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alent*學習計畫-未來競爭力研習營~新鮮人情報站-關於不分系
資料來源:i-Talent*學習計畫 http://italenttw.blogspot.tw/2012/07/blog-post.html
現在大學校系、科系五花八門,看得令人頭昏昏眼花花,「不分系」更是近年大熱門,不過已經習慣科系之分的我們,「不分系」大家更是有看沒有懂。既期待又怕受傷害,選科系就像娶某和嫁尪(台語)一樣,選錯了大學四年就變成黑白了,所以,今天小編就要來介紹一下大學不分系,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才能找到自己理想中的科系!
不分系學群的由來
大學延緩分流的制度始源自於國外大學「課程選修」的制度,讓大學生對自我的能力與興趣有更多探索的空間和機會。大學延緩分流制度的理念也源自通識教育之精神,綜合各種通識教育的理念與內容等,目的為:1、發展並統整學生的知識、態度、技能和經驗,培養學生終生學習及做決定的能力;2、培養社會上良好之公民;3、幫助學生獲得大學程度所需的基本能力,包括讀、寫、說、算,以及培養批判思考的能力;4、學習廣泛之社會與行為科學、人文、自然科學等;5、 幫助學生融會貫通所學,以統整知識。美國不論是著名大學的大學部教育,或是四年制文理學院,其課程均是以通識教育為核心,這些「以廣博為根基,重視統整知 識」的通識教育理想,在美國多是以前段不分系及以廣博知識為根基的大學部課程制度設計來貫穿,絕非只是由「通識課程」來實踐,因此「前段不分系」之制度其 實是要根本地落實通識教育的理想。
不分 系學群的設計也反映了專業過度分工化的現象,所以才又開始提倡整合的概念。但台灣的教育環境與文化和國外並不相同,在國外,可以看到新鮮人積極選修天文地 理、政治學、社會科學、古典音樂或人文藝術…等各類通識學科,但在台灣,這些學科普遍不被大學生所重視,好像唸完了高中就應該把這些擺脫。由此可見,不分 系的「通識」概念和台灣目前的不分系學群的學程設計是有落差的。
一》分流
以成大菁英班為例:大一念什麼系都可以;「可以多嘗試,用一年的時間問問自己到底喜歡什麼?」就是不分系的精隨。
菁英班一年招收二十五名大一生,第一年學雜費與住宿費全免(往後每年則視成績而定),想要修哪個系的課都行。大二後再選擇一個科系就讀(醫學院除外)。這麼優待不分系學生,相當然爾分數一定比其他科系更高。
二》分流+學位學程制
清華大學:七個學院皆設有不分系的學院學士班;大二跨院修第二專長。
*校訂必修意指國文、英文、公民法律、體育…等共同課程。
*校訂必選修意指核心必修、選修科目等課程約二十學分。
以元智大學:管理學院學士班為例
不論是哪一種方式,「不分系」的課程設計理念都是希望可以給學生更多的彈性與空間,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並鼓勵學生跨領域學習。這邊小編以過來人的心態給大家建議,不分系雖然提供了更多選課的彈性,但相對學生也需要更有想法與自主性,不然選課的多樣性反而會讓人不知所措。
«經驗談二》不分系或跨領域修課最容易遇到的問題就是:非本科系學生,超過班級上限,無法修讀想要學科!
像小編自己也是不分系,大三的時候選定了主修學系,除了隨機分配至該系班級之外,還需配合學校輔學程的修課規定,卻發現我的主修學程和輔學程的開課時間完全重疊…就面臨了以下狀況:
1.換輔學程或是選定輔學程的其他課程(但非自己有興趣的科目)
2.換主修班級(從A班換到B班)的情形
為了這個問題,小編曾在教務處奔走了好多回,換好了班級也還會遇到因為非主修學程,該科目已達人數上限而無法修讀的情形,所以小編強烈建議大家在選擇之前還是要多了解學校對於選課的相關配套措施,不然光是為了處理這些小問題就夠煩人了。
«經驗談三》從不分系轉入各系所,心裡沒有歸屬感
以上都是小編自己的經驗談,希望可以給大家一些幫助,千萬不要再走小編往日的辛酸路啊!至於有多少不分系請大家參考我們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