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19 23:52:33思言

夕陽下的紙飛機

這篇文章,大概不會好看,因為我的思緒好亂。本想稍作整理才落筆,但坐着良久,不果,決定還是「我手寫我心」吧,好像很不負責任,但姑且讓我用甚麼「形散神不散」之類的話自我開脫吧。

事情由寫上一篇文章《歡迎您蒞臨 海!》開始。那篇文章,無論如何,我想說,我很喜歡。當然不是喜歡看見上海讓我心酸的一面,而是,自覺寫了篇主題稍為大一點點的文章,更重要的,是寫出了我心深處極重要的情感。

那是對中國人的愛。因為愛,所以談恨。

我沒有譴責那些街頭「兜搭」者、車廂行乞者、票割標語者……之意,更特別憐憫那些賣藝者(這幾天我不斷反思,才想到他們的結他可能差得根本無法調得「啱音」!果真如此的話,我就落入了那個諷刺意味深重的故事中並當上主角了:百味珍饈嚐之不盡的我問乞丐為何不吃豬肉)、「露宿」老翁、行乞小孩……我同情他們,同情他們生於不幸的土壤,被繁華的都市遺忘。文章無意下結論,只想思考一下,在應當最繁華的中國城市中心(對!是中心!),就生存着這一群憂患深重的同胞,為甚麼?

放了文章上來後,期待着高的點閱率,盼望着讀者的回應。我想知道人們的想法。但點閱率像蟻行一樣,回應也只寥寥數個(當然每一個我都珍視!)。文末提及魯迅先生,是為了爭得一點安全感。無論人們對魯迅先生的評價如何,「愛中國人」這一點,相信沒有人能推翻。夏志清跟劉再復兩位教授對魯迅先生評價的爭論很具代表性。我是先接觸到夏先生的《中國現代小說史》的,它對當今學者的影響太大,我尊敬的作家學者,事後才知道,很多是夏先生直接間接的「學生」,如李歐梵、白先勇、劉紹銘。容我不掩飾主觀,我認為《中國現代小說史》踐踏了魯迅。(小齊,鄭老師說「我認為的就是正確的」對嗎?)我尊敬的作家學者大概不會「違師」,於是我在一段不短的日子,感覺悶悶的。直到讀到劉再復先生的文章,我如快將溺斃於大海的人遇上浮木一樣,牢牢地擁抱它。劉先生認為,不可「捧殺」或「扼殺」作家。我太同意!

高二要開講魯迅的《藥》,心情沉重。我教齡日長,在教學技巧上、在課文理解上理應越來越有把握,但我自問講魯迅越來越難,因為,我越來越明白現今學生跟魯迅的距離越來越遠。那鴻溝,怎越過?責任不全在學生,而在於時代背景完全不同了,安逸的生活及填鴨式教育根本不需要現今的學生懂得思考。今晚為了備課,看了在上海魯迅紀念館買來的《魯迅傳》,買回來11天了,到今天我才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我清楚知道那一定加進了鹽與醋,那必定某程度上有水份,那必定是某程度上的「捧殺」。

但我還是被感動了!為先生對中國人深重的愛!

很激動地,我想馬上執筆書寫情感。但我知道應該冷靜,於是我等,等情緒的和緩,於是我看,看其他人的文章。讀到展鵬兄新聞台轉載龍應台的文章《為甚麼需要人文素養?》(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hinpang/3/1284410805/20070418002922/)它差點推翻了我之前的一切情緒。(「推翻」「情緒」詞語好像搭配不當,但我就偏偏認為那反而是很清晰的表達)讓我引述其中兩段:

「有一個大陸作家在歐洲哪一個國家的餐廳吃飯,一群朋友高高興興地吃飯,喝了酒,拍拍屁股就走了。離開餐館很遠了,服務生追出來說:”對不起,你們忘了付帳。”作家就寫了一篇文章大大地讚美歐洲人民族性多麼的淳厚,沒有人懷疑他們是故意白吃的。要是在咱們中國的話,吃飯忘了付錢人家可能要拿著菜刀出來追你的。

「我寫了篇文章帶點反駁的意思,就是說,對不起,這可不是民族性、道德水準或文差異的問題。這恐怕根本還是一個經濟問題。比如說如果作家去的歐洲正好是二次大戰後糧食嚴重不足的德國,德國侍者恐怕也要拿著菜刀追出來。這不是一個道德的問題,而是一個發展階段的問題,或者說,是一個體制結構的問題。」

它震動了我,讓我反思《歡迎您蒞臨 海!》中探討的是不是又是民族性問題。難道我文章中談及的一切讓我心酸的現象,都與民族無涉,都只是「發展階段的問題」,都無關道德嗎?

我很困擾,於是跟欣討論這個問題。我指出,自己並不完全同意龍女士的講法。我認為只要「施予多少」跟自己「擁有多少」一旦發生聯繫,就已經不能迴避說那跟道德水準無關。

小嬋的蝴蝶酥在課室被偷去了,就在她去廁所期間。小嬋猜想那偷酥人是太餓了,並為那人祈禱。忽然想起,我或許想太多了,要行善,根本不必邏輯推理,做就是了。是民族性也好、道德水準也好,我們都只是想中國人好。太多的邏輯推理反而會讓我們距離目標越來越遠。

「甚麼才是『強』?」幕之內一步在《第一神拳》內不斷這樣問自己。你想強嗎?或許,很多人都想。但為了強而生存,最終會發覺自己原來很虛弱。寫作人總會想讀者認為自己的文字強吧,但為了強而寫文字,最終會發覺自己的文字原來很虛弱。

夕陽下的紙飛機嚮往自由,何必把它變成風箏?

這是我今晚最大的感悟。


上一篇:歡迎您蒞臨 海!

下一篇:拼圖的啟示

小齊 2007-04-21 22:05:09

首先,第一段中是&quot姑且&quot不是&quot故且&quot吧~^^~
======================
對!”欣賞美學”就是「我認為的就是正確的」~只要你有根有據.
======================
我不否認,經濟會影響人的道德,思想;但我認為人的意識行為是絕對有能力獨立而不與任何外在因素掛鉤的;回看中國的經濟在躍進,但人們的道得和思想又有隨著經濟的進步而變得更淳厚嗎?也許一部份人有.其實這個問題猶如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永遠也有討論的餘地,而每個人也都知道甚麼是道德,甚麼是文明;倒不如放下憂心和言論,學嬋那樣活好自己,至少中國可以更美好呢~我信可以積沙成塔ga!

版主回應
嗯,謝謝妳提醒,我已改正了。
(我從來都不在妳的新聞台留言指出妳的錯別字,而是致電告訴妳的嘛!=_=)
=====================
讀本科時,程祥徽老師(現代著名語言學家王力先生的入室弟子)也跟我們說:自圓其說,自成一家。
=====================
不過即使如此,有時還是會覺得論證過程很累人,而且所謂的有根有據,誰來定奪?人文學科的太多議題都是”無限不循環小數”了。
同意妳最後幾句,那也正是我文末要表達的意思,也就是紙飛機所指涉的內涵。
說來奇怪,根據我對語言文字的敏感,我認為妳這段文字的風格蠻不像妳,如果沒有第二段,我真會以為有人冒認妳的名義留言呢!
2007-04-22 10:55:22
蟬鳴 2007-04-20 20:49:46

睇了50兄或50姐的那個網
好真實,好悲傷

版主回應
嗯!
(除了&quot嗯&quot,我竟想不到別的話來回應了...)
2007-04-21 23:29:35
50 2007-04-20 17:53:26


也許
就是中國了吧
http://bbs.cn3x.com.cn/dispbbs.asp?boardID=58&ID=15372&page=1

版主回應
50兄,可願告知 閣下是誰? 2007-04-21 23: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