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30 16:43:55butterfly Yen 奶油蝴蝶
國外教育:女性要覺醒的電影「蒙娜麗莎的微笑」1(資管)
資管系 曾曉芝、黃玉琳
劇情介紹:
麻州衛斯理學校是一所為女子所設立的學校,女孩們各個積極主動,活潑大方,但是…她們似乎侷限在課本的知識,而不接受新的觀念,更糟的是她們學習似乎是為了結婚而準備,甚至在學期中結婚也視為理所當然,很多女孩結婚畢了業就步入了相夫教子的行列。而主角凱薩琳華森之所以來到這理的目的不是為了融入其中,而是因為她想改變,但她的前衛,思想激進,對於傳統保守的衛斯理無疑是項威脅,所以她也面對了許多問題。
人物介紹:
凱薩琳華森
一位從外地來到衛斯理任教藝術史的老師,但她的前衛,她的思想激進,不受約束,對於傳統保守的衛斯理產生了對立排擠,但她對教育的熱誠,卻澆不熄她想幫助那些聰明伶俐卻飽受束縛的女孩們,所以在本片中
有許多她與女孩們產生的衝突,以及她們如何轉為和諧的關係。
貝蒂
她是在本片中與凱薩琳衝突最為嚴重的角色,她深受父母親的影響,所以雖然她聰明又有個性,但其實她是個飽受傳統束縛的人,所以當凱薩琳採取突破傳統的作法使他十分不能忍受,甚至採取激烈反抗手段,企圖將她趕出校園
三大問題:
方向 家庭 學校 社會
問題 缺乏溝通
迎合媚世
傳統的枷鎖
解譯 父母給小孩子的壓力太重了,不聽聽孩子的需求,一開始就決定好子女的未來方向。 她們可以將學校的課業表現的非常完美,卻不懂得如何思考問題只知一味的複製其他人的想法。 普遍存在以結婚為人生大事,相夫教子為天職的觀念,所以女孩們會以離婚為恥,而每個人都盡力表現出完美家庭的相貌,但實情往往和表象不同。
劇情案例 一. 當貝蒂發現老公已經有外遇時,想回家尋找家庭溫暖,母親卻以要扮演好太太,聽都不聽她說,就趕她回去。
二. 當貝蒂決定要離婚時,母親卻以家醜不可外揚,而要求她留住這段婚姻。 一. 開學的第一堂課,學生能立即將一幅畫的名稱,作者,年代,還有作品特色及手法,快速正確回答,其原因,是因為,她們已經將課本內容以及補充教材在開學前就背的滾瓜爛熟了。
二. 所以當凱薩琳給她們看一些不是課本的內容也不是主流藝術品時,普遍都無法接受。並且大部分的都認為要是名家做的才有藝術價值。所以當凱薩琳不管播出一般的畫或是她母親的照片時,大家都認為那不過是一張小孩子的塗鴉,一張普通的照片吧了!但當凱薩琳說出:「那如果是某個名人之作。」大家的表情都不一樣了。 一.女孩們對於結婚有莫名的熱中。
二.學校有專為結婚而設計的遊戲,贏得可以嫁到好的歸宿,早生貴子,允許學生在學期中,請婚假,甚至有些課程都與婚姻相關。
三.出現女孩們所學的物理知識,就是為了替老公,孩子計算卡路里。而家事你一手包辦,並由你的丈夫為你評分,以他為標準。甚至出現了塑衣是為了讓你的身材更穠纖合度,取悅你的老公,讓他有面子。(和現在的女生是為了愛漂亮,作法相同,但背後的意義卻不同)
結論 從這兩個最例子中不難發現,父母把自己認為好的加諸於孩子身上,並堅決認為那是對孩子有好處的,而不去了解孩子的想法。
家庭的現實案例:
獨立思考
(雖然同是美國地區,但因年代,州別不同,會出現不同的教育風氣)
有一個美國的電視叫《孩子說的出人意料的東西》,有一次主持人問了一個七、八歲的小女孩:「你長大以後想當什麼?」,小女孩很自信的回答:「總統!」(全場全場觀眾譁然),於是主持人就問:「那你說說看,為什麼美國到現在仍沒有女總統呢?」女孩回答說:「因為男人不投她的票。」
主持人就說:「你肯定?」女孩不屑地說:「當然肯定!」這個過程中,雖然主持人設計觀眾從少數人,到全場的人都投她票,想藉機看看小女孩的表現。而全場觀眾也很期待她會回答什麼!女孩露出了一絲與童稚不太相稱的輕蔑的笑意:「他們不誠實,他們心裏並不願投我的票!」
許多人目瞪口呆。然後是一片掌聲,一片驚嘆……而這是典型的美式獨立思考。
有獨立思考的孩子,就沒有獨立性。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就要提供一些機會給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感覺:什麼對,什麼錯,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
另外像錢的教育:他們將小孩子的大錢存在銀行,但當小孩有做家事就有小錢,而原因是,你必須讓他們知道錢必須靠自己賺來,並學會如何自己管理自己的錢。還有性教育她們採取的是美國中學給初中一年級學生開設的一門選修課,很像我們所說的家政教育,那內容就是:怎樣照顧嬰兒。開設這種課的初衷很明確:一為傳授科學知識,二讓青少年體驗餵養孩子的艱辛。美國學校對「性」的問題沒有採取「回避+糊弄」的辦法,而是給學生一個積極的「早孕實習」。
http://st1.slsh.tpc.edu.tw/~t0094/p6-8.htm
熱鍋上的父母
有一天,一位母親急急忙忙的跑去找一位輔導老師。母親發現她的女兒離家出走了,只留了一封信,信中她說:「我相信你們一定不愛我了。…因為妳前幾天告訴我,妳不希望我住在這裡。」,事實上信中有些話她沒有直接寫出來,但事實上孩子是要告訴媽媽::「從妳的眼神當中,我知道妳根本希望不如沒有我,沒有把我生出來,因為我總是做不好。」這些話媽媽並沒有說過,但是她在無意間讓孩子感受到了這一點。
今天這個女兒離家出走不外乎是因為她覺得在這個家中她受不到保護,父母的期望太大,她總是要忙著應付大人的要求,直到她沒辦法再認受,最後她選擇了離家出走。
前面的列子可以看出,這個家庭並沒有破碎,只是孩子的父母在無意之間把小孩給往外推了,慢慢的她開始覺得自已很笨,什麼都做不好,信心越來越低,在這個家中她沒有受到保護的感覺。
事實上只要換個角度去鼓勵小孩,事情就會有很大的不同,這位輔導老師就有一個親身經歷,以前當小孩考試考個75分回來時,她就會用剩於沒得到的分數去罰他、罵,可是現在她改變了方式,她看到的是小孩得到的75分,她不再用25分去罵她,而是鼓勵小孩,她會問她的小孩說:「下一次妳要得到幾分?」不管問答是如何,就算只有一分好了,她還是會很高興,因為這是小孩自已願意的。
http://www.tzhu.org/chinese/html/link8-9.htm
學校的現實案例:
美國的小學教育
一位帶兒子去美國念書的父親心聲…
剛開始每天看著孩子可以在課堂上放聲大笑,每天在學校至少玩2小時,下午不到3點就回家,而且書包還空空如也,想當初他可是天天都塞滿了參考書呢!
此時,真是一片深情懷念中國教育。似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為什麼中國孩子老是能在國際上拿奧林匹克學習競賽的金牌。不過,事已致此,也只能聽天由命。
之後便常常看到孩子英文進步,常常去圖書館,抱厚厚的書,一直作作業。有一次他好奇的看了一下,題目既是「中國的昨天和今天」他很生氣的問了兒子怎麼會出這種題目!兒子回答他說:「老師說美國是移民國家,讓每個同學寫一篇介紹自己祖先生活的國度的文章要求概括這個國家的歷史、地理、文化,分析它與美國的不同,說明自己的看法。」我聽了無話可說,只覺得只覺得一個十歲的孩子如果被教育得不知天高地厚,以後恐怕是連吃飯的本事也沒有了。
過了幾天,兒子就完成了這篇作業。沒想到,列印出來的是一本二十多頁的小冊子。從九曲黃河到象形文字,從絲路到五星紅旗……熱熱鬧鬧。我沒贊成,也沒批評,因為我自己有點發楞,一是因為我看見兒子把這篇文章分出了章與節,二是在文章最後列出了參考書目。我想,這是我讀研究生之後才運用的寫作方式,那時,我三十歲。而之後又有像「我怎麼看人類文化」、「二次世界大戰的相關問題」…等等,但這一次他參與了孩子的作業,才了解他們煞費苦心地告訴孩子怎樣去思考問題,教給孩子們面對陌生領域尋找答案的方法;他們從不用考試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盡全力去肯定孩子們一切努力,去讚揚孩子們自己思考的一切結論,去保護和激勵孩子們所有的創作慾望和嘗試。
http://ind.ntou.edu.tw/~ericting/Articles/A069.htm
劇情介紹:
麻州衛斯理學校是一所為女子所設立的學校,女孩們各個積極主動,活潑大方,但是…她們似乎侷限在課本的知識,而不接受新的觀念,更糟的是她們學習似乎是為了結婚而準備,甚至在學期中結婚也視為理所當然,很多女孩結婚畢了業就步入了相夫教子的行列。而主角凱薩琳華森之所以來到這理的目的不是為了融入其中,而是因為她想改變,但她的前衛,思想激進,對於傳統保守的衛斯理無疑是項威脅,所以她也面對了許多問題。
人物介紹:
凱薩琳華森
一位從外地來到衛斯理任教藝術史的老師,但她的前衛,她的思想激進,不受約束,對於傳統保守的衛斯理產生了對立排擠,但她對教育的熱誠,卻澆不熄她想幫助那些聰明伶俐卻飽受束縛的女孩們,所以在本片中
有許多她與女孩們產生的衝突,以及她們如何轉為和諧的關係。
貝蒂
她是在本片中與凱薩琳衝突最為嚴重的角色,她深受父母親的影響,所以雖然她聰明又有個性,但其實她是個飽受傳統束縛的人,所以當凱薩琳採取突破傳統的作法使他十分不能忍受,甚至採取激烈反抗手段,企圖將她趕出校園
三大問題:
方向 家庭 學校 社會
問題 缺乏溝通
迎合媚世
傳統的枷鎖
解譯 父母給小孩子的壓力太重了,不聽聽孩子的需求,一開始就決定好子女的未來方向。 她們可以將學校的課業表現的非常完美,卻不懂得如何思考問題只知一味的複製其他人的想法。 普遍存在以結婚為人生大事,相夫教子為天職的觀念,所以女孩們會以離婚為恥,而每個人都盡力表現出完美家庭的相貌,但實情往往和表象不同。
劇情案例 一. 當貝蒂發現老公已經有外遇時,想回家尋找家庭溫暖,母親卻以要扮演好太太,聽都不聽她說,就趕她回去。
二. 當貝蒂決定要離婚時,母親卻以家醜不可外揚,而要求她留住這段婚姻。 一. 開學的第一堂課,學生能立即將一幅畫的名稱,作者,年代,還有作品特色及手法,快速正確回答,其原因,是因為,她們已經將課本內容以及補充教材在開學前就背的滾瓜爛熟了。
二. 所以當凱薩琳給她們看一些不是課本的內容也不是主流藝術品時,普遍都無法接受。並且大部分的都認為要是名家做的才有藝術價值。所以當凱薩琳不管播出一般的畫或是她母親的照片時,大家都認為那不過是一張小孩子的塗鴉,一張普通的照片吧了!但當凱薩琳說出:「那如果是某個名人之作。」大家的表情都不一樣了。 一.女孩們對於結婚有莫名的熱中。
二.學校有專為結婚而設計的遊戲,贏得可以嫁到好的歸宿,早生貴子,允許學生在學期中,請婚假,甚至有些課程都與婚姻相關。
三.出現女孩們所學的物理知識,就是為了替老公,孩子計算卡路里。而家事你一手包辦,並由你的丈夫為你評分,以他為標準。甚至出現了塑衣是為了讓你的身材更穠纖合度,取悅你的老公,讓他有面子。(和現在的女生是為了愛漂亮,作法相同,但背後的意義卻不同)
結論 從這兩個最例子中不難發現,父母把自己認為好的加諸於孩子身上,並堅決認為那是對孩子有好處的,而不去了解孩子的想法。
家庭的現實案例:
獨立思考
(雖然同是美國地區,但因年代,州別不同,會出現不同的教育風氣)
有一個美國的電視叫《孩子說的出人意料的東西》,有一次主持人問了一個七、八歲的小女孩:「你長大以後想當什麼?」,小女孩很自信的回答:「總統!」(全場全場觀眾譁然),於是主持人就問:「那你說說看,為什麼美國到現在仍沒有女總統呢?」女孩回答說:「因為男人不投她的票。」
主持人就說:「你肯定?」女孩不屑地說:「當然肯定!」這個過程中,雖然主持人設計觀眾從少數人,到全場的人都投她票,想藉機看看小女孩的表現。而全場觀眾也很期待她會回答什麼!女孩露出了一絲與童稚不太相稱的輕蔑的笑意:「他們不誠實,他們心裏並不願投我的票!」
許多人目瞪口呆。然後是一片掌聲,一片驚嘆……而這是典型的美式獨立思考。
有獨立思考的孩子,就沒有獨立性。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就要提供一些機會給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感覺:什麼對,什麼錯,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
另外像錢的教育:他們將小孩子的大錢存在銀行,但當小孩有做家事就有小錢,而原因是,你必須讓他們知道錢必須靠自己賺來,並學會如何自己管理自己的錢。還有性教育她們採取的是美國中學給初中一年級學生開設的一門選修課,很像我們所說的家政教育,那內容就是:怎樣照顧嬰兒。開設這種課的初衷很明確:一為傳授科學知識,二讓青少年體驗餵養孩子的艱辛。美國學校對「性」的問題沒有採取「回避+糊弄」的辦法,而是給學生一個積極的「早孕實習」。
http://st1.slsh.tpc.edu.tw/~t0094/p6-8.htm
熱鍋上的父母
有一天,一位母親急急忙忙的跑去找一位輔導老師。母親發現她的女兒離家出走了,只留了一封信,信中她說:「我相信你們一定不愛我了。…因為妳前幾天告訴我,妳不希望我住在這裡。」,事實上信中有些話她沒有直接寫出來,但事實上孩子是要告訴媽媽::「從妳的眼神當中,我知道妳根本希望不如沒有我,沒有把我生出來,因為我總是做不好。」這些話媽媽並沒有說過,但是她在無意間讓孩子感受到了這一點。
今天這個女兒離家出走不外乎是因為她覺得在這個家中她受不到保護,父母的期望太大,她總是要忙著應付大人的要求,直到她沒辦法再認受,最後她選擇了離家出走。
前面的列子可以看出,這個家庭並沒有破碎,只是孩子的父母在無意之間把小孩給往外推了,慢慢的她開始覺得自已很笨,什麼都做不好,信心越來越低,在這個家中她沒有受到保護的感覺。
事實上只要換個角度去鼓勵小孩,事情就會有很大的不同,這位輔導老師就有一個親身經歷,以前當小孩考試考個75分回來時,她就會用剩於沒得到的分數去罰他、罵,可是現在她改變了方式,她看到的是小孩得到的75分,她不再用25分去罵她,而是鼓勵小孩,她會問她的小孩說:「下一次妳要得到幾分?」不管問答是如何,就算只有一分好了,她還是會很高興,因為這是小孩自已願意的。
http://www.tzhu.org/chinese/html/link8-9.htm
學校的現實案例:
美國的小學教育
一位帶兒子去美國念書的父親心聲…
剛開始每天看著孩子可以在課堂上放聲大笑,每天在學校至少玩2小時,下午不到3點就回家,而且書包還空空如也,想當初他可是天天都塞滿了參考書呢!
此時,真是一片深情懷念中國教育。似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為什麼中國孩子老是能在國際上拿奧林匹克學習競賽的金牌。不過,事已致此,也只能聽天由命。
之後便常常看到孩子英文進步,常常去圖書館,抱厚厚的書,一直作作業。有一次他好奇的看了一下,題目既是「中國的昨天和今天」他很生氣的問了兒子怎麼會出這種題目!兒子回答他說:「老師說美國是移民國家,讓每個同學寫一篇介紹自己祖先生活的國度的文章要求概括這個國家的歷史、地理、文化,分析它與美國的不同,說明自己的看法。」我聽了無話可說,只覺得只覺得一個十歲的孩子如果被教育得不知天高地厚,以後恐怕是連吃飯的本事也沒有了。
過了幾天,兒子就完成了這篇作業。沒想到,列印出來的是一本二十多頁的小冊子。從九曲黃河到象形文字,從絲路到五星紅旗……熱熱鬧鬧。我沒贊成,也沒批評,因為我自己有點發楞,一是因為我看見兒子把這篇文章分出了章與節,二是在文章最後列出了參考書目。我想,這是我讀研究生之後才運用的寫作方式,那時,我三十歲。而之後又有像「我怎麼看人類文化」、「二次世界大戰的相關問題」…等等,但這一次他參與了孩子的作業,才了解他們煞費苦心地告訴孩子怎樣去思考問題,教給孩子們面對陌生領域尋找答案的方法;他們從不用考試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盡全力去肯定孩子們一切努力,去讚揚孩子們自己思考的一切結論,去保護和激勵孩子們所有的創作慾望和嘗試。
http://ind.ntou.edu.tw/~ericting/Articles/A0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