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27 12:58:40butterfly Yen 奶油蝴蝶

讀書:怎樣擁有好情緒+影評:一公升的眼淚(慧娟)

視傳 慧娟

怎樣擁有好情緒

這本書給了我很多思考的空間,它說要獲得情緒自由,你就得先克服情緒債務造成的心理障礙。情緒債務是指過去沒有得到表達的情緒積澱,這種積澱扭曲你對當前事務的看法。這些沒有得到表達的情緒最早可以追溯到孩提時代受到不公平待遇,最近的可以是今天上午你不該得到的停車罰款單。

情緒債務有三種來源。

第一種來源是情緒約束,由你的性格類型所決定。這些情緒約束包括你的心理防衛、盲點、偏見和弱點,使你不能正確面對和表達自己的情緒,相反的,卻將自己的情緒封閉起來,而形成情緒債務。

第二種是尚未得到表達的情緒給你的感知和經驗施加的畸形壓力。過去累積的某些情緒糾葛現在需要得到表達,但是往往找不到適當的表達方式,使你背負沉重的情緒債務,干擾並扭曲你對當前事務的看法。要把自己從這樣的情緒債務中解放出來,必須理解情緒的意義,學會直接了當的表達情緒。

第三種是你沒有能夠及時發現自己的天賦。當你一但發現埋沒了自己的天賦,失去流芳百世的機會,還有甚麼會比這更痛苦呢?幸福生活的關鍵是發現你的天賦,實現你的天賦。事實上,為世界奉獻你的天賦正是你生活的意義。

我們往往因為自己的個性,不敢說不敢表達,使的很多事情都由他人來決定,即使是不贊同的事,最後也常常因為不敢說而喪失更改的機會,因為不敢說,更加不敢表達情緒。
我覺得每個人個性都不一樣,有人害羞,有人防衛心強,但不管是哪一種個性使然,都必須為自己的權益或是未團體表達些許意見,這樣不僅自己的意見能夠適時的提出來,也能使自己或是團體發展的更好,自己的情緒上也會舒坦多些。常常會有人因為自己的意見沒有發表出來使事情的發展不如預期的好,然後就心裡不舒服,如果早些提出更改意見,那對大家不是都好,心理情緒也會舒坦多。

未能發現自己的天富而失去大好機會時常發生,常常想,我不夠好、我沒有誰誰誰厲害,但其實如果不表現出來,怎麼會知道,怎麼不嘗試去做一次,不僅會發現自己的天賦,將自己的天賦表現出來,更能讓自己因為實現天賦讓情緒上更加愉快。

情緒自由歸根到底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長處,盡可能充分地發揮自己的長處。情緒自由與情緒責任相伴相隨,密不可分,只有把自己的情緒責任看作是一種權利和特權而不是義務或負擔時,我們才能獲得情緒自由。獲得情緒自由的一種重要方法就是對生活中的一切負起自己的責任。對自己生活的一切負起責任,這樣不管是成功或失敗,都能自然的表現出情緒。

要認清自己的優缺點,一但知道了自己的短處,就要承認它,認真地對待它,這樣在自己的弱點暴露出來時就不至於會手足無措,而且要有效發揮自己的長處,就得了解自己的短處,如果有甚麼人會妨礙我們、傷害我們,這個人可能就是我們自己,因此,承認自己的短處是我們最大的長處。

再來是要了解自己,確認自己的性格類型,我們的性格類型是我們成長過程的情感遺產,也是我們的優點缺點的結合體,它決定我們的情緒反應,如:我們對甚麼敏感、甚麼話題容易激發我們的情緒、我們的傷痛和恐懼是甚麼以及怎樣對待痛苦等。自己的性格決定自己怎樣看待世界。瞭解自己,對自己負責,這樣不管在面對自己短處時或是事情遇到挫折時,都能對己有份交代,讓自己的情緒適當的得到自由。
擁有好情緒的目的就是要打破盲目行動和自我毀滅的框框,且我們最需要記住的重點是生活的實質──生存的本質──不該對此失望。也應該先對自己感興趣。
真正愛你的人會尊重你說「不」的權利,尊重你成為自己的權利,讓你有自己的觀點,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如果你為了迎合另一個人不得不放棄自己的權利,你最終成不了你自己,也成不了那個人。

一個人幸福與不幸福不在於他的消極情緒的多少,而在於它是否能有效地對付消極情緒──幸福的人在消極情緒剛一出現時就把它們消除掉,一些經歷重大損失的人仍然能快樂地生活,具有創造性,充滿工作激情,富有親情。不幸福的人則將每一次新的損失撿起來,放進已經將他們壓的喘不過氣來的情緒包袱裡,再等著撿下一次傷害。幸福就是以你喜歡的方式感受生活,不幸福就是以你不喜歡的方式感受生活。其實幸不幸福,都決定於自己。
最後影響我最深的是,它說生活的唯一秘密就是努力工作。不過我們還得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自由地選擇最適合於自己的方向。

生活的目標就是發現和開發自己的天賦。
生活的意義在於同別人分享自己的天賦。

了解自己,了解塑造自己的各種因素,把自己的弱點當作一部分優點來認識,發揮自己的優點,但是絕對不能忽視自己的缺點。情緒出現的時候,把它真誠地講出來,與願意聽我們訴說的人一起分享自己的情緒。消除傷害,原諒別人。

這是再簡單不過的真理,只有付出自己的天賦,我們才能過最好的生活。自己的天賦是我們生活激情的一部份,是愛的付出。所以,即使有時候我們忘記了自己的價值,也要相信自己會擁有價值,去找到我們感激的事情,獻出我們的愛心。
這本書幫我認識了另一個我,也給了我跨出下一步的勇氣。


****************************




一公升的眼淚

以木藤亞也(劇中為池內亞也)從14歲到21歲的日記改編而成,述說罹患「脊髓小腦變性症」的亞也對抗病魔的折騰以及對生命的熱情。

15歲的亞也,一家六口生活雖平淡卻很幸福,好學生的亞也也考上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學校,但亞也的媽媽卻發現她不但時常忘東忘西,更常會搞不清物體與自己的距離,甚至跌倒次數增加,連用手去扶的反應也變慢。亞也在接受媽媽的建議之後做了檢查,也因此發現了病情的嚴重。
這讓我想到,其實日常生活中身體會不斷向自己透漏許多我們不知道的事情,例如生病了,會顯示在身體上,也許是一個小徵兆,如果我們多注意自己的身體變化,就能減少許多讓自己生病甚至是死亡的機率。
有時候常常會覺得不在意,但也許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疏忽,一個生命就這樣從地球消失。亞也因為有媽媽的細心觀察,才能提早接受治療控制。雖然如此,但病情依然在惡化,漸漸的寫字變的不清,連和學長的約會也因為跌倒而搞砸。亞也哭著問醫生說”為什麼病魔選上了我?”這讓我不禁流下眼淚。
人生就是有很多無奈的事,即使你用盡力氣去尋求,也不一定就能如你所願。

就是因為這樣,人生才過的有趣,如果未來的事都可以選擇,那不是過的太平順無奇了嗎?因為不能選擇,所以才會有希望,會去期許自己的未來,會為了自己的未來而努力奮鬥著。
可是卻也因為這樣,亞也只能接受,接受才15歲就要面對自己身體漸漸的變化,才剛要開始的人生,就要在病情不斷惡化的情況下展開。整個暑假也都在醫院中度過,雖然如此,腳卻越來越難行走,因此不但放棄了最喜歡的運動-籃球;更碰上了弟弟因為亞也的行動不便而不敢承認是自己的姊姊的窘境,這段讓我很難過,因為亞也不但要自己去面對病情,更要自己去調適別人的眼光,就像亞也的妹妹說的,他很佩服姊姊有勇氣可以走出去,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任何身體的變化,甚至是連弟弟的運動服也不怕辛苦的一針一線縫上加油的字樣。

這些平常人可以輕輕鬆鬆做到的事,亞也卻必須花比別人更多的時間、更多的力氣去做,況且在知道弟弟不敢承認她是姊姊這件事情之後的亞也甚至還顧及到弟弟的心情而刻意裝做不知道。亞也就是這麼善解人意,這麼勇敢的人,因為亞也的勇氣,鼓勵了很多相同病患對身體改變的消極看法,也讓很多人懂得去珍惜擁有的時間。

其實人都一樣,都活在別人的眼光之下,你穿的好看、不好看;長的美、醜……都在人的眼睛裡打分數,就是因為這樣,反而只注意自己的外在,如果心裡是美好的,為什麼不能走出去?只因為把別人的眼光擺在第一位,那自己的眼光呢?偶爾放下眼光走出去,會走的更自在。每次當我走過殘障人士身旁,我都會不自在的擔心,怕他們會因為我的同情而感到受傷。有時後,殘障人士反而更希望我們用正常人的對待方式去對待他們,而不是一味的同情、幫助,當他們用自己雙手雙腳做事時,會讓他們更有成就感,因為那是自己努力去完成的事。

尤其是在看到亞也說”我想要用自己的腳走路!”更讓我覺得,可以自己努力完成一件事情,是多麼值得高興的事。漸漸亞也的生活越來越不方便,也因此影響到班上課業的進度,任何事情都更需要家人朋友的幫助。雖然如此,身邊卻一直有一位自己喜歡的男生支持著(劇中的麻生,其實是亞也的媽媽因為女兒希望談戀愛結婚未能達成而加入的人物。)在每一次亞也喪氣的時候給她加油,給她建議,讓亞也下定決心努力度過每一天。劇中以互相喜歡而互相鼓勵的方式演出,但我覺得朋友可以一輩子,情人呢?也許在交往的期間可以比朋友更加關心,但在分開之後,陪在身旁的一定是朋友。

人的一輩子能有幾個可以有難相助有福同享的好朋友,可以在每一次喪氣的時候給個鼓勵,可以不管怎麼辛苦都會前來陪伴,可以在高興時一起分享?朋友不需要門當戶對,不需要長相相配,只需要志同道合,只需要互相理解的心。接著亞也在一次偶然下,聽見了班上討論關於課業落後的事,一樣的,亞也默默的忍受與最愛的朋友分離,離開自己最熟悉的地方,轉到加住市立加住養護學校,班上的同學為亞也唱出合唱比賽的歌曲來向他道別
。其實亞也不只帶來壞處,對班上的同學影響更大,有人說”因為亞也,讓我更想唸書” ”因為亞也,我開始變的用功”因為亞也的勇氣影響了班上對生命的看法,更加把握可以和家人朋友相處的時間,更加把握可以正常生活的日子,更加把握可以唸書的日子。我們常常因為懶惰,這個不想做,那個也放棄,其實這個世界上有更多人恨不得可以把所有事情做過,卻沒有多餘的時間。像亞也在最後說”我要把握時間,因為我的時間剩下不多了!”
在亞也知道自己患了這個不治之症後,接受了大家的幫助,更希望自己以後也能幫助人,做有用的人。有一天,亞也發現自己連電話也無法打給家裡,傷心的垂頭喪氣,於是亞也的媽媽拿出幾年來亞也每天努力不間斷寫下的日記。這些文章感動、鼓勵許多讀者,讓和亞也一樣的病患找到自己,救了許多因此想結束自己生命的人。

現在很多人動不動就拿自己生命開玩笑,一點小事就想拿生命開刀,世界上可憐悲慘的人多的是,卻都沒選擇墮落,怎麼我們好好的人更容易想選擇自我了斷?觀點扭曲了,自我了結就能解決問題,那豈不是一生中要了結許多次,才能解決遇到的所有挫折。有人可以度過,我們一定也行,一定會有方法來解決,就算自己想不出方法,也有朋也可以幫忙,沒有知心朋友,還有最親最親的家人,何必這樣自尋短路?
  最後,在亞也媽媽及爸爸去墳前祭拜時,遇見了主治醫師-山本,因為亞也的努力不放棄,讓醫生更不放棄研究治療的方法。也發現了亞也對世界的影響,許多許多不管是健康或是跟亞也相同症狀的人相繼前來祭拜,因為亞也的努力活下去,影響了大家。
  一公升的眼淚,的確是讓人留下了不少眼淚,但其實更會讓人深想,未來,沒有人可以保證會發生什麼事,所以更需要把握時間,把握可以做事的時間,把握相處的時間,把握當下發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