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02 23:04:47butterfly Yen 奶油蝴蝶
讀書心得--危險心靈
資管系 林昱秀
「危險心靈」
書籍摘要:
國三生謝政傑同學,只是個比較調皮的孩子,卻因為一次上課看漫畫,導致一連串的事情,雖然當初他沒想到會變成這樣,但是人生不可能重來,選擇只有一次。而他選擇了跟老師抵抗,相信自己的想法,認為為什麼錯的明明是老師,大家卻都袒護老師呢?母親選擇對孩子的信任,站在小傑這邊,共同為教育而爭論,父母的決定,卻也造就了孩子必須承擔的責任。小傑因為父母吵架,跟著高偉琦一起去PUB,在那更認識了中輟生艾莉,也第一次嚐試了搖頭丸,或許是因為好奇,那道他永遠不可能接觸領域,就輕而一舉地過去了。
之後演變成為一群人為了教育理念,在教育部前面抗爭,從剛開始的小型活動,漸漸的引發全國性的活動,只要你認為教育需要改變,不管是大人小孩,一一都跑過去抗爭,為的就是「台灣的教育」。從單純的想要把台灣教育改變,變成了議員們的戰場,這些都不是小傑想要的結果,他只是單純的想要表達他的心聲,甚至希望大人們能多想想小孩子們的想法。
心得:
人家都說國中、高中是小孩子的叛逆期,但是那是真的嗎?只因為不聽父母、長輩們、老師們等說的話,就被當作叛逆的孩子,但是他們真的是叛逆嗎?或許他們只是擁有自己的想法,想早一點靠著自己的力量闖出名堂,不想被局限於天天上學、讀書、考試,過著像華爾茲般的生活模式,這樣的逃脫方式,對於中國人的保守觀念,在台灣就可能會被其他人自動貼上叛逆的孩子,甚至是壞孩子的標籤。況且在台灣的教育模式下,往往成績好的都會被認定為好學生,成績較差的又比較調皮的,就有可能會被認為壞學生,這也讓我們下一代產生一種很先入為主的觀念「凡是成績差的,他就八成不是好學生!」。
對於書中那位詹老師,我並不喜歡他的作法、想法,但是對於他的教學方式,我卻很贊同,至於原因嗎?簡單,因為這裡是台灣。台灣的教育體制就是這樣,想要在短短的時間內改變,只能說在於目前是有點困難的。
至於郝老師方面,我最為贊同的一句話:「我們正面對著一個舊有的龐大文化與習慣」,既然面對的是文化習慣,要改變也不是這麼容易的事情。這幾年下來,台灣不斷進行教育改革,從以前的聯考改成為基本學力測驗,也實施所謂的建構式數學,最近更是想要改成十二年國教;從以前拿棍子打學生,到現在所謂的愛的教育,不管做何項改革,都一定有人出來反對或是贊成,真不知道這些對於台灣的學生來說,到底是減輕壓力還是增加壓力,我們就靜觀其變吧!
我最欣賞的一個人物就是記者邱倩,她說的兩段話最令我印象深刻,像「千萬不要相信媒體的報導。不管是媒體的報導,或者是誰在媒體上說出來的話。」、「你真正想說的是什麼?」,短短幾句,就令我想了很多。
台灣的媒體,可能就如邱倩所說的,有些報導不可以完全的相信,更不可一字不漏的收下,必須經過自己的想法思考咀嚼後,多聽少說,這樣才能判斷事實的真偽。書本內「你真正想說的是什麼?」的那句話,我覺得那是這故事的轉捩點,正因為邱倩對小傑說這句話,讓小傑走上了另外一條人生的道路,不管結果如何,這條路就是小傑思考後所決定的道路,人生是自己的,若不是由自己決定的,那又有何意義呢?
在古早台灣的觀念裡,父母決定小孩的一生,好像都是天經地義的,但是在21世紀,自己把握自己的人生,創造出獨一無二的人生劇本,這樣才有好好享受人生的快樂,不虛度此光陰!
我最喜歡的一部份,就是當小傑去錄影時那段,雖然我對他的勇氣感到佩服,但是他說的每一句話,我卻不能完全認同。或許真的是偶發性,小傑只是對他所接受的處分感到不滿,但卻沒想到可以引起這一連串的事情,從剛開始老師跟學生之間的問題,引發出家長跟學校和校長的問題,最後更發展成為議員跟教育部,甚至是政黨的問題。
他也說目前的台灣教育制度,是因為沒有依據學生的立場去規劃,但是若真的依據學生的立場去規劃,這樣就真的對學生是好的嗎?每個人都說教育制度要改革,但是若真的改成功了,只要有一位學生不能適應,說不定又會發起像小傑一樣的事情,不斷的重複重複,這樣又是好的嗎?
故事裡面也有說到國外教育和台灣教育的差別。這樣令我想起一位國外回來的同學,剛開始他真的不能適應台灣的教學,因為他在國外的讀書方式,跟台灣截然不同。我們台灣上課是不可以隨意走動,但是他們國外卻是可以;台灣是常常考試,國外卻很少考試,我想這幾點就足以證明各國的教育是不一樣的,至於那個國家的教育制度是最好的,這個就必須靠時間來證明一切了。
這本書的內容,在很多地方都真的寫到了學生們的心聲,但是誰又沒當過學生呢?教育部長、老師、議員、記者等等都是當過學生的,誰又不了解學生們的內心呢?每個小孩子都說大人不了解我們,但我們又了解大人了嗎?這是個非常矛盾的地方,小孩子總是希望大人了解自己的想法,大人又卻希望小孩子瞭解大人們的辛苦,不斷不斷的交錯,進而展現出矛盾。裡面也出現有學生因為受不了刺激壓力,自己了斷了自己美好的歲月,就因為承受不了壓力,想要一輩子活在小孩子的世界不想長大。
不管如何,書本中或是現實中這種小孩他是存在的,小時候我也曾經有過想死的念頭,但是卻因為有更美好的事物等著我,我就漸漸的忘記我擁有的那個恐怖的想法,拼命的找尋我想活下去的意圖。這種想法並不難找,但是他卻是支撐我們的重要理念。
沈韋:「當我們不再保有孩子的純真時,青春、歡笑、自由與想望也就遠離了,我們彼此責怪、相互憎恨、鬥爭、殺戮……直到我們徘徊在黑暗與荒蕪裡,直到無助的吶喊與哭泣淹沒了我們。我要明白地告訴每一個人,是我們的平庸、冷漠、虛偽、貪婪讓生命變成一連串失去純真的過程,是我們在這個過程中親手種下死亡的種子……」。
不知道什麼原因,我對於這段話反覆的一直看,或許我真的相信他所說的話吧!從小每個孩子都非常的天真無邪、快樂,也時常保有著自己的希望與自由,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就必須要不斷的競爭、比賽,這也讓他們失去了孩子們應有的想法理念,漸漸的開始了相互憎恨、鬥爭,就連現在我也希望保有孩童時期的天真,不想長大,但這又是不可能的事!
事實總是那麼的殘酷無情。
每年不斷地在更改教育制度,一心以為那對於我們學生來說,是減輕壓力的好制度,事實不盡然,我發現政策不斷的改變,我就感覺壓力更大,以前也說大學生出來就可以找工作賺錢,但是現在畢業就等於失業,滿街的大學生,又怎麼全部都找的到工作呢?每年青少年因為壓力過大自殺的比率也逐年攀高,這又意味著教育體制的適應不良嗎?這是個令我們值得探討的問題!
「危險心靈」
書籍摘要:
國三生謝政傑同學,只是個比較調皮的孩子,卻因為一次上課看漫畫,導致一連串的事情,雖然當初他沒想到會變成這樣,但是人生不可能重來,選擇只有一次。而他選擇了跟老師抵抗,相信自己的想法,認為為什麼錯的明明是老師,大家卻都袒護老師呢?母親選擇對孩子的信任,站在小傑這邊,共同為教育而爭論,父母的決定,卻也造就了孩子必須承擔的責任。小傑因為父母吵架,跟著高偉琦一起去PUB,在那更認識了中輟生艾莉,也第一次嚐試了搖頭丸,或許是因為好奇,那道他永遠不可能接觸領域,就輕而一舉地過去了。
之後演變成為一群人為了教育理念,在教育部前面抗爭,從剛開始的小型活動,漸漸的引發全國性的活動,只要你認為教育需要改變,不管是大人小孩,一一都跑過去抗爭,為的就是「台灣的教育」。從單純的想要把台灣教育改變,變成了議員們的戰場,這些都不是小傑想要的結果,他只是單純的想要表達他的心聲,甚至希望大人們能多想想小孩子們的想法。
心得:
人家都說國中、高中是小孩子的叛逆期,但是那是真的嗎?只因為不聽父母、長輩們、老師們等說的話,就被當作叛逆的孩子,但是他們真的是叛逆嗎?或許他們只是擁有自己的想法,想早一點靠著自己的力量闖出名堂,不想被局限於天天上學、讀書、考試,過著像華爾茲般的生活模式,這樣的逃脫方式,對於中國人的保守觀念,在台灣就可能會被其他人自動貼上叛逆的孩子,甚至是壞孩子的標籤。況且在台灣的教育模式下,往往成績好的都會被認定為好學生,成績較差的又比較調皮的,就有可能會被認為壞學生,這也讓我們下一代產生一種很先入為主的觀念「凡是成績差的,他就八成不是好學生!」。
對於書中那位詹老師,我並不喜歡他的作法、想法,但是對於他的教學方式,我卻很贊同,至於原因嗎?簡單,因為這裡是台灣。台灣的教育體制就是這樣,想要在短短的時間內改變,只能說在於目前是有點困難的。
至於郝老師方面,我最為贊同的一句話:「我們正面對著一個舊有的龐大文化與習慣」,既然面對的是文化習慣,要改變也不是這麼容易的事情。這幾年下來,台灣不斷進行教育改革,從以前的聯考改成為基本學力測驗,也實施所謂的建構式數學,最近更是想要改成十二年國教;從以前拿棍子打學生,到現在所謂的愛的教育,不管做何項改革,都一定有人出來反對或是贊成,真不知道這些對於台灣的學生來說,到底是減輕壓力還是增加壓力,我們就靜觀其變吧!
我最欣賞的一個人物就是記者邱倩,她說的兩段話最令我印象深刻,像「千萬不要相信媒體的報導。不管是媒體的報導,或者是誰在媒體上說出來的話。」、「你真正想說的是什麼?」,短短幾句,就令我想了很多。
台灣的媒體,可能就如邱倩所說的,有些報導不可以完全的相信,更不可一字不漏的收下,必須經過自己的想法思考咀嚼後,多聽少說,這樣才能判斷事實的真偽。書本內「你真正想說的是什麼?」的那句話,我覺得那是這故事的轉捩點,正因為邱倩對小傑說這句話,讓小傑走上了另外一條人生的道路,不管結果如何,這條路就是小傑思考後所決定的道路,人生是自己的,若不是由自己決定的,那又有何意義呢?
在古早台灣的觀念裡,父母決定小孩的一生,好像都是天經地義的,但是在21世紀,自己把握自己的人生,創造出獨一無二的人生劇本,這樣才有好好享受人生的快樂,不虛度此光陰!
我最喜歡的一部份,就是當小傑去錄影時那段,雖然我對他的勇氣感到佩服,但是他說的每一句話,我卻不能完全認同。或許真的是偶發性,小傑只是對他所接受的處分感到不滿,但卻沒想到可以引起這一連串的事情,從剛開始老師跟學生之間的問題,引發出家長跟學校和校長的問題,最後更發展成為議員跟教育部,甚至是政黨的問題。
他也說目前的台灣教育制度,是因為沒有依據學生的立場去規劃,但是若真的依據學生的立場去規劃,這樣就真的對學生是好的嗎?每個人都說教育制度要改革,但是若真的改成功了,只要有一位學生不能適應,說不定又會發起像小傑一樣的事情,不斷的重複重複,這樣又是好的嗎?
故事裡面也有說到國外教育和台灣教育的差別。這樣令我想起一位國外回來的同學,剛開始他真的不能適應台灣的教學,因為他在國外的讀書方式,跟台灣截然不同。我們台灣上課是不可以隨意走動,但是他們國外卻是可以;台灣是常常考試,國外卻很少考試,我想這幾點就足以證明各國的教育是不一樣的,至於那個國家的教育制度是最好的,這個就必須靠時間來證明一切了。
這本書的內容,在很多地方都真的寫到了學生們的心聲,但是誰又沒當過學生呢?教育部長、老師、議員、記者等等都是當過學生的,誰又不了解學生們的內心呢?每個小孩子都說大人不了解我們,但我們又了解大人了嗎?這是個非常矛盾的地方,小孩子總是希望大人了解自己的想法,大人又卻希望小孩子瞭解大人們的辛苦,不斷不斷的交錯,進而展現出矛盾。裡面也出現有學生因為受不了刺激壓力,自己了斷了自己美好的歲月,就因為承受不了壓力,想要一輩子活在小孩子的世界不想長大。
不管如何,書本中或是現實中這種小孩他是存在的,小時候我也曾經有過想死的念頭,但是卻因為有更美好的事物等著我,我就漸漸的忘記我擁有的那個恐怖的想法,拼命的找尋我想活下去的意圖。這種想法並不難找,但是他卻是支撐我們的重要理念。
沈韋:「當我們不再保有孩子的純真時,青春、歡笑、自由與想望也就遠離了,我們彼此責怪、相互憎恨、鬥爭、殺戮……直到我們徘徊在黑暗與荒蕪裡,直到無助的吶喊與哭泣淹沒了我們。我要明白地告訴每一個人,是我們的平庸、冷漠、虛偽、貪婪讓生命變成一連串失去純真的過程,是我們在這個過程中親手種下死亡的種子……」。
不知道什麼原因,我對於這段話反覆的一直看,或許我真的相信他所說的話吧!從小每個孩子都非常的天真無邪、快樂,也時常保有著自己的希望與自由,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就必須要不斷的競爭、比賽,這也讓他們失去了孩子們應有的想法理念,漸漸的開始了相互憎恨、鬥爭,就連現在我也希望保有孩童時期的天真,不想長大,但這又是不可能的事!
事實總是那麼的殘酷無情。
每年不斷地在更改教育制度,一心以為那對於我們學生來說,是減輕壓力的好制度,事實不盡然,我發現政策不斷的改變,我就感覺壓力更大,以前也說大學生出來就可以找工作賺錢,但是現在畢業就等於失業,滿街的大學生,又怎麼全部都找的到工作呢?每年青少年因為壓力過大自殺的比率也逐年攀高,這又意味著教育體制的適應不良嗎?這是個令我們值得探討的問題!
上一篇:讀書心得--猶太人的幽默智慧
下一篇:讀書心得--夏山學校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