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23 15:52:53butterfly Yen 奶油蝴蝶
宗教+環保+教育(伊欣)
視傳系 張伊欣
宗教:達文西密碼
之前這本書開始引發熱潮的時候,我在書店看到這厚厚的磚頭書並沒有太大的興趣。直到過了一兩年越炒越熱,我才買下這本書,讀完還真的是大呼過癮。可是當時我沒有很認真的去查證裡面的一些事實和相關的知識。後來電影又接著上映,我也去看了,看完才開始買了一些類似破解達文西密碼還有電影幕後景點深入介紹的書。不得不對西方對於宗教如此狂熱和認真的態度感到非常佩服,對於我們來說看完就算了,沒什麼大不了。但對他們來說,這是挑戰教會,挑戰全世界多少信徒的思想和幾千年來堅定不移的信仰。
上過藝術史,老師也說過裡面的一些理論就藝術史來說是值得懷疑的,尤其維特魯維亞人和最後的晚餐這兩幅圖最有爭議。我覺得所謂歷史這種東西,我們真的很難去了解已逝作者的本意,除非回到過去。不然什麼事都有可能被後人一直加油添醋上去,甚至每個人都可以以自己的主觀意識來解釋;就像看一幅畫,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也很少人能真正了解作者原意。有時候搞不好作者在某個地方加上一點一撇只是不小心的,後人也有可能把它想像成一個故事。
我目前沒有任何信仰,是有點難以理解那種自己心目中的神被褻瀆的心情。我認為小說真的就是小說,是可以捏造和想像的,儘管書的一開頭作者聲明這一切大部分都是真的,他也有認真的考察過。但畢竟小說要寫得好賣得好總要加一些引人入勝的情節,也難怪書的銷售量如日中天之際還是有人存有疑惑和不滿。信仰這種東西,不是一下子就能推翻,尤其是經歷了好幾世紀,要是沒有信仰,天下可能會大亂吧。
很多事都是人們假設和建造出來的,宗教這種難以考證的東西也不例外,但至少宗教也多少維持了世界大部分的秩序,也沒什麼不好呀,只是每個人心中的神不一樣罷了。宗教的目的是和平與愛,那又何必去仇視持不同論調或信仰的人呢,這樣感覺並沒有什麼意義,人真是一種矛盾的生物。
環保:白色大地 不願面對的真相
人是越富裕就越浪費,越自私。
同樣住在地球上,人類憑什麼可以如此對待其他生物,污染整個環境。想要更多,貪得無饜,把資源開採殆盡,把森林變成沙漠一片,在山坡地蓋房子,排放廢水到河流大海。然後地震下雨土石流;作物魚類含金屬;水被污染夏天缺水,再開始怪政府怪別人,卻沒有想過最根本的原因。是說,人類為萬物之靈,但現在地球被弄得烏煙瘴氣,到底是靈在哪裏,著實令人疑惑。
更可怕的是美國一個堂堂大國,還算居於世界領導地位的國家,竟然沒有加入京都議定書,只為了經濟為了錢。沒有了地球,錢再多還有地方花嗎?也幸好還有不少國家加入抗暖化的行列,再怎麼小的改變,都是值得高興的。
之前上網查一些高爾未來幾個月來台的資訊,也意外查到一些負面新聞,像是他口口聲聲要抗暖化,自己的豪宅冷氣電費卻是照樣的浪費。有時候想到天氣這麼熱,要叫所有人都不開冷氣實在很難,但只要一些人肯開始做,天氣就不會越來越熱,也就更不需要開冷氣,暖化可能就會趨緩。很多事都是惡一再的循環,沒有從其中一環開始慢慢改變,也就只能這樣繼續下去。天氣這麼熱,叫我不吹冷氣我真的也會反彈,說歸說,做是不容易。
那些冰山溶解和北極熊無處登陸而淹死的畫面,還有無數的天災,海水淹沒大半城市,無法預料那什麼時候又會再發生,感覺很遠,實際上卻又近得讓人害怕。後半看到在太空所拍到的地球,拉遠來看之後,在浩瀚的星河之中變成只有一個像素那麼小的點,所有喜怒哀樂都發生在那一個點上面。頓時覺得一切都變得渺小,任何事都不值得煩惱和悲傷了。光想自己遇到的困難覺得痛苦,但是只要把眼光拉遠來看,世界上比這些值得關心的事還多著。
要是地球消失了,功名,利益,證書,分數,生活,根本就毫無意義。高爾這麼辛苦的奔走真的很令人佩服,希望會有越來越多人被他的演講所感動,進而有更大更世界性的改善,讓我們的生存環境越來越好。
教育:危險心靈
對國內的作家一直都不是很注意,平常都看國外的小說,有點崇洋媚外啦。
書我沒看過,但對公視有上映這部片有點印象,自己當時並沒有去看。經過幾堂課下來我的第一個結論就是要帶衛生紙,我跟同學這樣說,有個人說我太感性,他們都覺得還好,只是有點沉重。沉重這點我也認同,每次看完都會大嘆一口氣,也不知道在心有戚戚焉什麼。往往走在路上看到比自己年紀輕的背著書包的小孩或嬰兒,就難免為他們的未來所擔憂,我們這代和比我們晚個幾年的書都讀成這樣了,競爭只會越趨激烈,表面常態分班多元入學,心裡的歧視和標籤卻難以消除,那他們以後所面臨的到底會是什麼?
我曾試想自己看這部片容易流淚的原因,或許是國中的經驗吧。那種不大不小的事,只消一句話和畫面一樣深深刻在心底。那時候的我也還算是個大人眼中的好學生,國三模擬考以前100名吊車尾的名次險進所謂的A段班。但過不久我就想退出,我不喜歡教室裏充滿敵對的氣氛,我不喜歡成堆的考卷一早就等在桌上,還有缺幾分就打幾下的懲罰。我告訴媽媽,她說只要我能維持成績就好;我反應給老師知道,老師很緊張,一直問我為什麼,過一段時間應該就會適應,不應該輕易放棄,面對一堆道德勸說,我說不出我想說的,我只覺得這裡有太多壓力與期望。老師也太高估我,變得我也認為我對不起老師。
然後我第一次在別人面前哭了。老師拜託我不要那麼情緒化。
那時我根本不懂這三個字是什麼意思,我只知道這不是我想過的生活。
教室裏的幾個同學好奇的打聽消息,我還是堅持退出了。後來我還是得補習,日以繼夜的考試,最後還是考上了高職,爸媽當然不甚滿意。但後來高中我堅持跨科考,找到自己的路,然後來到雲科,爸媽很高興,甚至開始改口讀高職比高中好。我想過,要是我上高中考上台大,他們是不是也會說讀高中好?是不是仍舊對高職有不太好的印象?
我知道,不管站在誰的角度看,誰都對,也都有錯,有都有自己的苦衷。
家長希望小孩能受最好的教育,老師希望能與家長達到共識教好學生,學校希望老師讓升學率步步高升,才能爭取到最好的資源補助。家長又為了小孩,就會把他們往這些所謂好學校送,然後老師看家長對自己小孩成績如此重視,就開始犧牲那些稱為不重要的美育體育課程,就這樣一直循環下去。
教育是百年大計,這些問題也不是一年兩年的事了。拉到整個社會來看,現在教育已經跟著政治在運作。培養下一代如此重要的事,怎麼可以因為不同的黨執政就跟著改來改去,變來變去,讓人無所適從?書包沒有越來越輕,學生沒有越來越快樂,歧視沒有越來越少,這樣誰不想讓自己的小孩去國外唸書,誰還想生小孩來折磨他也折磨自己?
不過我是很慶幸我還有上過音樂課跟體育課,而且上得都還蠻高興的。
既然這個社會如此重視文憑和分數,”影響力是很可怕的東西”,誰能有不重視的道理?不然會活活餓死在這世上。不管到哪裡都有競爭有排名有數字,不是這些東西本身不好,就像很多本質是好的東西一樣,是因為人總是用錯地方和方法,演變成不好的結果,然後人又回頭都歸咎在這些本意和用途是良善的東西上。
不曉得,我們活在這樣的體制下,真的除了變妥協,變老,不知道該怎麼辦。看過越多世面,赤子之心就越難保存。教育要改,也不是一朝一夕能馬上說改就改。我覺得越來越混亂的社會,要求的更應該不是分數,而是人格和文化素養。
要是從社會制度只要求學歷與成績的態度慢慢改變起,家長對教育的態度也是會回復正常的,而且現在也有不少企業開始重視員工的人格和正確的價值觀,所以應該還是有扭轉的一天。
宗教:達文西密碼
之前這本書開始引發熱潮的時候,我在書店看到這厚厚的磚頭書並沒有太大的興趣。直到過了一兩年越炒越熱,我才買下這本書,讀完還真的是大呼過癮。可是當時我沒有很認真的去查證裡面的一些事實和相關的知識。後來電影又接著上映,我也去看了,看完才開始買了一些類似破解達文西密碼還有電影幕後景點深入介紹的書。不得不對西方對於宗教如此狂熱和認真的態度感到非常佩服,對於我們來說看完就算了,沒什麼大不了。但對他們來說,這是挑戰教會,挑戰全世界多少信徒的思想和幾千年來堅定不移的信仰。
上過藝術史,老師也說過裡面的一些理論就藝術史來說是值得懷疑的,尤其維特魯維亞人和最後的晚餐這兩幅圖最有爭議。我覺得所謂歷史這種東西,我們真的很難去了解已逝作者的本意,除非回到過去。不然什麼事都有可能被後人一直加油添醋上去,甚至每個人都可以以自己的主觀意識來解釋;就像看一幅畫,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也很少人能真正了解作者原意。有時候搞不好作者在某個地方加上一點一撇只是不小心的,後人也有可能把它想像成一個故事。
我目前沒有任何信仰,是有點難以理解那種自己心目中的神被褻瀆的心情。我認為小說真的就是小說,是可以捏造和想像的,儘管書的一開頭作者聲明這一切大部分都是真的,他也有認真的考察過。但畢竟小說要寫得好賣得好總要加一些引人入勝的情節,也難怪書的銷售量如日中天之際還是有人存有疑惑和不滿。信仰這種東西,不是一下子就能推翻,尤其是經歷了好幾世紀,要是沒有信仰,天下可能會大亂吧。
很多事都是人們假設和建造出來的,宗教這種難以考證的東西也不例外,但至少宗教也多少維持了世界大部分的秩序,也沒什麼不好呀,只是每個人心中的神不一樣罷了。宗教的目的是和平與愛,那又何必去仇視持不同論調或信仰的人呢,這樣感覺並沒有什麼意義,人真是一種矛盾的生物。
環保:白色大地 不願面對的真相
人是越富裕就越浪費,越自私。
同樣住在地球上,人類憑什麼可以如此對待其他生物,污染整個環境。想要更多,貪得無饜,把資源開採殆盡,把森林變成沙漠一片,在山坡地蓋房子,排放廢水到河流大海。然後地震下雨土石流;作物魚類含金屬;水被污染夏天缺水,再開始怪政府怪別人,卻沒有想過最根本的原因。是說,人類為萬物之靈,但現在地球被弄得烏煙瘴氣,到底是靈在哪裏,著實令人疑惑。
更可怕的是美國一個堂堂大國,還算居於世界領導地位的國家,竟然沒有加入京都議定書,只為了經濟為了錢。沒有了地球,錢再多還有地方花嗎?也幸好還有不少國家加入抗暖化的行列,再怎麼小的改變,都是值得高興的。
之前上網查一些高爾未來幾個月來台的資訊,也意外查到一些負面新聞,像是他口口聲聲要抗暖化,自己的豪宅冷氣電費卻是照樣的浪費。有時候想到天氣這麼熱,要叫所有人都不開冷氣實在很難,但只要一些人肯開始做,天氣就不會越來越熱,也就更不需要開冷氣,暖化可能就會趨緩。很多事都是惡一再的循環,沒有從其中一環開始慢慢改變,也就只能這樣繼續下去。天氣這麼熱,叫我不吹冷氣我真的也會反彈,說歸說,做是不容易。
那些冰山溶解和北極熊無處登陸而淹死的畫面,還有無數的天災,海水淹沒大半城市,無法預料那什麼時候又會再發生,感覺很遠,實際上卻又近得讓人害怕。後半看到在太空所拍到的地球,拉遠來看之後,在浩瀚的星河之中變成只有一個像素那麼小的點,所有喜怒哀樂都發生在那一個點上面。頓時覺得一切都變得渺小,任何事都不值得煩惱和悲傷了。光想自己遇到的困難覺得痛苦,但是只要把眼光拉遠來看,世界上比這些值得關心的事還多著。
要是地球消失了,功名,利益,證書,分數,生活,根本就毫無意義。高爾這麼辛苦的奔走真的很令人佩服,希望會有越來越多人被他的演講所感動,進而有更大更世界性的改善,讓我們的生存環境越來越好。
教育:危險心靈
對國內的作家一直都不是很注意,平常都看國外的小說,有點崇洋媚外啦。
書我沒看過,但對公視有上映這部片有點印象,自己當時並沒有去看。經過幾堂課下來我的第一個結論就是要帶衛生紙,我跟同學這樣說,有個人說我太感性,他們都覺得還好,只是有點沉重。沉重這點我也認同,每次看完都會大嘆一口氣,也不知道在心有戚戚焉什麼。往往走在路上看到比自己年紀輕的背著書包的小孩或嬰兒,就難免為他們的未來所擔憂,我們這代和比我們晚個幾年的書都讀成這樣了,競爭只會越趨激烈,表面常態分班多元入學,心裡的歧視和標籤卻難以消除,那他們以後所面臨的到底會是什麼?
我曾試想自己看這部片容易流淚的原因,或許是國中的經驗吧。那種不大不小的事,只消一句話和畫面一樣深深刻在心底。那時候的我也還算是個大人眼中的好學生,國三模擬考以前100名吊車尾的名次險進所謂的A段班。但過不久我就想退出,我不喜歡教室裏充滿敵對的氣氛,我不喜歡成堆的考卷一早就等在桌上,還有缺幾分就打幾下的懲罰。我告訴媽媽,她說只要我能維持成績就好;我反應給老師知道,老師很緊張,一直問我為什麼,過一段時間應該就會適應,不應該輕易放棄,面對一堆道德勸說,我說不出我想說的,我只覺得這裡有太多壓力與期望。老師也太高估我,變得我也認為我對不起老師。
然後我第一次在別人面前哭了。老師拜託我不要那麼情緒化。
那時我根本不懂這三個字是什麼意思,我只知道這不是我想過的生活。
教室裏的幾個同學好奇的打聽消息,我還是堅持退出了。後來我還是得補習,日以繼夜的考試,最後還是考上了高職,爸媽當然不甚滿意。但後來高中我堅持跨科考,找到自己的路,然後來到雲科,爸媽很高興,甚至開始改口讀高職比高中好。我想過,要是我上高中考上台大,他們是不是也會說讀高中好?是不是仍舊對高職有不太好的印象?
我知道,不管站在誰的角度看,誰都對,也都有錯,有都有自己的苦衷。
家長希望小孩能受最好的教育,老師希望能與家長達到共識教好學生,學校希望老師讓升學率步步高升,才能爭取到最好的資源補助。家長又為了小孩,就會把他們往這些所謂好學校送,然後老師看家長對自己小孩成績如此重視,就開始犧牲那些稱為不重要的美育體育課程,就這樣一直循環下去。
教育是百年大計,這些問題也不是一年兩年的事了。拉到整個社會來看,現在教育已經跟著政治在運作。培養下一代如此重要的事,怎麼可以因為不同的黨執政就跟著改來改去,變來變去,讓人無所適從?書包沒有越來越輕,學生沒有越來越快樂,歧視沒有越來越少,這樣誰不想讓自己的小孩去國外唸書,誰還想生小孩來折磨他也折磨自己?
不過我是很慶幸我還有上過音樂課跟體育課,而且上得都還蠻高興的。
既然這個社會如此重視文憑和分數,”影響力是很可怕的東西”,誰能有不重視的道理?不然會活活餓死在這世上。不管到哪裡都有競爭有排名有數字,不是這些東西本身不好,就像很多本質是好的東西一樣,是因為人總是用錯地方和方法,演變成不好的結果,然後人又回頭都歸咎在這些本意和用途是良善的東西上。
不曉得,我們活在這樣的體制下,真的除了變妥協,變老,不知道該怎麼辦。看過越多世面,赤子之心就越難保存。教育要改,也不是一朝一夕能馬上說改就改。我覺得越來越混亂的社會,要求的更應該不是分數,而是人格和文化素養。
要是從社會制度只要求學歷與成績的態度慢慢改變起,家長對教育的態度也是會回復正常的,而且現在也有不少企業開始重視員工的人格和正確的價值觀,所以應該還是有扭轉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