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21 11:43:13butterfly Yen 奶油蝴蝶
環保議題(柏均)
機械系 陳柏均
環境汙染是因為自然原因或人類生產與生活活動使得大量有害物質排入環境,造成環境組成發生重大變化,擾亂且破壞了生態平衡,對人體造成直接或間接或潛在的損害,資源破壞和經濟損失等傷害,在此將對於近日吵得火熱的全球暖化問題做點介紹和建議。
二氧化碳,它無色、無味、無毒,普遍存在於大氣層中,任何碳氫化合物,只要經過燃燒、裂解,最後的產物都是水及二氧化碳。如果燃燒不完全,就會產生影響人類身體健康的物質,包括一氧化碳、多環芳香烴化合物,其中不乏是致癌化學物質。地球生物第一個生存要件是地球維持一定的溫度體系,不能夠忽冷忽熱,白天經過太陽光照射,溫度升高;夜晚溫度急劇下降,為克服日夜溫差的問題,大氣層中產生二氧化碳等溫室效應氣體,尤其它在白天中吸收太陽光熱能,到了晚上再釋放出來,以提高夜晚溫度,減緩地球日夜溫差的問題,因此,二氧化碳在保護人體健康,維持地球適於人類生存上,是主要功臣。
然而,二氧化碳它也是全球暖化重要元兇,隨著工業化革命後,二氧化碳的角色發生顯著改變,甚至成為二十一世紀最大的環境殺手。由於大量的燃燒燃料,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二氧化碳能夠吸收紅外線等長波長的輻射,使得氣溫變暖和,並在空間起到溫室保護作用,直接阻擋地面的熱量向大氣中發散,致使地球表面氣溫上升,這就是所謂的溫濕效應。
溫室效應也造成許多地區出現怪異的天氣。以下舉幾個前所未有的例子:原本冬天溫暖的美國加州,頻頻被風暴偷襲;墨西哥灣東南各州龍捲風不斷;太平洋颶風不斷;加拿大和美國佛羅里達州發生暴風雪;熱帶地區出現百年以來第一場雪;巴布亞新幾內亞在遭地震引發大海嘯前,面臨五十年最嚴重的乾旱。間接影響的各種環境災難還包括乾旱引發森林大火、海域珊瑚白化、食物鏈的基礎海中浮游生物嚴重減少,沒有食物可吃的魚類及鳥類因此不是死亡,就是到別處覓食,嚴重打擊當地生態。
台灣本身也沒好到哪裡去,一份研究提到,從一九九○到二○○四年,台灣二氧化碳總排放量倍速成長111%,是全球成長值的四倍速度,每人平均年排放量超過十二噸以上,是全球平均值的三倍。據高雄市環保局統計,高雄市每人每年就排放了三十四.七噸二氧化碳,是世界平均值的八倍,號稱是全球人均排放量最高的城市。
看數據可能還感覺不出嚴重性,暖化對台灣,到底會產生哪些衝擊?暖化與我又何有關係?身為台灣人一份子,對於台灣的環境未來,不可不關心。台灣近年氣候變異極大,不是水太多,就是水太少,二○○一年的納莉颱風,台北市單日降下六百五十公釐豪雨,破了百年紀錄;隔一年,石門水庫河床乾涸,遭逢三十年來最嚴重乾旱,溫室效應所帶來的氣候變遷,已經悄悄降臨。全世界六大地區溫度都在上升,氣候變暖已經是事實,而百分之九十以上可能是人類活動所造成。人類近一個世紀大量使用煤及石油,使得二氧化碳濃度達到6000萬年來的最高點。平均溫度上升,冰川、凍原、積雪、冰山正在消融,水災、旱災、酷熱、颱風不斷,物種滅絕速度加快,電影(明天之後)裡面紐約 被大雪冰封的場景絕非危言聳聽,就連最近畢業旅行剛去過的泰國曼谷可能15年後淪為水都,泰國國家災害警報中心就曾警告說,由於全球暖化造成海平面上升、降雨量增加,流經曼谷的昭披耶河可能河水氾濫,要是曼谷與鄰近的幾個府不趕緊沿河築堤壩,15到20年內就可能永遠淪為水鄉澤國。
舉第1013期的商業周刊報導,封面故事是(全球暖化燒掉你的錢),內容是:「全球暖化不再只是生態問題,它將使全球GDP損失13.8個百分點,讓中國花在救災的錢超過教育的錢;在油價升高下,可能使企業成本上升百分之二十到五十,它也會燒掉你的荷包。 抗暖,是人類的第三次世界大戰。」
究竟我們應該如何對抗全球暖化,專家指出,簡單改變生活習慣也有助抗暖,而且改變不等於降低生活質素,譬如說不駕車,改搭地鐵 ;冬天少用暖爐,在家中多穿大衣;夏天在辦公室脫下領帶,調校冷氣機至28度最適合;或是成為素食者,少吃肉不但使身體更健康,同時亦會減少製造肉類過程中溫室氣體排放量,等等。各國暖化現象的例子,說明了人類大量的使用化石燃料,創造工業文明,但卻帶來毀滅性的環境災難,我們都知道技術不是萬能,必須尊重自然才是長治久安之道,我可不希望2050年台北將被淹沒,2080年全球將有32億人缺水、6億人挨餓,若真的如此,兇手不是別人,將會是你跟我。
環境汙染是因為自然原因或人類生產與生活活動使得大量有害物質排入環境,造成環境組成發生重大變化,擾亂且破壞了生態平衡,對人體造成直接或間接或潛在的損害,資源破壞和經濟損失等傷害,在此將對於近日吵得火熱的全球暖化問題做點介紹和建議。
二氧化碳,它無色、無味、無毒,普遍存在於大氣層中,任何碳氫化合物,只要經過燃燒、裂解,最後的產物都是水及二氧化碳。如果燃燒不完全,就會產生影響人類身體健康的物質,包括一氧化碳、多環芳香烴化合物,其中不乏是致癌化學物質。地球生物第一個生存要件是地球維持一定的溫度體系,不能夠忽冷忽熱,白天經過太陽光照射,溫度升高;夜晚溫度急劇下降,為克服日夜溫差的問題,大氣層中產生二氧化碳等溫室效應氣體,尤其它在白天中吸收太陽光熱能,到了晚上再釋放出來,以提高夜晚溫度,減緩地球日夜溫差的問題,因此,二氧化碳在保護人體健康,維持地球適於人類生存上,是主要功臣。
然而,二氧化碳它也是全球暖化重要元兇,隨著工業化革命後,二氧化碳的角色發生顯著改變,甚至成為二十一世紀最大的環境殺手。由於大量的燃燒燃料,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二氧化碳能夠吸收紅外線等長波長的輻射,使得氣溫變暖和,並在空間起到溫室保護作用,直接阻擋地面的熱量向大氣中發散,致使地球表面氣溫上升,這就是所謂的溫濕效應。
溫室效應也造成許多地區出現怪異的天氣。以下舉幾個前所未有的例子:原本冬天溫暖的美國加州,頻頻被風暴偷襲;墨西哥灣東南各州龍捲風不斷;太平洋颶風不斷;加拿大和美國佛羅里達州發生暴風雪;熱帶地區出現百年以來第一場雪;巴布亞新幾內亞在遭地震引發大海嘯前,面臨五十年最嚴重的乾旱。間接影響的各種環境災難還包括乾旱引發森林大火、海域珊瑚白化、食物鏈的基礎海中浮游生物嚴重減少,沒有食物可吃的魚類及鳥類因此不是死亡,就是到別處覓食,嚴重打擊當地生態。
台灣本身也沒好到哪裡去,一份研究提到,從一九九○到二○○四年,台灣二氧化碳總排放量倍速成長111%,是全球成長值的四倍速度,每人平均年排放量超過十二噸以上,是全球平均值的三倍。據高雄市環保局統計,高雄市每人每年就排放了三十四.七噸二氧化碳,是世界平均值的八倍,號稱是全球人均排放量最高的城市。
看數據可能還感覺不出嚴重性,暖化對台灣,到底會產生哪些衝擊?暖化與我又何有關係?身為台灣人一份子,對於台灣的環境未來,不可不關心。台灣近年氣候變異極大,不是水太多,就是水太少,二○○一年的納莉颱風,台北市單日降下六百五十公釐豪雨,破了百年紀錄;隔一年,石門水庫河床乾涸,遭逢三十年來最嚴重乾旱,溫室效應所帶來的氣候變遷,已經悄悄降臨。全世界六大地區溫度都在上升,氣候變暖已經是事實,而百分之九十以上可能是人類活動所造成。人類近一個世紀大量使用煤及石油,使得二氧化碳濃度達到6000萬年來的最高點。平均溫度上升,冰川、凍原、積雪、冰山正在消融,水災、旱災、酷熱、颱風不斷,物種滅絕速度加快,電影(明天之後)裡面紐約 被大雪冰封的場景絕非危言聳聽,就連最近畢業旅行剛去過的泰國曼谷可能15年後淪為水都,泰國國家災害警報中心就曾警告說,由於全球暖化造成海平面上升、降雨量增加,流經曼谷的昭披耶河可能河水氾濫,要是曼谷與鄰近的幾個府不趕緊沿河築堤壩,15到20年內就可能永遠淪為水鄉澤國。
舉第1013期的商業周刊報導,封面故事是(全球暖化燒掉你的錢),內容是:「全球暖化不再只是生態問題,它將使全球GDP損失13.8個百分點,讓中國花在救災的錢超過教育的錢;在油價升高下,可能使企業成本上升百分之二十到五十,它也會燒掉你的荷包。 抗暖,是人類的第三次世界大戰。」
究竟我們應該如何對抗全球暖化,專家指出,簡單改變生活習慣也有助抗暖,而且改變不等於降低生活質素,譬如說不駕車,改搭地鐵 ;冬天少用暖爐,在家中多穿大衣;夏天在辦公室脫下領帶,調校冷氣機至28度最適合;或是成為素食者,少吃肉不但使身體更健康,同時亦會減少製造肉類過程中溫室氣體排放量,等等。各國暖化現象的例子,說明了人類大量的使用化石燃料,創造工業文明,但卻帶來毀滅性的環境災難,我們都知道技術不是萬能,必須尊重自然才是長治久安之道,我可不希望2050年台北將被淹沒,2080年全球將有32億人缺水、6億人挨餓,若真的如此,兇手不是別人,將會是你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