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13 09:04:47舞影

讓生命充滿活力

舞蹈只是動作天地裏的一小部分。但所有動作現象中,大約只有舞蹈,才以對動作的直接體驗爲目的,才以動作爲自己直接領略的物件,才直接關心動作自身的形式與意味。體育旨在競技與鍛煉;武術意在防衛與攻擊;種種生産動作與生活動作,總都指向直接的功利目標。
而舞蹈,是審美地動,詩意地動,創造性地動,從動中領會動的意味地動。
人們在舞蹈中追尋的是美,是風格,是神氣,是韻味,是情調,是境界,是精神,是靈魂,是動作有節奏,有形態,有風韻,有感情,有內涵的對時空的湧入中人的生命存在的自我觀照。
舞蹈使人們的身姿美妙,任何人都能看到這個淺顯的事實。職業性的挑選,加上艱苦的專門訓練,成就了舞蹈者身姿炫目的美。即使並未翩翩起舞,在混雜的人群中,一個優秀的舞者立刻就會被輕易地認出。古典芭蕾集中體現了文藝復興以來歐洲上層社會關於人的身姿美的企望,各位芭蕾大師的風範,又反過來塑造和強化了人們相應的美感觀念,影響著歐洲人的日常儀容。現代社會文化的多元並存,反映到身姿審美成就,造成了身姿審美的多元局面,它們與現代世界舞蹈群峰爭秀的現象遙相呼應。不管你從中作何選擇,今天至爲突出的一點是,社會上對身姿美的追求與舞蹈在這個方面領導時代新潮流的彼此呼應,也許達到了史無前例的廣泛程度。在舞蹈較爲發達的美國,學舞的人之多令人驚訝,不學舞的年輕女孩極爲罕見。這裏的主要動機,不能不是對健康向上的身姿美的追求。事實上,學舞以求身姿美,並非現代的新事物,它可以說從來就是舞蹈的一種功能、一種伴隨現象。
身姿之所以能從它獲得美,決不單單是外形修飾的結果,那後面支撐著的是生動的氣韻與豐富的內涵。如果只是體格外形的健美,體操足夠了。然而體操不夠,體操有的是外在的準確,卻從不涉及風格、情韻、氣質、境界、詩意、靈魂,這是舞蹈獨步的領地。量著尺規邁出一步,只是機械的一個臺階;貫注著生命衝動和創造性想象,一步邁出一種情調、一種風韻、一種性格,或如流波一樣飄浮,或如花瓣展開一樣優雅。
美在詩境、詩意、詩韻中,尤其在現代詩中,僅占狹小的一隅。詩,只從根本上表明著一種以生命對生命的對人生世界的感性關切,一種以渾然圓融的生命守護著生命渾然圓融的存在的狀態。簡單地說,詩,本質上就是充滿驚奇地體驗著生命的一呼一吸!由此,在美之外,詩就有了崇高、幽默、滑稽、超然、沖淡。深切,甚至怪誕、奇詭等等。因而,身心的詩化,在中國古代文化中,甚至出現了老莊“墜肢形”一路,盡力在對身形的貶抑醜化中以高反差的效果將內在精神凸突出來。比如,大凡真人、高人、至人、得道之人,總都是些癡人、怪人、醜人、殘人,要麽腿瘸面麻渾身癩,要麽舉止瘋癲穿戴髒。莫非此種旨趣真不知身姿美的好處?當然不是。它是要超越形體美,達到更深層的詩美。它是放浪形骸、精神超人、玩世不恭,是以出世姿態入世嘲諷,是一種反抗一種無可奈何!其結果,因爲“有深意藏焉”,那“墜肢形”的旨趣,自成了一種奇特的身心的詩化,一種怪誕的身姿美,竟滲入中國舞蹈中,成就著重神之氣韻生動而輕形之造型優美的風格。而在現當代,舞蹈重趣重意的傾向,可以說是世界大趨勢。一個人的身姿風度,一個舞的舞容風範,很有味兒比很優美,也許更能令人神往。拉丁舞、爵士舞、街舞,往往比華爾茲、布魯士更能引起狂熱的風潮。
人更需要詩!舞蹈使人身心詩化的內蘊,一定將是它備受青睞的更深遠的動因。
隨著熱帶海洋的風輕輕地悠開去,慵懶又活潑的海波從頭到腳在你身內流動迴旋。
赤腳緊緊地輾在黃土上,盤桓又盤桓,一次次對大地的親吻。
向心引力永遠將他拽回,可他同樣永恒不怠地躍起又躍起,在躍起的旋動中伸向神聖的高度。

人生於世,與天、地、人、物相交往,故有情動。情動於中,聆聽之、觀照之、品味之,發爲詠歎,便是詩了。按先儒的見解,詩性不可濫發。發乎情,須止乎禮義,不逾規矩,有節有度,才歸於正道,才有君子的行止。但是,要使當事者不覺這節度、這規矩、這禮義是純粹外在強制力量,而是感到它們原本發自內心,是內在的要求,就需要樂舞藝術使之沖和,把它們與生命的自然情趣融會爲一,讓情與理、樂與禮互相包容、互相補充,充滿生機地化入君子人格渾然的圓融中。這就是所謂的成于樂。在與生命最直接最全面的關聯下,樂舞對身心的詩化,被先秦儒家文化提到了極高的程度。
舞蹈使身心詩化,說起來仍可算一層交流——舞者舞之以自身交流。不過,一個內迴圈的圈,說明不了舞蹈的整個世界。智慧的生命舞蹈著,與別的生命智慧,與天與地與其周圍的一切,甚至與幻想的神鬼精靈,理所當然地就要迎頭撞上。
依據傳統的宇宙觀念和模式來構造舞的結構。比如在舞者數目、道具形式、舞蹈時間、舞蹈動作、舞蹈陣式場圖等方面,極力體現出陰陽八卦、五行生克、奇門遁甲等種種象數符號、關係的結構,仿佛舞蹈就是宇宙式樣的一種化身、一種象徵。在舞蹈中,人們踏罡步鬥,拜四方踩八卦,舞靈物跑場圖,藉此與天地相交往,參與乃至去諧調造化的作爲,以寄託自家的願望,祈福禳災。舞蹈之與天地宇宙相交往,確有深厚的文化意蘊。
舞蹈的交流,原來是本于愛心的交流,是親和精神的交流。
在共同的舞蹈中,舞者彼此間是和諧、默契,還是抵牾、相左,往往極能說明他們性格氣質的相互關係。並且,這種說明具有特殊的深度,十分微妙,每每輕而易舉地超越語言和一切障礙,顯出敏銳的透明。一對交誼舞伴侶,隨著音樂一邁開舞步,這種感覺便立即透過兩人接觸的身體中傳遍整個身心。對方是僵硬的、呆板的、專橫的、遊移不定的、粗魯的、攻擊性的、彆扭的或是柔和的、堅定的、善變通的、流暢的、坦然的、體貼的、很配合的、彬彬有禮的,舞姿上的相互傳感,一下子就會把兩個性格的關係的最真實的感覺充分傳達。
隨著舞蹈交際的發展,新舞種不斷湧現,人們新的精神交流在這舞蹈的立交橋上飛舞起歡樂的交響。在華爾茲的優雅之外,有了倫巴的浪漫、探戈的豪放;在少數民族傳統的習俗舞風中,滲入了當代的節奏;宮廷交誼舞嚴整的程式,先讓位于更自由的舞廳雙人舞,緊接著,狂放不羈的迪斯可之類又異軍突起——舞者從原本的舞蹈定位以服從整體,到雙人自由組合,再到獨舞,一對多、多對一的極端的自由與活潑,以及3種狀態共用與並存,舞蹈交流的世界顯然是越來越擁有了自由而豐富的天空。
在現代舞的訓練中,藝術家們更深入、更自覺地拓展著舞蹈交流的天地與方式,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人與人、人與環境,隨時都能在一個舞蹈動機下聚合,或啓迪出全新的舞蹈動機。比如人與樹,因人而異,因樹而異,因時而異,每個人都可能與每棵樹構造起獨到新穎的動態與造型,大自然成爲人類藝術創造的永恒靈感!又比如有一種亂跑的舞,一群舞者限定在一方坪地上,不給任何提示與規定,一聲令下,各自起跑,間以穿梭、旋轉、跳躍。開始,你會發現,他們互相常常亂撞,不是糾成一團,便是迎頭斷了對方的路線。但是奇妙,堅持下去,一種默契便會慢慢形成,人們跳來竄去,令人眼花繚亂,但舞者們竟似有條不紊,且各人奔跑的路線益趨伸展流暢。
舞蹈的交流的確是妙不可言,舞蹈交流總是把人們引向和諧,舞蹈交流使人類多一條理解的通道、多一份博大的愛心、多一種精神的五彩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