究團隊在台東縣大武山區於同年一月間標放的紫斑蝶,證實紫斑蝶「東西交流」的遷徙習性;這隻斯氏紫斑母蝶共飛了七十六天,跨越中央山脈來到雲林坪頂,與來自高雄的紫蝶大軍會合後,繼續遷移。

飛!翩翩展翅 追蹤何去何從

同年五月,義工陸續在苗栗竹南地區捕獲三隻同樣「M」標記的蝴蝶,離一月標放的時間超過一百天,跨越了三分之二個台灣、兩百五十公里,北返初生的家園。

早在一九七一年,學者便發現台灣紫斑蝶在冬季時會成千上萬聚集在背風處的山谷中避寒,後來陸續在高雄與台東發現三十一個蝴蝶度冬的「紫蝶幽谷」,但是這些紫蝶從那裡到此度冬?春暖花開時成群結隊離去,又要歸向何處?拼出紫斑蝶的返鄉道路,就是紫斑蝶義工的「超級任務」。

紫斑蝶義工使用的方法就是標記,在紫斑蝶的後翅上以油性的簽字筆寫下代表義工的英文代號,組合標記日期的數字,讓它重新回到遷徙部隊中繼續北上,希望藉由再度捕獲,拼出其遷徙路徑。

紫斑蝶研究員詹家龍表示,標放作業大約於每年的十一月至隔年三月實施,此段時間正是越冬斑蝶從聚集到遷移的過程。

在樣區適當的位置架設蚊帳,做為捕獲斑蝶的安置處,一組人員在蚊帳外捕蝶,另一組人員則在蚊帳內做物種辨識,以筆作標記後,再予標放。

樂!標記之蝶 低機率下重現

斑蝶的標放作業重複單調,卻是研究越冬型蝶谷生態最最重要的工作,它需要大量人力以及時間,長時間累計標放樣本數量,以利蝴蝶數量、蝶種比率、重複捕率等的科學計算,再作延伸推論。

要再捕獲帶有標記的蝴蝶,如同在大海裡撈針。紫蝶標記已逾十萬隻,但是重新捕獲的數量不到三十隻,機率不到萬分之三,若把蝴蝶在自然生活中的風險計算進去,機率更不到廿萬之一,難怪義工陳瑞祥說:「捉到翅膀上有標記的紫蝶,就像中樂透彩頭獎一樣,讓人興奮和終身難忘。」

義工的努力逐漸看到成果。編號「YB7」的斯氏紫斑蝶,證實高雄紫蝶幽谷越冬的繁殖地就在苗栗竹南。標號「TDM8」的紫斑蝶,證實了紫斑蝶由大武地區飛到花蓮,推測三、四月間棲息在大武溪谷的越冬紫斑蝶會循東部海岸線一路北遷,但繁殖地仍待確認。此外,少部分會沿大武溪上游越過中央山脈南端,再往台灣西部遷移。

不過,詹家龍也說,清明節前後的「初春北返」的蝶道有了初步輪廓,秋天南下的蝶道推測主要在中央山脈山區,但目前只有零星發現紫斑蹤跡的地方,紫蝶遷徙途徑至今仍未全部解開,紫蝶遷徙地圖還需要更多義工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