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9 13:47:41Escape

創造安娜

  近期看了兩部主題與詐欺有關的片子,「Tinder大騙徒」及「創造安娜」,皆是真人真事改編,Tinder大騙徒,因為是電影,在有限的時間內,內容較為侷限,創造安娜,則花了9集,十多個小時,慢慢描述她的手法,一邊看著影集,一邊反思著身邊跟自己借過錢卻沒還錢的朋友做過的行為,也想到近期自己客戶公司被信任的員工掏空事件,沒想到,居然極度與安娜相似。

  首先,「爭取信任」,這些人也許是過去某段時間的同學、同梯或是因為某些利益而認識,接著,「製造故事或更多連結」,以跟我借錢沒還的朋友為例,我們在國中便認識,一直以來皆保持著聯絡,專科畢業後,朋友入伍當兵,因家中借貸過高,朋友決定簽下志願役,靠著穩定收入幫家裡還錢,不過也總是時不時的手頭過緊,偶爾向我借點錢。

  「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如同安娜及Simon,先是製造出一個故事一個身份後,得到一定信任,接著動手,過程中,還要加碼爭取更多信任,借點錢,還點錢,讓人覺得感到安心後,逐漸放大金額,最後便開始搞消失或是變的十分不好找到,即使中間已忍受不住跟他開口提起,對方也總是有萬千個理由拖延著,無奈卻只能接受,直到下一次行動,又是一個新的輪迴。

  直到有天,或許是自己醒了累了,想擺脫這段有毒的關係,進而選擇放棄 ; 或許是對方被關了(發生在客戶公司),因法律關係,徹底清醒,但卻要承受巨大後果 ; 也或許是對方真的重視這關係,而把錢還了(發生在安娜劇中的某位安娜好友身上),我並非幸運者,通常我選擇的是第一項,決定停損,並結束這些連結。

  但人就是很難學會教訓,即使已跌倒過,還是會不小心再次陷入別人的陷井中,這時知道自己「停損點」便很重要,每段關係中,設立一定的停損,到達停損時,告訴自己堅定立場,結束,可能將會是一個很好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