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1-22 11:02:05點點點

好個「情節需要」

以下是真實事件:
一個就讀小五的男孩和媽媽一起參加公司辦的自強活動,一路上同行的叔叔阿姨看男孩年幼可愛,對他十分親切友善,男孩也玩得不亦樂乎。只是回程時,大人們玩得精疲力竭,累癱在遊覽車的椅子上,小男孩為了報答叔叔阿姨的「照顧之情」,想振奮士氣,便自告奮勇點一首歌大聲地唱出來,但沒有人報以熱烈的掌聲,他再接再勵,又講了一個自認有趣的笑話,空氣卻好像凝結般沒有人理他,小孩子信心大受打擊,一路上便沉默地看著窗外。

回家後,男孩把第二天要交的作文功課寫好,就安靜地上床睡覺。他的媽媽來男孩的房間檢查他的作業,順手翻開他的作文,題目是「太魯閣遊記」,男孩開頭寫道:「今天和媽媽還有公司的同事一起去太魯閣玩,一路上玩得很高興,叔叔阿姨都很照顧我,都說我很乖又很可愛。」媽媽微笑點頭,直接看到最後一段:「回家途中,我唱一首歌,大家都很熱情地鼓掌,我又說一個笑話,結果每個人都笑得很開心。下次,我還要再去玩。」

媽媽大驚失色,怎麼孩子才小五,就寫出這種跟現實完全相反的事呢?她坐在孩子的書桌前,心中思緒翻騰洶湧,終於決定把已進入夢鄉的兒子叫起來質問他,小男孩揉著睡眼惺忪的眼睛,只說了一句話:「因為情節需要。」轉頭又倒在枕頭上睡著了,留下愣在一旁的媽媽。

這位媽媽,是該怡然接受孩子的說法,還是毅然決定要糾正他的想法呢?我想,這是一個兩難題。接受,好像在鼓勵說謊,好像沒有盡到母親的教育責任,不接受,問題來了,社會上,多少人為了「情節需要」說謊?別說是一般公眾人物,如明星、政客,就算是親人彼此間或多或少也是有謊言存在的,大人都做不到,怎麼能要求小孩遵守這樣的道德標準?

就我個人而言,我會暫時按下這件事,再從日常生活中慢慢灌輸男孩「說謊」的真諦。無傷大雅的謊言是可以接受的,尤其是需要保護自己時撒點小謊是在險惡的社會中生存必備的技倆,只是這得在「不會傷害到別人、不會造成嚴重結果」的條件下(例如挑撥是非、信口雌黃、興風作浪等)。何時該隱瞞?何時要坦誠?何時輕描淡寫帶過?何時加油添醋渲染?這一切,都需要在與人相處互動中一點一滴地領悟。

說謊,是一門藝術。說得好,就能如魚得水、無入而不自得,說不好,如同「狼來了」裡的牧童一樣,不但失去人們的「信任」,還弄得眾叛親離的下場。能不謹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