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29 01:19:04butterfly Yen 奶油蝴蝶

看殺美男子--譚魏晉時期的美男子

魏晉絕色美男子 從潘安到蘭陵王

魏晉南北朝時代的大混亂有種特產:美男子!那時美男比美女出名。那時候,天天打打殺殺,誰都不能保証到明兒還活著。得,趁肩膀還扛著腦袋,把世間美好快快享受。性情的放任,產生了對感觀美的狂熱追求。時有狂人提出:“重美不重德。”把後世老儒們氣暈倒,在個性解放的今天,也要嚇壞一排人。稍緩和一點的觀點是:以美為才德。長得漂亮國家棟梁官場高升。瞧他們什麼思維方式?!

尚美時代,有專門的帥哥錄:《世說新語——容止》。這個小冊子還隻限於魏晉的文人名士:夏侯玄,嵇康,王衍,潘岳,夏侯湛…其後稀裡嘩啦,美男子層出不窮,發展出各種流派。有風度翩翩,一代英傑型:慕容廆,符融,陳茜﹔有英俊驃悍,堆骷髏成台的恐怖梟雄型:赫連勃勃,爾朱榮﹔繡花枕頭一包草型的就更多了:謝珧,慕容寶,慕容超,赫連昌,元子攸。多是前幾種人的後代,繼承了老子的長相,沒繼承老子的才能。靠作情夫出名的各朝各代都有,沒特點的本文便不提了。

看看當時的審美情趣:人要長得高挑,白皙。服飾講究舒適飄逸。漢人衣著最典型的是飄飄然的寬袍大袖。胡人本穿夾領小袖的利索衣服,後來也學著用大袖子兜風了。最好玩的數武士穿的:寬腿褲,在膝蓋處繫上帶收一圍,下邊褲腳依然散開,成了好看的喇叭口,套在靴子外邊(大致就是飛天舞裡穿的那種喇叭褲)。上十萬的官兵全穿喇叭褲出動,大褲擺一起搧,戰場被打掃得乾乾淨淨!

這種審美觀大致合現在人胃口,此標準評出美男子肯定上台面,下面列出幾位,均有証據。

1.擲果盈車——潘岳(247~300)

此君即大名鼎鼎的潘安是也。西晉時河南人氏。表字安仁,小字檀奴,多好聽!以至後世文學中“檀奴”或“檀郎”成了俊美情郎的代名詞。潘岳年輕時,拿著彈弓到洛陽城外游玩,姑娘們爭相向他丟水果,每每滿載而歸。常吃水果,補充維生素,皮膚更好,形成良性循環。美眉們愈發狂熱,乾脆手牽手將他圍起來,看個夠。可惜照相術還沒有發明,否則檀奴出本寫真集一定很賺。有個人也學著潘岳的樣子郊游,不幸他長得很醜,被人家吐唾沫。男性版的東施效顰!那是著名醜男左思,和潘安一起出游,結果回來的時候,潘安車上的水果夠開水果店了,左思車上的爛磚破瓦頭連蓋間房子都有贏餘.

潘岳不僅長了張錦繡皮囊還寫得一手錦繡文章,很小就顯露出文學天賦,被鄉裡稱為”奇童”。二十來歲時,晉武帝司馬炎一天興趣來了,下鄉耕田作秀,大伙紛紛寫馬屁文章頌揚其事。結果潘岳的賦作得最好。大臣們一看,這小白臉,算什麼東西,馬屁敢拍得比我們好!嫉妒得那個死。立馬趕出朝廷。賦閑十年後,潘岳終於被重新錄用。先後當了河陽,還令縣太爺。頗有政績。風雅縣令在河陽縣種遍桃樹,時人號為“一縣花”。此後在政壇屢升屢降,隻到元康六年(296)前後,回洛陽任京官。幾曾持才傲物的翩翩少年如今鬢髮花白,飽嘗宦海艱辛,學會了趨炎附勢。時掌權的是醜八怪皇後賈南風。她外孫賈謐好結交賓客,組織了個文人團”二十四友”,為賈氏外戚集團進行文字煽惑。潘岳是其中最賣力的一位。精彩之筆,當數搞垮太子的陰謀。具體過程如下:潘岳寫了一篇狂草,賈南風派手下的宮人將太子灌醉,哄他抄寫。太子醉眼模糊,根本辨不清紙上啥內容。照著筆畫胡亂描了一遍。太子的墨寶別人當然也看不懂,何況當時皇帝還是個白痴。這難不倒才子潘岳,他模仿筆跡的工夫了得,在太子的紙頭上照原來風格添置筆畫,成為反跡昭著的逆書。以筆為刀,殺人不流血!太子死後,趙王司馬倫借口報仇,兵變入宮除盡賈氏一黨。潘岳從前就得罪過趙王倫的boyfreund孫秀,這會兒當然死翹翹,還是滿門抄斬。他一生孝順,卻連累老母喪命於東市。不亦哀哉!

八王之亂中政治一塌糊塗,潘岳偏要湊熱鬧,落了個為虎作倀的惡名。好歹在文學史上佔了一席之地,這輩子過得不算太衰。其文風華美不卻不失於雕琢;描寫細致,尚不致於繁蕪。善寫清綺哀艷的悲情文章,很憂郁的一個美男子。在生活中潘岳絕對是個好男人,十餘歲定婚,對發妻楊氏一往情深。楊氏不幸於元康八年(298)去世(死得是時候,幸與不幸,很難說),潘岳的悼亡詞寫得纏綿悱惻,情真意切,是中國此類題材中最早的名篇。卿本佳人,可惜功名心太重,躁急干進,不知滿足,終落得身首分離。當年洛陽城外的那些熱情奔放的姑娘們想必都為人母了,有為青蔥歲月的熱情流一把淚的嗎?
2.看殺——衛玠(285~312)

記得三國中殺掉鄧艾父子的衛瓘嗎?衛玠就是他的孫子,表字叔寶。這孩子自幼風神秀異,坐著羊車行在街上,洛陽居民傾城而出,夾道觀看小璧人。八王之亂的前期,衛瓘一家子遭到楚王司馬瑋的屠戮。幸好衛玠跟他的兄弟因病住在醫生家,保了小命。過兩天楚王瑋就垮台,衛家平了反。小小年紀就經歷了骨肉分離,陰陽永別的悲劇,使衛玠對世界有了個清醒冷靜的認識。八王之亂把西晉政權鬧得一塌糊涂,胡人勢力進入中原。天下大亂,衛玠費盡口舌說動母親南下。他兄弟不肯走,後來死在匈奴人手上。一家子跑到江夏,妻樂氏經不住旅途疲憊,死去。征南將軍山簡趕快來搶這個鑽石王老五,把愛女嫁給他。衛玠又往東行,來到了大將軍王敦鎮守的豫章。王敦見他一表人才,能說會道,很是器重。眼見王敦殺戮同族兄弟,衛玠感覺此人野心勃勃,久必生亂,不可依附。於是奔投東晉都城建業。建業的官員們久聞艷名,立即答應予以重任。江東人士聽說來了個大明星,人山人海地圍觀,擠得衛玠舉步艱難。這麼一累,居然把美男子給累死了。這個典故就是“看殺衛玠”。所以我們fans追星的時候都該斯文一點,小心把偶像給看死了。

衛玠一生,沒在政治上興風作浪,沒為中國文藝或科技的發展做貢獻,軍事方面更是碰也沒碰過。這麼個人,居然在《晉書》上有傳記,可見“美男子”已經成為當時的一種文化現象。傳記裡反反覆覆強調了兩點:一是俊美,二是會嚼舌頭。前後一串,倒是好適合作電視台節目主持人的。

關於衛玠的美,《晉書》裡用詞有“明珠”,“玉潤”等等,他為人喜怒不表於形。總之是個面無表情的玉人。可這玉人特愛開口。爹媽怕他磨牙磨得太累影響身體健康,限制兒子說話。真叫人吃不消。我們有時得對著進不去的BBS唉聲嘆氣。一千多年前,衛玠也發出過同樣的嘆息。當時風氣,最盛行,手裡拿個麈尾,模樣優雅地清談。剛開始時,“清談”主要談老庄之道,後來是天南海北亂侃,比如談人家的長相和行為(兩晉美男子多出名,也有這方面原因)。政治問題太敏感,最好避開。衛玠舌頭癢癢,一遇機會,定要冒兩句,聽眾個個驚嘆。清談高手王澄(小名平子)佩服得五體投地。人稱“衛玠談道,平子絕倒。”衛玠會說,腦瓜也明智。看得準形勢,懂得保身避禍。可惜身子太弱,一切白搭。我以前以為現今是不會有美眉選衛玠這號當丈夫的,作個初戀情人還差不多。後來在電視裡看了花澤類,同樣的體不勝衣,同樣冷漠而理智。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多餘的。
3.鳳皇止阿房——慕容沖(358~386)

名字乍一看像武林高手,他的武功有多高我不知道,殺人如麻卻是事情。這個小字鳳皇的美少年是前燕開國皇帝慕容雋的幼子。五胡十六國時期傾國傾城第一人。短短二十幾年生命,製造的轟動效應把北國江南所有美女都比下了。可惜五胡十六國這段歷史不出名,他也跟著被塵封。我很長時間都分不清五胡十六國跟五代十國,後來才知道五胡十六國跟東晉處同一時期,一個在北,一個在南。這時候中國就是南北分治了,不明白為什麼書上的南北朝是從東晉滅亡才開始算的。

話歸正題,前燕傳到第二任皇帝手上便不行了,被前秦吞並。作為戰利品,十二歲的慕容沖和姐姐清河公主被充入長安的禁宮,一對漂亮寶貝陪秦王苻堅風流快活。誰說男人女相有福的,瞧人家慕容沖多倒霉!後來苻堅因為影響不好,把慕容沖放了出去,等他稍大,安排做了平陽(今山西臨汾)太守。十幾年後,淝水之戰,苻堅大敗。慕容沖結集鮮卑人,趁亂而起,馬踏關中,揮刀雪恥。幾個兄長相繼死後,他在阿房城繼位,做了燕國皇帝。可巧此處長滿了梧桐,翠竹。傳說中的鳳皇看到梧桐,常落下來休憩,用竹食填肚子。綠影婆娑的阿房真引來了個火鳳皇。於是歌謠傳曰:“鳳皇鳳皇止阿房”。桐竹紛披,玉面羅剎橫刀躍馬,真是花間喝道的場面!苻堅守不住長安,出逃,死在另一個叛臣羌族人姚萇手裡。強大的前秦毀於一旦。攻陷長安後慕容沖唆使部下搶遍全城,活脫脫一個強盜頭子。鮮卑人在長安拿夠了,撐足了,打著飽嗝,泛起了鄉愁,都嚷著要回家。東北華北的燕國故地,是叔父慕容垂的勢力范圍。慕容沖現在騎虎難下,一旦東歸,皇位必然受到威脅。他跟手下將領產生了意見分歧,被殺。過過皇帝的癮,死了也值。曇花一現,瞬間的絢爛,瞬間的消亡。有道是「自古美人似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首」。這句話講多了也俗,常聽人抱怨韓國電視劇,好端端地一定要在結尾害死主角,生拼硬湊悲劇美。慕容沖上輩子就沒修好,又不肯老實安分修下輩子,悲劇主角當得渾然天成,不會有人罵編劇吧?數載孌童生涯,一朝鐵血皇帝,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曲折經歷形成了性格的極端:外表陰柔,內心狂野,堅毅,為人狡猾且狠毒。

寫到這裡,我腦海裡晃著林平之的紅影子:含著金杓出生,忽一朝大廈傾,忍辱負重,終一天血腥復仇,自己卻在野心中毀滅。搞不清楚在這篇奇遇記中有沒有個岳靈珊,我們只知道一個美眉曾給慕容沖生了娃娃,可連姓氏都沒留下來。就經驗而言,要安慰如此一顆破碎的心,非需要母性很強,神經堅強的女人不可。

金庸幾次演講時都提到兩晉十六國南北朝,他塑造人物時肯定受過這段史實的影響。令狐沖的放浪不羈明顯源於魏晉風度,慕容復搞的復國運動其一串祖宗都搞過:慕容垂,慕容鳳,慕容農,慕容泓,慕容沖,慕容盛(被這麼些差不多的名字搞昏了頭吧!),到隋朝末年,慕容鮮卑在青海的另一支,土谷渾的可汗伏允又一回成功復國。這是最後的輝煌了。唐高宗時青海為吐蕃侵佔。公元670年,末代可汗諾曷缽企圖依靠唐軍打跑吐蕃人。慕容氏復國的最後一擊隨著十萬唐軍尸骨終喪沒在青海大非川。一直到上個世紀,金庸讓這種復國精神在小說人物慕容復心裡又復活了。慕容家的傳統除了會打仗,愛復國外(治國卻不怎麼樣,否則哪能創造這麼多復國機會),還有個特點就是外形好。出現慕容沖這麼個集大成者,並非我然。

有趣的是燕國皇室選繼承人時,臉蛋漂不漂亮也是重要標準。晉朝“以貌取人”的風雅被慕容鮮卑發揚光大。二鬼子學鬼子那套往往比鬼子來得更猛!繁殖的結果是代代英俊騎士,個個頎長矯健。可最終燕國就是被一幫繡花枕頭給玩完的。
4.側帽風流——獨孤信(502~557)

獨孤信,出生在一個小鮮卑部落的酋長之家,原名獨孤如願。說到這個人,我不得不提一下北魏末年的六鎮起義。著名的孝文帝進行漢化改革時,將都城從平城(山西大同)南遷到了洛陽。此後北方的六個軍事重鎮變得不重要了。從前鎮守六鎮的全是貴族子弟,現在新添的盡是些流放犯。少爺兵們眼見工資獎金一月比一月少,最後落得跟流放的一個待遇,能不惱火嗎!大呼造反有理,六鎮相繼叛亂。千萬別小看了這場起義,北齊高氏,北周宇文氏,統一中國的隋朝楊氏,建立大唐盛世的李氏,全是在六鎮烽火中打出頭的。大帥哥獨孤如願也是這般登場的。在起義第一輪,獨孤如願站在朝廷這邊,跟著親政府的賀拔氏父子殺死了起義將領衛可孤,出了點小名氣。起義第二輪中,不知怎麼地進了葛榮領導的反政府武裝。後來葛榮失敗,獨孤如願跟著大伙一起被權臣爾朱榮收編。別抱怨他老是換主子,打來打去的那些將軍們全不是好東西,小兵用不著講什麼主義,誰給飯吃就跟誰,人人如此。從後來的發展可看出獨孤如願不但無反骨,反而是個很講義氣的人。爾朱榮見小伙子精於騎射,一表人才,提拔他當別將。人長得醒目就是好,同樣從葛榮那裡投奔爾朱榮的高歡,因為形容??,不起眼,隻能充帳下隨卒一名。高歡一世梟雄,當年卻吃過以貌取人的虧。這時候獨孤如願才二十來歲,軍中稱之“獨孤郎”,講究修飾打扮,又喜歡耍帥,曾在陣前匹馬挑戰,力擒敵將。我們讀的小說演義裡,打仗都是單挑,其實,實戰中單挑極為罕見。這一回是個特例。還是帥哥出陣,又有軍事價值又有審美價值。呵呵,可惜沒有錄象。

獨孤如願戰場得意,一路升遷。政壇風雲變幻,爾朱氏滅門,新一代權臣高歡崛起。北魏皇帝不甘心做傀儡,想跟賀拔氏合伙除掉高歡。眼看箭在弦上,一觸即發。高歡搞個反間計,挑唆了個笨蛋害死賀拔岳。賀拔氏忙派獨孤如願去接管賀拔岳的軍隊。獨孤如願走到關中,發現那些兵士們已經給自己找好了個統帥,一看居然是小時候一塊玩的黑獺。老相識,一切都好說,獨孤如願便又回洛陽去了。黑獺,大名宇文泰,管了幾個兵,野心倏——一下子沖上天了。得到皇帝的正式承認後便在關中盤踞下來,不聽高歡指手畫腳。

北魏皇帝對高歡忍無可忍,西奔投靠宇文泰。獨孤如願一聽到消息,老爹老媽老婆孩子全顧不上了,單騎追隨而去。是因為對老東家賀拔氏遭遇感到不平,還是出於跟黑獺的義氣,真有非走不可的理由嗎?以至於拋家棄子,從此天各一方,生死永別。兒子獨孤羅被高氏投入監獄,一關二十幾年,終於一天重見天日,因為西邊的父親死了。

留?走?一個政治賭局。每個人都要從“高歡”和“宇文泰”之間選一個投注。就當時來說,高歡無論哪方面都是佔優勢的,西遷路上,不少人半道折回。就是賀拔氏的當家賀拔勝也是騎牆態度。用事後諸葛亮的眼睛來看,獨孤如願投得多麼正確!在宇文泰扶持起來的西魏基礎上,發展出北周,隋,跟讓中國人引以為自豪的唐。隋朝的建立者是獨孤如願的女婿楊堅,唐朝的建立者是獨孤如願的外孫李淵。瞧人家獨孤將軍什麼眼光!

從此獨孤如願為宇文家出生入死。戰功赫赫。其中也曾因為打了敗仗跑到江南梁朝休養。三年後,梁武帝准他北上,問他是否會去父母生活的山東(指高歡領導的東魏),獨孤如願答得坦蕩:事君無二。一心一意,繼續給宇文氏賣命。

獨孤如願有謀略,最頂尖處是在文治方面。到秦州任刺史,人家幾年裹不清楚的案子,他三下五除二就解決了。政通人和,經濟繁榮,遠近跑來歸附的流民有數萬家之多。某日,獨孤如願到郊外打獵,等到晚霞滿天,策馬回城,迎風急馳,帽子無意中偏到一邊。第二天起來一看,哇!滿城人都側戴帽子,學習這個帥呆了的新造形。

我還找了個關於他的故事,釀古井貢酒的那口井,之所以好,就是因為獨孤如願曾經丟了把劍進去。沾上美男子的味道,水質不同凡響。

宇文泰見獨孤如願信著遐邇,能服眾心,特特給他賜名為“信”。任命為八大柱國之一(政壇八大佬)。

宇文泰死後,八大柱國中的宇文護獨攬朝政。大臣趙貴想與獨孤信通謀,干掉操縱朝廷的宇文護,還權給宇文泰的兒子。獨孤信說要考慮考慮。這一猶豫,命就丟掉了。

唐朝人說獨孤信雖禍及自身,卻惠及子孫。事實上他是個重事業不重家庭的人。如此人物,竟得如此結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幾人能全?

獨孤信在歷史上最出名的事當數生出了三國皇后。他西奔後三十出頭,又娶妻納妾,養了六子七女,厲害的是六個兒子全是正妻所生。看來獨孤郎心也有所屬處。長女嫁給宇文泰的長子,四女嫁到李家,七女嫁給楊家,後來都是皇后(李淵母親的皇后頭銜是死後被兒子封的),楊廣,李淵,全是他外孫。值得一提的是獨孤家的孩子個性都很強。楊廣老媽,獨孤迦羅是出了名的女權活動家,旗幟鮮明地提倡一夫一妻制,反對男人納妾,把老公楊堅玩過一夜的宮女活活打死,皇帝楊堅還不敢反抗,離家出走生悶氣。李淵母親病在床上,脾氣還很大,嚇得好幾個媳婦都不敢給他端茶送水。那群兒子也不省油,上面提到的那個獨孤羅在高氏滅亡後跑來投親,遭到了弟弟們的欺負,說他是丫頭養的,沒繼承權。還是獨孤迦羅出面打抱不平,認定獨孤羅是嫡長子,可以得到父親的爵位。皇后的話擲地有聲,是真是假誰敢懷疑。獨孤羅的生母究竟是誰,後世是查不出來的,她的命運一定很慘。
5.蘭陵王——高長恭(?~573)

全怪一部胡言亂語的電影,把蘭陵王說成是雲南的野人。真正的蘭陵王名高長恭,又名高孝瓘,是北齊大將,東魏大權臣北齊奠基人白手起家大英雄風流大丞相高歡之孫。高歡死後,長子高澄當上東魏第二任權臣。高澄政治上精明幹練,卻於29歲死在奴隸手裡,丟下六個嗷嗷待乳的兒子,老四就是變成千古傳說的蘭陵王。值得一提的是,正史裡忠實記錄了另外五兄弟的母親出處,就長恭例外:“蘭陵王長恭不得母氏姓”。不知道是書史的遺漏,還是花花公子高澄自有隱情。不久叔父高洋踢走皇帝,自己稱帝,北齊建立。這是個出了名的野獸世家,群交亂性,酗酒暴虐,以殺人為樂。高長恭生在其中,人算很不錯的,只留下一樁八卦:皇帝賞他20個侍妾,他只收下一個。美男子眼光高,19個都成恐龍,就一個勉強算美眉。

高長恭驍勇善戰,據說因為面相太柔美,不足威赫敵人,每每打仗都要帶上猙獰的面具。最著名的一次是救援洛陽,他帶領五百騎士,衝過周軍重重包圍,突入洛陽城下,城上齊兵認不出誰來了,懷疑是敵人的計謀。蘭陵王摘下盔冑(注意,這裡是個把臉罩得很嚴實的頭盔,而不是面具,有人懷疑,“面具”的典故是後來的編舞者編出來的),示之以面容,城上軍心大振,掉下弓弩手數百名,前來接應。很快周軍被迫撤走。為慶祝勝利,武士們編了《蘭陵王入陣曲》,戴著面具邊跳邊歌。

史載:“長恭貌柔心壯,音容兼美。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共之。”木蘭從軍最好是投到蘭陵王帳下,女兒家驚艷,為面具摘下瞬間的絕世風華,然後跟他一人一半分個紅蘋果。噢,心都醉了!

老天造人,總不願造得太完美,高長恭染了個大毛病:貪財。門口常有行賄的進進出出。搞得老百姓都說三道四。屬下尉相願問他:“王既然俸祿那麼高,何必如此貪?”長恭不語。相願說:“您是不是因為怕自己功勞高,被主上忌諱,故意給自己抹點污垢?”呵呵,什麼理由?此老兄說話技巧一流!長恭說:“是的。”相願說:“朝廷如果猜忌王,這正好給他留了一條辮子抓。想求福反而招禍。”長恭淚下(那時候的人都是真性情,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從不死撐什麼男子漢的面子。我好欣賞!),跪膝,請他給個安身的法子。相願說:“王威名太重,最好在家養病,別干預政事了。”於是我爾裝裝病。完全隱退,又不甘心。正處盛年的男子,誰願意退休?何況高長恭不是當隱士的個性。

北齊末代皇帝高緯一天聽了《蘭陵王入陣曲》,對高長恭說:“入陣太深,畢竟危險,一但失利,追悔莫及。”長恭無心快語:“家事親切,不覺遂然。”高緯一聽“家事”這兩個字,心生警覺。叫人給他送去一杯毒藥。皇帝殺人,連理由都沒扯。高長恭死時的年齡沒有記錄,估計才三十出頭。留下個悲痛欲絕的遺孀鄭妃,守著佛門孤燈,度此殘生。

我這筆頭上死人都死麻了。這是段怎樣的歲月:有廣陵散的高潔,蘭亭序的瀟洒,敕勒歌的豪邁,種種的浪漫都隻是逃避苦難現實的一醉。潑墨漢家子,走馬鮮卑兒。紅塵裡一道道風景線皆在噩夢中的毀滅。神傷,為焚琴煮鶴般的淒艷。恨不能一把火燃燒掉千年的帷幕,一卷風吹乾淨中原的黃土,賞桃花,梧桐,碧竹,尋麈尾,冠帽,面具。用恬淡換他的功利,用善良換他的毒暴,用自足換他的貪殘,可否能將結局改善?

不用說了,面對歷史,變了過程,變不了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