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20 14:57:36butterfly Yen 奶油蝴蝶
讀書心得--危險心靈
資管系 江宜哲
內容大意
主要是敘述書中主角謝政傑因為在課堂上看漫畫之後與班導發生衝突後續更演變成為教改團體與學校、教育部之間的角力。以下是作者封面的簡介:
有沒有人想過,有沒有可能監獄禁錮的只是無形的思想?能夠酷刑迫害的也不只是刑具?小學六年,國中三年,如果一間間應該傳出學生嘻笑聲的教室,聽不到嘻笑的聲音,應該充滿健康活潑身軀的操場,看不到活蹦亂跳的身影,那麼它跟長達十二年的監獄刑期有何分別?
十二年的禁錮會怎樣改變一個人?如果那一對一對無精打采、如死魚般的眼神讓人聯想到死亡的話,監獄堆積如山的屍體至少還有一張一張的照片可供紀念,而孩子們是去的那些閃耀著光芒的眼神,我們將要去哪裡憑弔?
個人心得
書中所提及的課後輔導或是能力分班在台灣可說是屢見不鮮,縱然教育部三申五令甚至是派督察來學校環視,學校也都只做表面功夫假意配合。或許是這種教育文化在台灣以行之有年已深植於每個家長的內心,或許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讓這種教育模式能繼續持續下去。
姑且不論對或錯,我們當中仍然有許多人是在這種教育下長大的。現代的人講求愛的教育、人本教育,不准老師體罰學生、責罵學生,也不許老師給予學生過多的課業壓力,於是乎快樂學習、多元入學種種新的教改紛紛出爐,然而現實環境中學生的壓力並沒有因教改而獲得紓解,取而代之的準備更多的資料,參與更多的競賽、考試,獲取更多的好成績,以至於將來在多元入學能保有優勢,將來才能進入一流學府、一流企業。然而這真的是教改的本意嗎?快樂學習錯??多元入學錯??建構式數學錯??十二年國教錯??
我覺得關鍵取決於家長的觀點,大部分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小孩樣樣比人強,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點,最好科科考滿分樣樣拿第一,在如此教育觀念下,同儕間競爭意識就會變得很強烈,得失心也會變的很重,進而衍生出許多社會問題,諸如承受不了過大壓力而輕生,中輟逃學,加入不良幫派,留連不良場所等等,這些層出不窮的社會問題又豈是一句『快樂學習,常態分班』的口號所能解決的呢?
書中將台灣傳統的教育問題給點了出來,說明了教改並非是一句口號,並非是政客與新聞媒體之間的炒作話題,並非是少數菁英、專家學者所能操控,該傾聽的是數以萬計莘莘學子真正的心聲、他們真正的訴求,然而卻是知易行難。在現今升學主義掛帥,家長殷切的盼望子女成龍成鳳、學校積極追求高升學率,老師教學只重視成績,一切的一切讓孩子們的快樂學習變質,取而代之的是繁重的課後壓力,多到數不完的考試,讓學生對學習不再有所期待,讓老師不再充滿教育熱忱,讓學校變成學店,讓教育官員社會學者只會空喊口號來爭取選票、爭取支持,讓新聞媒體只會藉機炒作製造話題,到頭來犧牲的是百萬名學子的受教權,讓他們成為教改下的白老鼠、犧牲品,甚至浪費了每個人一生中僅有一次的快樂童年,取而代之的是痛苦的回憶、繁重的課業壓力、堆積如山的考試。
或許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是從這種填鴨式教育下長大,因此不以為然,甚至認為我們跟他們比起來很幸福,難道只是因為不體罰、常態分班、多元入學,就是他們所謂的幸福?所謂的快樂學習嗎?時代在進步,人們的思想也在進步,台灣的經濟能創造奇蹟,難道教育就不能嗎?只會一味地師法歐美國家的教育模式,卻不了解彼此間教育體制的差異、種族文化的隔閡,就大力推行甚至全盤改革,難道這就是教改?
書中的主角小傑從一開始的激進發言到後來選擇沉默以對,或許是對現況教育表達不滿,或許是不想讓自己成為媒體炒作的話題,也或許沉默就是最好的攻擊。書中的一句『大人不了解我們』,或許就是一切問題的癥結,了解並不困難,困難的是之後如何去付諸行動、如何去改善現況、革除舊有陋習,讓教改真正得以施行,否則如此下去小孩也會長大,也會成為社會的中堅份子,然而教改卻依然只是口號,如此惡性循環的結果難道又是大家所樂意見到的嗎?
每每看到新聞報導將教改問題炒作的沸沸揚揚,甚至淪為政客爭取選票的口號,我就為百萬名莘莘學子感到心痛,也許該改革的不是教育模式,而是家長的心態、學校、政客的心態。
讓競爭意識不再如此強烈,讓升學主義能消失的無影無蹤,讓快樂學習能真正落實,讓孩子的心聲得以傾吐,讓校園生活充滿歡笑,讓學生對學習充滿期待,讓老師充滿熱忱,如此教改才可能成功甚至創造出另一個台灣奇蹟。
內容大意
主要是敘述書中主角謝政傑因為在課堂上看漫畫之後與班導發生衝突後續更演變成為教改團體與學校、教育部之間的角力。以下是作者封面的簡介:
有沒有人想過,有沒有可能監獄禁錮的只是無形的思想?能夠酷刑迫害的也不只是刑具?小學六年,國中三年,如果一間間應該傳出學生嘻笑聲的教室,聽不到嘻笑的聲音,應該充滿健康活潑身軀的操場,看不到活蹦亂跳的身影,那麼它跟長達十二年的監獄刑期有何分別?
十二年的禁錮會怎樣改變一個人?如果那一對一對無精打采、如死魚般的眼神讓人聯想到死亡的話,監獄堆積如山的屍體至少還有一張一張的照片可供紀念,而孩子們是去的那些閃耀著光芒的眼神,我們將要去哪裡憑弔?
個人心得
書中所提及的課後輔導或是能力分班在台灣可說是屢見不鮮,縱然教育部三申五令甚至是派督察來學校環視,學校也都只做表面功夫假意配合。或許是這種教育文化在台灣以行之有年已深植於每個家長的內心,或許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讓這種教育模式能繼續持續下去。
姑且不論對或錯,我們當中仍然有許多人是在這種教育下長大的。現代的人講求愛的教育、人本教育,不准老師體罰學生、責罵學生,也不許老師給予學生過多的課業壓力,於是乎快樂學習、多元入學種種新的教改紛紛出爐,然而現實環境中學生的壓力並沒有因教改而獲得紓解,取而代之的準備更多的資料,參與更多的競賽、考試,獲取更多的好成績,以至於將來在多元入學能保有優勢,將來才能進入一流學府、一流企業。然而這真的是教改的本意嗎?快樂學習錯??多元入學錯??建構式數學錯??十二年國教錯??
我覺得關鍵取決於家長的觀點,大部分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小孩樣樣比人強,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點,最好科科考滿分樣樣拿第一,在如此教育觀念下,同儕間競爭意識就會變得很強烈,得失心也會變的很重,進而衍生出許多社會問題,諸如承受不了過大壓力而輕生,中輟逃學,加入不良幫派,留連不良場所等等,這些層出不窮的社會問題又豈是一句『快樂學習,常態分班』的口號所能解決的呢?
書中將台灣傳統的教育問題給點了出來,說明了教改並非是一句口號,並非是政客與新聞媒體之間的炒作話題,並非是少數菁英、專家學者所能操控,該傾聽的是數以萬計莘莘學子真正的心聲、他們真正的訴求,然而卻是知易行難。在現今升學主義掛帥,家長殷切的盼望子女成龍成鳳、學校積極追求高升學率,老師教學只重視成績,一切的一切讓孩子們的快樂學習變質,取而代之的是繁重的課後壓力,多到數不完的考試,讓學生對學習不再有所期待,讓老師不再充滿教育熱忱,讓學校變成學店,讓教育官員社會學者只會空喊口號來爭取選票、爭取支持,讓新聞媒體只會藉機炒作製造話題,到頭來犧牲的是百萬名學子的受教權,讓他們成為教改下的白老鼠、犧牲品,甚至浪費了每個人一生中僅有一次的快樂童年,取而代之的是痛苦的回憶、繁重的課業壓力、堆積如山的考試。
或許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是從這種填鴨式教育下長大,因此不以為然,甚至認為我們跟他們比起來很幸福,難道只是因為不體罰、常態分班、多元入學,就是他們所謂的幸福?所謂的快樂學習嗎?時代在進步,人們的思想也在進步,台灣的經濟能創造奇蹟,難道教育就不能嗎?只會一味地師法歐美國家的教育模式,卻不了解彼此間教育體制的差異、種族文化的隔閡,就大力推行甚至全盤改革,難道這就是教改?
書中的主角小傑從一開始的激進發言到後來選擇沉默以對,或許是對現況教育表達不滿,或許是不想讓自己成為媒體炒作的話題,也或許沉默就是最好的攻擊。書中的一句『大人不了解我們』,或許就是一切問題的癥結,了解並不困難,困難的是之後如何去付諸行動、如何去改善現況、革除舊有陋習,讓教改真正得以施行,否則如此下去小孩也會長大,也會成為社會的中堅份子,然而教改卻依然只是口號,如此惡性循環的結果難道又是大家所樂意見到的嗎?
每每看到新聞報導將教改問題炒作的沸沸揚揚,甚至淪為政客爭取選票的口號,我就為百萬名莘莘學子感到心痛,也許該改革的不是教育模式,而是家長的心態、學校、政客的心態。
讓競爭意識不再如此強烈,讓升學主義能消失的無影無蹤,讓快樂學習能真正落實,讓孩子的心聲得以傾吐,讓校園生活充滿歡笑,讓學生對學習充滿期待,讓老師充滿熱忱,如此教改才可能成功甚至創造出另一個台灣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