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殺女巫--從中古世紀的厭女由來
在前面有一篇文「魔鬼詩篇電影-撒旦的情與慾」中提到「女性與魔性」的關聯,其中談到在西方的文化中有一「厭女」的歷史。
女人代表欲望、生殖、自然、愛情與藝術的「原能」,但是這些特質都和理性、規範、法律、現實等「男性」世界對立,這個永恆的二元對立的問題自古以來一直存在。許多男性對於無可捉摸的女人(原能、原欲)感到無法控制,甚至畏懼,但是他又沈溺女性,不能沒有女性。為了能夠控制女性,可以說,只好將許多邪惡都乾脆附加在女性身上,法律也是由此而生的。而到了中古世紀至文藝復興時代,西方曾經有過大規模的「獵殺女巫」的歷史,以下的文章,便是介紹這樣的殘酷歷史......
「在人類真實的歷史上,沒有『佛地魔』,只有歐洲中世紀成千上萬被燒死的女巫。」--
女巫魔幻身影的圖文饗宴!
告訴你一個前所未聞的女巫故事
「文藝復興時期,女巫是魔鬼的爪牙,得送上火刑柱;啟蒙時期思想家認為女人先天容易罹患精神病症,女巫成了因心靈病態而陷入幻想的女人,送入精神病院比較適合;浪漫主義者則將女巫迎入謳歌遠古異教、崇拜女性神秘魅力的殿堂。從妖魔化到病態化、神化,不變的是女巫身上那張異類的標籤。」--鄭至慧(女書店負責人)
「女巫,如果真的有法力,為什麼會讓自己活活被燒死?--很簡單,她害怕。就像擅長描繪巫術的英國小說家,同時也是電影「霍爾的城堡」原作者瓊斯所說的,巫術無法在恐懼中施展。在人類真實的歷史上,沒有『佛地魔』,只有歐洲中世紀成千上萬被燒死的女巫。」--
「野蠻編織了一個令人無法抗拒的傳說……」--《出版家週刊》
「這是被包裝在光滑圖文書中的一部既專業又嚴肅的學術大作」---《地球與郵件》
當我們在萬聖節開心地裝扮著女巫到處要糖時,或許無法想像女巫曾經是多麼令人驚悚的一個禁忌、一個詛咒。許多女人因它而死,即使僥倖活著,也終身受盡折磨。這一段獵殺女巫的殘暴歷史,發生在文明高度發展的文藝復興時代,有超過四百萬的女性受害。
然而曾幾何時,女巫不再是可怕的禁忌,她是童話故事中陷害公主的壞心後母,是不懷好心愛吃小孩的老太婆,搖身一變,她又可以是充滿魔力騎著掃把在天空飛行的美麗魔女。為什麼女巫如此多變?如此無法捉摸?
《女巫》試著去窺探這個令人困惑的謎團。這是一本縱跨不同世紀,全盤追蹤女巫狂野之旅的專書,作者薩維奇從獵殺女巫的文藝復興時代揭開序幕,說出獵巫者如何以各種匪夷所思的荒謬手法揪出女巫,又是如何以不人道的手法將她們屈打成招。這段冤屈,如何在沙龍女作家的文采下脫胎換骨,變成吸引大眾的鄉野傳奇,又是如何在格林兄弟的杜撰下,變成毒害女性心靈的刻板印象。
薩維奇以身為女性的角度,透過歷史的縱深,配合豐富的圖像史料(超過一百幅以上的歷史彩圖),及具有視覺震撼力的歷史影像,說出一個真實的「女巫」故事,及一段抗爭得來的女性奇蹟。
作者簡介
甘黛絲.薩維奇(Candace Savage)
出版了多本備受國際肯定的作品,其中包括:《魔法師》(Wizards)、《美麗女王》(Beauty Queens)、《女牛仔》(Cowgirls)、《曙光》(Aurora),以及《禽腦》(Bird Brains)。
她的著作曾受美國及加拿大圖書館協會的雙重肯定,並獲加拿大科學作家協會及瑞秋卡森協會頒發的殊榮。目前定居於薩克斯其萬省的薩斯開通市。
譯者簡介
廖詩文,1974年生。台北市人。現為輔仁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行天宮長期培育資優學生獎學金獲獎人。擅長性別研究、文化研究、翻譯研究及比較文學。著述及譯作眾多,範圍及於生活、旅遊、寵物、歷史及文學各領域。
出版社:三言社, 出版日期:
中世紀女巫的可怕法術和艱難處境
巫術(Sorcery),來源於法文的“Sor”,原意是指能夠經由祭祀或象徵的儀式去改變他人命運的人;而“Sors”前綴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遭遇或命運,而巫師最常見的施法形式是下咒語。由此可以引申到所有用咒語來控制愛情、生長、運氣、健康和財富等的行為。在大多數社會中,咒語被認為是為邪惡的目的而生,而巫師(Sorcerer and Sorceress,通常是女性)是會用咒語以主觀的仇恨去傷害他人的。另一方面,巫師也可以用咒語來對抗邪惡力量,保護自己和他人的。
巫師在一個社會中有很多的功用:他們可以用魔法保護他人,以免受到自然災害、外來者和敵人的傷害。他們也負責改正錯誤,衡量對錯,操控大自然和解釋恐怖的現象等。
巫術是一種低層次的法術,因為它不是一種信仰,但與高級法術一樣,也是帶有機械性和直觀性的。但對比巫毒那種純邪惡的法術來說,巫術是比較接近一種宗教的了。而且巫術也有仁慈的一面,例如用來保護村莊和部落,抵擋邪惡的敵人和災害等。但如果被一些心術不正的人所利用的話,它也可能是非常邪惡的!雖然巫師主要是使用咒語,但也會使用魔藥。不過無論是哪一樣,都可以用來奪取他人的生命……
歷史上有很多神靈是與巫術有關的,因為巫師會負責傳示神諭,解讀魔術牌,看相等一些類似的活動。儘管是這樣,巫師或更確切一些地稱女巫們還是經常被人們與邪惡畫上等號……例如在夜間舉行的巫魔大會(Sabbat)裏,他們會像死靈師一樣召喚死靈;像變形族(Metamorphosis)一樣變換形體;或吃人肉,或控制惡夢;甚至會與低等惡魔和吸血鬼等發生性行為!
女巫,之所以被認為是邪惡的,是因為大多數巫術派別相信,她們天生就是魔鬼的化身,天生就有魔鬼的力量和天生就充滿了憤怒和妒忌。女巫們通常在出生時就有一些特別的物理上的記號,例如胎記、體內有異物或惡魔眼(Evil Eye)。這些都是20世紀人類學家E.愛文斯-皮特卡德(E.Evans-Pritchard)在非洲Zande地方有系統地研究當地女巫幾十年後所得出的結論,雖然這個結論不是放諸四海而皆準,而且也不適用於西方的新異教巫術文化,但也為該類研究打響了第一槍。
在巫術最簡單的形式裏,巫術是一種控制大自然力量和意念移物的魔法。在新石器石代的洞穴壁畫上,已畫有半人半獸的巫師作法召喚森林之神的事跡。到了古希臘,人們相信巫師只是召喚一些介乎于天堂和大地之間的中立魔神(希臘語:daimones),但這些魔神也是很容易就變成魔鬼的,直到後世的柏拉圖的學生Xenocrates將daimones徹底定義為魔鬼。
到了中世紀,在天主教的影響下,龐大的獵巫行動開始了,無數女巫葬身於火海之中或死於利箭和斷頭臺之下……女巫從此變得更加邪惡了。但在文藝復興的時候,事情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男巫(Sorcerer)成為了飽學之士,如煉金士、醫生等的代名詞。甚至有人相信這些人的知識是從超自然的來源裏得到的。更有很多貴族和主教都爭先研究起巫術來。
但直到現在,女巫的社會地位也沒有太大改變,在大多數的社會文化裏,都認為女巫是魔鬼的情人,邪惡的化身。雖然有人試圖說服他人女巫並沒有想像中可怕,但這並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
宗教與王權的犧牲品 中世紀女巫大屠殺
星島環球網 www.singtaonet.com
女巫一詞,在英語中為witch,意為魔女、妖婦等等。witch源自於古英語的whicce,意思是有智慧的女性。女巫的研究學者解釋,在古代社會便已經發現女性所擁有的特殊的神秘能力,而特別稱學習這種能力的女性為女巫。然而,到了後世,人們發現女巫並不一定只限于女性,擁有神秘魔力的男性也被冠以“女巫”之名存在於世,這種現象到了現代還是沒有改變。
迄今為止,關於女巫起源的說法有三種。15世紀的天主教會為了剷除異己,將一些女性冠以女巫之名殺害,並對外宣稱這些“女巫”是撒旦的情人、僕人甚至妻子。因為教會的宣傳,人們認為女巫與撒旦之間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普通人對女巫開始產生了恐懼與敵意,教會因而得以實行慘烈的火刑。第二種就是加入女巫集會(coven)的傳統女巫。第三種是現代女巫,她們已經可以不受coven的限制,自由修行。
女巫在占星(天文)、藥草(醫療與魔法)、咒術等方面都要經受嚴格訓練。而她們誕生時期的歐洲知識卻處於混沌未開的情況,只有貴族和修道士才有機會受教育,因而這批掌握了知識力量又不願隨著世俗一起沉淪的女人在常人的眼裏神秘而駭人,因為普通人不知道她們究竟掌握了何種力量。女巫們並不信奉上帝,她們真正的歸依是大地之母(mother of the nature),這在教會人士的眼中更是大逆不道。
對女巫審判的正式化始於羅馬教皇伊諾森八世(1484-1492年在位)。他連同旗下教士實施了一場令人毛骨悚然的反對“巫術”的酷政。他們在1496年專門寫了一本《反女巫之槌》,這本書說,女巫是同魔鬼締有密約、並把自己的靈魂賣給了魔鬼的人,是魔鬼的後裔。書中還描寫了女巫和魔鬼怎樣歡宴,吃人的心肝,狂舞,縱欲等等。說她們怎樣做“人工流產”,把胎兒的頭、手、腳一點一點地取出來。女巫的活動被基督教會視為對抗上帝的異端而必須予以嚴懲,於是打擊女巫就成了維護上帝的“神聖使命”。此後,歐洲教會開始了對女巫的大屠殺。正如聖經所說,“行邪術的女人不可容他存活。”(出埃及記,22:18)
西班牙宗教裁判所通常被認為與女巫獵殺行為關係最為緊密,這個機構的存在時期恰好是在1478年至1834年。研究者認為,宗教裁判所介入女巫屠殺的本質,是為了清除社會中不信神的人群,尤其是歐洲人視為異類的新教徒和猶太教徒。這時最著名的一起案件是安·柏林被處死,原因之一是她長了六個手指,並且沒能給他的丈夫留下繼承人。
1603年詹姆士繼承英格蘭和蘇格蘭王座,他在1597年出版了《惡魔學》(Demonologie)一書。在他登基之後,許多許多人被吊死、處以火刑或別的刑罰,歐洲的狂熱直到十七世紀末隨移民潮轉移到美洲大陸之後才消失。
女巫獵殺熱潮的影響一直持續到上個世紀,1957年馬塞諸瑟州法庭最終宣佈,吊死了19名女巫的塞倫案死刑犯之一安·普迪特(Ann Pudeator)無罪。到2001年,法庭又證實該案中另有其他五名死者無罪。但時至今日,宗教衛道士仍沒有停歇,他們仍在叫囂抵制哈利·波特電影和小說,指稱它們向兒童灌輸撒旦崇拜、巫術和魔法。
將女巫沈入水中。我記得沈從文的小說中,也曾提到如果湘西地區的女子不貞,就要被人「沈潭」的習俗。可見不管東西方都有這種對女性的刑罰的風俗在,而且驚人的類似。
【性歧視·女巫】萬人空巷:處決魔女如色情演出
在這種對“魔女”的審判中,對許多人來說,是“欣賞”、玩弄、侮辱女子的好機會,他們可以對這些可憐的女子為所欲為,從而達到他們獸性的滿足。在審訊記錄中,居然還有“那個女人很美,很豐滿”之類的話。
審判以後,那些被打上了“魔女”或“女巫”烙印的女人,財產都歸拷問者所有,這是他們斂財的良機,所以不會放過任何無辜的女子。人的鮮血,化成了金幣、銀錢,而被判刑的女人,則要被活活燒死或煮死。
在中世紀的德國,還有一種把女子投入河中以識別“魔女”或“女巫”的方法。首先是把被指控的女子拖到橋上,在眾目睽睽之下剝光她的衣服,然後刑吏讓她兩膝彎曲並把她的雙手和雙足捆在一起,讓眾人看。隨後,一個玫瑰色的筐子放到水面上,將這女人仰面裝入筐子裏,然後將繩子放鬆一些。如果載人的筐子浮在水面上(女人被弄成那種姿勢(如水母漂),如果水流緩慢,並不是沒有可能浮著的),那麼這個女人就是“女巫”,就是“和魔鬼相勾結”的。如果相反,連人帶筐沉下去了,那麼過一會就開始打撈工作,因為這證明她是無罪的。
在那個時期,處決“魔女”就如同馬戲團的色情演出,常常是萬人空巷地前來觀看,一些男子更為起勁,因為這些“魔女”赤裸的身體、痛苦的扭曲能給他們一種畸形的感官刺激。
在施以焚刑或煮刑的廣場上,或是投河的橋邊,排列著許多小攤,聚集著許多小販,簡直像在趕廟會。1681年,呂貝克地區的一家報紙上登著:“在距當地大約半小時路程的地方抓到了五個女巫,其中兩個已被投入水中,其他三個也會儘快受到同樣處置。當地有大批的人前往觀看實況,其中有個釀酒商的兒子,騎著馬匆匆地趕路前往觀看,但失身落馬,摔斷了頸骨。”看來,五個赤裸的女巫儘管面臨水刑,但還是給騎馬的好色之徒施加了魔法……
這樣摧殘女性,才是真正惡魔的行徑。值得注意的是,這種令人髮指的現象在距今三百多年前的歐洲還存在著。
【性歧視·女巫】剃除體毛 “女巫”全裸受審
對“女巫”的審訊本身就是邪惡、淫亂和慘無人道的。被控的女子被拖進法庭,法庭中,圓形天花板立著懸吊人用的柱子;地上也備有拷問臺,臺上放置螺絲釘制的鐵枷。被逮捕的女子渾身都被剝得一絲不挂,除了頭髮以外,其他的體毛都被剃除(據說這是為了便於尋找可以確認有妖魔附身的黑痣與斑點等等);然後,再用鐵絲把她綁在拷問臺上,由拷問者用針刺其全身,尋找惡魔的痕跡。如果這女子不覺得疼痛,就不是“魔女”,可是,當常人被針戳刺時,都有痛苦的反應,所以就可據此定罪了。
具有極大的諷刺意味的是,這些道貌岸然的審判者們審問“女巫”時,自身還常常施以巫術“以巫治巫”。他們事先要為刑罰成功而祈禱;向“女巫”腹中灌“聖水”,使“魔鬼在用刑時不能縛住她們的舌頭”;他們給被剝得一絲不掛的“女巫”身上粘上帶子,認為這一來魔鬼就不能打開鐐銬了;他們還口念各種咒語以迫使“固執的魔鬼之妻”開口招供……
在那個黑暗的社會中,要想陷害某個女子是“魔女”或“女巫”,似乎是輕而易舉的,當時有告密者獲賞、並保證給告密者嚴守秘密和免罪的規定,所以人們可以肆意陷害。因此,在城市和鄉村中任何女子只因長得漂亮而招人妒忌,或因態度高傲而得罪了求婚者,一封告密信就會把她送上死路,而告密者只要悄悄地站在旁邊看這出“好戲”從而實現他陰險的目的就行了。
也正因為如此,有些人為報私仇,有些人為了轉嫁自身的危機,一時間告密之風大盛,很多人都恐慌不安。有個叫特魯阿·埃舍爾的人在1576年被捕前告密說,他能供出三十萬個“女巫”和“巫師”,最後有三千人因他的告密而慘遭厄運。
女巫們的「道具」很豐富。
【性歧視·女巫】男子陽痿源於魔鬼同女人性交
“魔女”審判的正式化,是始於羅馬教皇伊諾森八世(1484—1492年在位)的咨文規定。他任命多明我會的教士雅各布·斯普倫格和亨利·克雷默為調查官,實施了一場令人毛骨悚然的反對“巫術”的酷政。他們在1486年專門寫了一本《反女巫之槌》,這本書說,女巫是同魔鬼締有密約、並把自己的靈魂賣給了魔鬼的人,是魔鬼的後裔。魔鬼能化為男人和女人性交或化為女人和男人性交;不過,魔鬼同女人性交所生之子是他從別的男人那裏取來的精子所生,所以他的主要目的是使男子陽痿。
該書描繪了那些邪惡、淫亂,把自己交給撒旦的女性的特徵、習慣和技能。說這些女子打扮得十分漂亮,勾引男人,凍結或偷去男人的器官而使他陽痿無能。該書還引用了這樣一個“例子”:說是有一個男受害者請一個女巫歸還他丟失的性器官,這個女巫叫他爬到一棵樹上,從她隱藏了許多男子的生殖器的鳥窩中去拿一隻。這個男子想拿個“大一點的”,但受到女巫的嚴厲斥責,因為這是另一個教士的,不可妄動。
這本書還描寫了女巫和魔鬼怎樣歡宴,吃人的心肝,狂舞,縱欲等等。還說她們怎樣做“人工流產”,把胎兒的頭、手、腳一點一點地取出來。女巫的活動被基督教會視為對抗上帝的異端而必須予以嚴懲,於是打擊女巫就成了維護上帝的“神聖使命”。
1335年,圖盧茲宗教審判員彼得·居伊審判了幾個女巫,用嚴刑拷問,直到迫使她們承認和撒旦締約,參加崇拜冥王的狂歡晚會,與冥王淫亂,吃幼兒的肉等等。她們被迫承認之後就被活活燒死。
1597年,德國寡婦、打日工的克拉拉·蓋斯勒雖然已經67歲了,但仍被人誣告為曾經和三個魔鬼姘居並犯有其他罪行,因而被捕受審。開始時,克拉拉矢口否認自己有罪,於是審判者對她施用酷刑,起初用鐵鉗箝她的腳趾,她仍拒不承認,審判者說這是“魔鬼使她頑抗,並堅持了下來”。然後再加重刑罰,迫使她胡亂招供和許多魔鬼淫亂,使240多人慘死,九次使房子起火,還要將這城市統統燒燬……可是以後她的口供記錄中斷了,因為她在嚴刑拷打之下咽了氣,審訊記錄在最後寫上了這麼一句:“魔鬼不想讓她再供什麼,因此勒緊了她的脖子。
巫毒娃娃。有點像中國人的「針扎草人」。可見這種風俗可歸到人類學中去探討。
【性歧視·女巫】獵殺“魔女”潮 五萬女人被燒死
在古代的許多民族中,一個普遍的觀念是“女人是禍水”,“女人是魔鬼”,“女人是賤貨”,“女人將給大家帶來災難”。因此,虐殺一些被認為是“魔女”、“女巫”的女人是個較為普遍的現象。
非洲的布希人說,他們的部落崇拜兩種石頭,一種是男性的,一種是女性的。他們祈禱男性的石頭保祐狩獵成功,而女性的石頭被認為是一種魔鬼,如果他們不成功或受到挫折,就打擊這塊女性的石頭。一般說來,女性總被認為是最壞的。
在十五至十七世紀的歐洲,盛行一種“獵殺魔女”之風,即把一些無辜的女子指控為“魔女”、“女巫”,而處以焚刑或放入鍋中活活煮死,其殘害女性之眾是十分驚人的。
例如,英國埃塞克斯郡在1560年至1680年間處死了291名“行巫術”者,其中268人是女性,只有23人是男性,這23人中還有11人是因為“與女巫關係密切”而獲罪的。在卡爾文教地區,迫害“女巫”達到瘋狂的地步。瑞士的沃州一地,1591年至1680年間處死“女巫”3371人。德國的一個小城市威森斯泰格,僅1562年一年就燒死了63個“女巫”。另一個小城市奧貝爾馬赫特爾,在兩年內處死“女巫”54人,佔全城人口7%。奧培努一地在九個月內處死50個“女巫”,佔總人口的近8%。
據不完全的統計,從十四世紀到十五世紀,全歐洲被指控為“女巫”而被燒死的女子在五萬人以上。
女巫在使用詛咒術的時候利用人偶的情形頗多。最典型的,是詛咒用的人偶。這樣的人偶實物,由於目前被收藏于博物館等處,因此仍可見到。作為單純的人偶,有一種作成人的形狀,切掉木頭的部份而使用。有些是費功夫、黏土制的精細手工藝品。這種人偶並不單單是黏土的成分,其中也混入了動物的血液及弄碎的骨頭之類的成分。
大多數的情形,女巫並不是經常帶著這種人偶,一般認為,女巫唯有在接受詛咒的委託的時候,才按照需要而製作人偶。要在詛咒對方死亡的時候,應將那個受詛咒的對象身體的一部份(例如頭髮)加以混合,僅可能地製作相似于對象的人偶。
為了要使單戀的戀愛成功,則應製作兩個人偶,也施行使特別製作的愛的液體傾盆而注的咒法之類的方法。
女巫為了提高自己的魔力,被認為有時也會帶著人偶。根據女巫與魔王亦即惡魔的契約,女巫雖已被賦予了卓越的魔力,但其魔力更加出色的能力的關鍵,是全憑努力而定。
為了達成此一目的,女巫藉由喜好的動物的骨骼而製成人偶。
以頭部而言,人猿的頭蓋骨被使用的情形很多。為了利用秘法而提高詛咒的效果,女巫也在頭蓋骨上科入各種魔符或魔字。像這樣的人偶,幾乎看不到,其原因,是因為女巫們害怕因這些魔符或魔字被人看見而失去魔力所致。骷髏是女巫的詛咒儀式上所不可或缺的小道具。
女巫的神獸
對女巫而言,作為其差遣使喚的嘍嘍,擁有數百隻的許多種小動物,是很平常之事。典型的動物是黑貓、公雞和毒蛇。女巫通常被人以為是喝人血或雞血的。
女巫的法器
提到女巫,大概有人會想到描繪了她們跨騎在法器(一般印象中是掃把)上的形貌影像吧。作為法器的代替品,有時手杖也會被使用。據說,由於使用的人,這些東西其實是魔法之棒,飛行在夜空的東西,偶爾可以看見法器之類。另外,在心理學者中,有人主張,女巫及信仰女巫包含了強烈的性方面的意味,而法器或手杖是象徵著男性的性器。
精油
女巫無論跨騎在法器上,或是使用手杖,反正不管如何,都可以飛翔于空中。然而,在任何一種情況,都有不管如何也不可或缺的東西,那便是香油。一般認為,香油與身為動物的願望有關。
尼可拉斯凱吉即將於2010年上映的新片-「魔女神兵」(Season of the Witch)。也是一個以處死巫女為題材的影片,凱吉大概又要去英雄救美了。但是這又令人想起他另一部舊片「惡靈線索」(The Wicker Man)(應該譯為「異教徒」較適當。這片我感覺還蠻爛的),也是以女巫作為題材,不過這一片中,凱吉當不成英雄......。
成本高達八千萬的大場面奇幻恐怖動作史詩,尼可拉斯凱吉首度挑戰古裝騎士角色,帶領觀眾進入媲美《魔戒》的魔幻冒險世界,由好萊塢業界評價甚高的極恐怖劇本改編,驚人特效與意外情節即將震撼全球影迷!背景設定在14世紀的法國,一群驍勇善戰的騎士奉命押解一個被指控為巫女的年輕女子,長途跋涉到神秘的高山上,交由一群僧侶驅散她的魔力,僧侶們相信巫女的魔法正是當時黑死病肆虐的根源,但由尼可拉斯凱吉帶領的騎士們,逐漸開始對這項怪力亂神的任務產生懷疑…
「惡靈線索」這部片我是在電影台看的,完全是衝著尼可拉斯凱吉看的。看完後很不喜歡,是一部典型仇視女性、仇視女巫的影片,非常荒謬,雖然據說是1973年經典恐怖片改編的。唉~~尼可拉斯凱吉雖貴為影帝,但是他近幾年來實在演了很多爛片......
「惡靈線索」(The Wicker Man)(可連結過去看相關網頁)
機車騎警愛德華馬盧司(尼可拉斯凱吉 飾)平淡度日多年後的某日,突然收到久未聯繫的舊愛薇洛(凱特碧雅漢 飾)的信函,薇洛信上希望愛德華前往她所居住的小島上,協尋二人所共生的失蹤女兒,情急之餘愛德華放下了一切,飛到一個以養蜂維生的偏僻小島進行搜索。
他到了島上後,發現當地人當地人對文明事物一無所知,仍舊沿襲古老的生活方式,更特別的是,這還是個以母性權威為主的母系國度,當地人表面看來民風淳樸,卻暗藏許多玄祕之事,居民的怪異行徑讓愛德華感到詫異,於是他開始展開深入調查,越深入調查,卻讓自己身陷一團團恐怖迷團當中,這個小島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島上居民都不承認看見失蹤小女孩,愛德華驚覺自己漸漸掉入了可怕的生人活祭陷阱中…
愛丁堡城堡悠久的歷史令人難以忘懷,其中包括Witches Well。Witches Well位於城堡的東北角,用以紀念曾被處死的三百多名婦女。她們在1479年到1722年間因進行女巫活動而被宣判。
中世紀歐洲女巫大審判
中世紀以前,女人在日爾曼傳統文化區裏一直很受尊重,尤其是制藥、行醫、會讀寫的女人。中世紀之初基督教在日爾曼地區的發展,教會認為按照基督教教義,女人應絕對服從于男人。教會貶低並醜化女人,捏造女巫形象,迫害女人,甚至活活燒死所謂的“女巫”。
1484年,兩位教士亨利希和耶科布,撰寫了《女巫之槌》,詳細列舉了很多種識別女巫的方法,發起了聲勢浩大的“歐洲女巫大審判”。
中世紀的女巫審判有著非常黑暗的一面,絕大多數被處死的“女巫”都是無辜的女性。
一名教士在審問過幾百名女巫之後所得出來的結論,他在西元一六三一年寫道“如果被告過著不道德的生活,那麼這當然證明她同魔鬼有來往;而如果她虔誠而舉止端莊,那麼她顯然是在偽裝,以便用自己的虔誠來轉移人們對她魔鬼來往和晚上參加巫魔會的懷疑。
如果她在審問時顯得害怕,那麼她顯然是有罪的,良心使她露出馬腳。如果她相信自己無罪,保持鎮靜,那麼她無疑是有罪的:因為女巫們慣於忝不知恥地撒謊。如果她對向她提出的控告辯白,這證明她有罪;如果她由於對她提出的誣告極端可怕而恐懼絕望、垂頭喪氣,緘默不語,這已經是她有罪的直接證據。
如果一個不幸的婦女在受刑使因痛苦不堪而骨碌碌地轉眼睛,這意味著她正用眼睛來尋找她的魔鬼;而如果她眼神呆滯、木然不動,這意味著她看見了自己的魔鬼,並正看著他。如果她發現有力量挺得住酷刑,這意味著魔鬼使她支撐得住,因此必須更嚴厲地折磨她;如果她忍受不住,在刑罰下斷了氣,則意味著魔鬼讓她死去,以示使她不招認,不洩露秘密。”換言之,無論受審者有任何表現或反應,都會被判定為女巫而遭極刑。
借由獵殺女巫之名,三個世紀內約有十萬人被處死,其中絕大多數是女性,尤其集中在宗教改革時期的歐洲地區。
海倫·鄧肯 (Helen Duncan),當謹小慎微的英國人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他們的表情都不禁生動起來。
海倫·鄧肯,就是英國最後一位被“巫術法案”判刑的女巫。如今,海倫的後人,在海倫逝世50週年之際,發起了“寬恕海倫”的運動,希望為她討回一個說法。
1944年,老貝利刑事法庭(英國最高等級的刑事法庭)根據1735年頒布的“巫術法案”,判海倫9個月的有期徒刑。此前,在一次通靈過程中,海倫無意中與一個自稱沉沒在海底的戰艦隊員的靈魂有所接觸。
而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當時,這艘戰艦真的已經沉沒,只是為了保密,這一消息直到幾個月後才被公布於眾。而海倫,卻被判處叛國罪而被捕入獄。
海倫服刑期間,時任英國首相的溫斯頓·丘吉爾曾去探望她。丘吉爾1951年再次當選為英國首相後,“巫術法案”被廢除;1954年,巫術被定性為宗教流派之一。
以下是英國BBC的相關報道:
在二戰期間被捕的靈媒海倫·鄧肯,出生於英國佩思郡的一個小城鎮卡倫德鎮。1943年的一次集會上,她向聽眾透露自己和當時已沉沒的“巴哈姆”戰艦上的陣亡士兵靈魂對話的經歷。該戰艦沉沒的消息在當時屬於高度軍事秘密,直到事故發生後幾個月才被公佈。此後,海倫被英國政府盯上。
海倫的孫女至今仍對祖母的叛國罪指控耿耿於懷。她說:“有人說那是叛國,但我祖母只不過是一個擁有6個孩子的普通家庭婦女。她能向什麼人提供什麼樣的資訊呢?”
無論如何,海倫·鄧肯是同時代最知名的靈媒之一,領導著一群神秘的巫術團體。在二戰期間,海倫一直住在英格蘭東南沿海的樸茨茅斯市。
“寬恕海倫”運動的支援者最近製作了一個網站。“寬恕海倫”運動一直得到英國超自然研究學會的支援。
英國和法國在中世紀結束進入文藝復興世紀之交,發生了前前後後共一百年的戰爭(1337-1453),在這重要的歷史事件中,聖女貞德扮演了讓法國由劣勢(幾乎快被英國統一)轉向強勢,最後把英國驅離法國的關鍵人物。
最讓人訝異的,是聖女貞德農民出身、不識字、不懂戰術,她唯一擁有的,是純潔和堅定的信心,她深信她是上帝派來拯救法國的,上帝站在法國這一邊,法國一定會獲得最後的勝利。奇怪的是,聖女貞德擄獲所有百姓的心,大家都要追隨她,民心士氣之盛,竟導致法國的查理王若要繼續抵抗英國,非得利用聖女貞德不可。
聖女貞德完全翻轉法國兵敗如山倒的裂勢,這對英國影響不可說不大。更重要的是:如果貞德宣稱上帝站在她那一邊,是否上帝與英國為敵?因此英國非得把「上帝站在貞德那一邊」,變成「魔鬼站在貞德那一邊」不可。
女性主義源自法國,聖女貞德的故事與形象對她們有重大的啟發意義。
巴黎戰役大敗,貞德且在聖達尼修道院附近受傷。次年聖女貞德被法國親英的勃良地人虜獲,他們把貞德賣給英國,最後被全是親英或親勃良地的巴黎大學教授、主教們所組成的宗教法庭,在盧昂宣判為巫婆異端,以火刑處死,她的骨灰從盧昂一座橋上拋入塞恩河。在整個被捕到被焚的過程,因聖女貞德方能加冕的查理第七,沒有任何意願要營救聖女貞德。
貞德犧牲後,法國義憤填膺,戰役節節勝利,1453年除了加來一地,失土全數收回,英法百年戰爭終於結束。
二十五年後(1456年),羅馬教廷經過長期的重新審查,推翻1431年的判決,洗清聖女貞德的罪名,1909年,羅馬教廷冊封貞德為「真福」,1920年又冊封為「聖女貞德」。
但是當時,貞德卻被當成女巫活活燒死......。
想知道聖女貞德,以及聖女貞德電影版(盧貝松導演,蜜拉嬌娃薇琪飾演)的分析,可連結到下文:http://life.fhl.net/Movies/gp/jane-g.htm
誰該為“女巫”平反?
在歐洲文化中,女巫長期都是醜陋和邪惡的象徵。近幾年來,以《哈利波特》為代表的現代藝術作品中,女巫的這種壞形象依然延續。過去的童話故事中,反面角色大都是令人心生厭惡的女巫。但是最近,某些歐洲人打算徹底改變“女巫”的形象。
據相關報道,2007年11月,瑞士的一個地方議會就為一個1782年被處死的“女巫”平了反。這個“女巫”其實只是一個女傭,她因為發現了主人的姦情,被主人以“女巫”的罪名指控。按照當時教會的規定,“女巫”必須處死。這名被無辜處死的女傭,也被稱為歐洲歷史上最後一名“女巫”。據不完全統計,歐洲中世紀,以“女巫”的罪名被處死的女性,超過5萬名。
這一為古代死人平反的行為,能否改變已經在歐洲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女巫”形象,是令人懷疑的。但這並不是問題的關鍵。不管是瑞士還是英國,現在為“女巫”平反的主體,都是地方議會。而事實上,中世紀時,確定“女巫”、判決“女巫”、處死“女巫”的主要是教會。雖然世俗政權也參與其中,但教會的作用毫無疑問是主導性的。
例如現在被稱為法國女英雄的“聖女貞德”,當初就是被教會確定為“女巫”,並且採用了火刑這一對付“女巫”的專門死刑手段處死的。包括瑞士不久前平反的“歐洲最後一名女巫”,當初判決的依據,同樣來自教會。因此,如果要為“女巫”平反,僅僅由世俗政權平反,而教會卻無動於衷,這種平反便有很大的欠缺。
“女巫”這一醜陋和邪惡的形象,來自於中世紀的歐洲教會。這其中既有對一切挑戰教會正統的鎮壓,也有歧視女性的成分。中世紀歐洲教會認為,女巫或者是魔鬼的化身,或者是撒旦的情人。被認定為“女巫”的人,有的被燒死,有的被開水煮熟,有的被斬首。鎮壓“女巫”最嚴重的,主要是德國、瑞士和英國。英國甚至出現過“獵殺女巫”的專項行動。由此我們似乎也能理解,為何《哈利波特》會出現在英國。
中世紀的歐洲教會表現出非常強烈的鎮壓異端的傾向,肉體消滅是慣常的手段。確定“女巫”的依據雖然五花八門,最關鍵的是違背教會認可的正統教義,或挑戰教會的權威。雖然歐洲中世紀教會在鎮壓“女巫”、“巫師”和“異教徒”方面採取的手段差不多,但是,兩者是有區別的。
“女巫”或“巫師”大多是指教會內部的敵人。因為教會天生就有上帝和魔鬼兩個對立者,因此,反對教會的內部人員,往往被定為“女巫”或“巫師”。例如“聖女貞德”並不反對上帝,反而辯稱自己是受上帝的召喚來拯救法國。但是,她的行為令教會無法忍受,如果一個普通農婦可以隨意宣稱自己看到了上帝,教會的權威往哪放?
總的來說,歐洲中世紀“女巫”的數量比男性“巫師”要多。這一方面可以看作是性別歧視的結果,另一方面也是教會虛偽地主張禁欲主義的結果。在教會的禁欲思想下,一個男人如果在性行為上違反了教規,往往會把責任推到女性身上,將女人視為引誘者。法國文豪雨果在《巴黎聖母院》中描繪的那個主教大人就是這樣一個角色。明明是自己垂涎艾絲美拉達的美貌,邪念頓生,偏偏將艾絲美拉達誣陷為魔鬼。實際上是在為自己的罪惡尋找開脫的藉口。
與鎮壓教會內部敵人之相對應的是,對於不信上帝的人,教會將其視為外部的敵人,鎮壓和屠殺更是天經地義,十字軍東征是其典型代表。從“女巫”和“異教徒”的命運,我們可以看到歐洲歷史上思想統治、嚴酷鎮壓、肉體消滅的傳統。直到今天,歐洲教會的這種傳統仍然以人們不易察覺的方式出現在現實之中,以至於有些人分辨不清這種現實的真正源頭。
歐洲近年來主張為“女巫”平反的人認為,歐洲歷史上絕大多數“女巫”都是宗教迫害、信仰迫害的犧牲品。他們的這種看法是正確的,但是,他們的手段有點問題。如果只是向世俗政權提出平反的要求,即便得到了平反,恢復了那些無辜受迫害、受誣陷者的名譽,作用其實也不大。因為“女巫”罪名真正的始作俑者和罪魁禍首是教會,僅僅由世俗政權來平反,並不能肅清鎮壓異端、鎮壓異己的根源。然而,教會能爽快地認錯嗎?看看布魯諾的遭遇,看看猶太人的遭遇,歐洲教會從來都宣稱自己代表上帝,過去不會錯,現在沒有錯,將來也不會錯,認個錯是多麼難的一件事啊。
http://big5.ce.cn/gate/big5/blog.ce.cn/html/32/101932-71925.html (上述引用來源)
(下一篇還有中世紀殘殺女巫的手法和刑具,內容恐怖,請審慎思考後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