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02 14:40:23butterfly Yen 奶油蝴蝶

讀書心得--追風箏的孩子

經濟系 劉佩怡


介紹與書評:追風箏的孩子
這一本書是我看網評不錯而去買的小說,我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才讀完,並不是因為這本書不好看,它的確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書中內容包括很多種族.階級.政治.戰亂.人性.忠誠…..等,所涉及的範圍很大,我沒辦法很快讀完的原因是在讀這本書時,很輕易的就被作者帶領近這本書的世界,心情很快就隨著作者所描述的世界起起伏伏,我害怕的種族問題,最討厭的歧視,最不想耳聞戰亂,使我無法一口氣讀完這本書!在讀完這本書後,雖然是斷斷續續的讀完,故事情節的種種卻深深印在腦海裡,心中有很深的感觸,也對不同的世界有不同的領悟,對人性也有不一樣的體認。
這一本書是在描述阿富汗地區一個富家子弟和他的僕人相處互動的故事,兩個男孩年紀相仿,一起長大,但卻因為處於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命運,阿米爾因為自己家境負有階級地位又高,始終無法承認他每天玩在一起.生活在一起的玩伴僕人哈山為自己的朋友,但哈山卻一直不斷的位阿米爾付出,不計任何的代價!書中一句令我印象深刻的話,是哈山時時刻刻對阿米爾所說的”為你,千千萬萬遍!!” 。
阿米爾為了要得到父親的疼愛和重視,一直想辦法的表現自己,想融入父親的生活裡,但父親有時卻視而不見,在一次的風箏大賽裡,阿米爾和哈山合作贏得了冠軍,而哈山後來幫阿米爾去追風箏,但後來卻被一群不良少年以殘暴的方式欺負,而阿米爾卻只躲在背後不敢上前去救哈山,這個事件替這對男孩埋下很深的芥蒂,之後兩人就漸行漸遠,哈山有意無意的躲著阿米爾,而阿米爾表面上裝做不在乎,但內心卻很掙扎,在承受不了內心的壓力,阿米爾栽贓哈山偷竊而把他們父子趕走!阿米爾一度以為只要哈山父子兩消失一切就會恢復原來的樣子,但那之後在阿米爾內心總有揮之不去的陰影。
後來,隨著戰亂阿米爾和父親就逃到美國生活了下來,自己也組了一個家庭,幸福恩愛的和老婆過著日子,在父親死後幾年,接到父親生前好友的電話,後來阿米爾踏上一趟旅途,回到他熟悉的國度,輾轉悉知他和哈山其實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因為道德的壓力,而隱藏這一段不可告人的秘密!後來得知哈山因為戰亂被炸死,心中更是對自己的錯感到不可原諒!後來他動身去尋找哈山唯一留下來的兒子,從剛開始的猶豫到最後的奮不顧身!阿米爾想要彌補對哈山的所有虧欠,一切就為了這一句話”為你,千千萬萬遍!”
在這本書所描述許多因為戰亂,因為種族,因為政治的動盪造成社會的不安,也讓外界體驗到中東地區人民生活方式,在強烈的階級種族意識下,許多人身陷政治的迫害,對道德有強烈的重視,姑且不論現今具爭議的塔利班政權,但書中對阿富汗境內居民的生活描述,也讓我們更貼近了解當地的居民生活!
我覺得這本書中最值得省思的是人性的問題,強烈的道德意識下,人往往在意別人的眼光,為別人而活,得到別人的重視讚賞,就好像得到全世界似的!崇高的地位真的有這麼重要嗎?地位高的人又一定更有道德觀嗎?種族的意識.階級的分化,卻讓很多人活在陰影中,人性醜陋的一面,令人掙扎的矛盾,人們應選擇面對還是遠遠逃避一切的問題呢?道德雖然重要,但人們好像只是為了別人在意的眼光而來重視道德的問題,一切的一切,終究在於人性阿!
書中最令人感動的一句話”為你,千千萬萬遍!”深深觸動讀者的心,哈山一再的付出,不求回報的付出,那份忠誠令人感慨萬千,他不計較任何阿米爾對他的鄙視小看,還是一樣為阿米爾犧牲一切,他可以反擊的.他可以揭露阿米爾的罪狀,他並沒有這麼做,還是一樣為主人默默的付出,守護著那份忠誠,令人對他的際遇感到同情,也不禁讓人佩服哈山那一份真摯的心。


葉蝶 2007-06-16 14:39:46

穆斯林的相關新聞
可以探討出更多關於民族、宗教與人權的題材。

生前影帶求饒! 少女遭私刑處死2007/06/12 17:22 記者:蘇瑜棻
英國,今天有一起案件引起國際關注,一位穆斯林少女,因為不顧父親反對,和異族 男生陷入熱戀,父親威脅動用私刑,少女一度用手機錄影,向外界求饒,沒想到英國警方沒有及時救人,這名少女最後還是被動用私刑處死,國際人權團體強烈抨擊!

這是少女芭娜姿生前留下來最後的求救影像,顫抖的聲音和大眼睛,可以看出當時的無助;在英國20歲的穆斯林少女芭娜姿因為和異族的男孩談戀愛,而被自己的爸爸和叔叔動用私刑處死,埋在家中的後花園。

姊姊被爸爸殺死,芭娜姿的妹妹,心情很複雜。芭娜姿妹妹:「她只是想要逃脫束縛,當一個自由的人,可以被准許離開家,而不是被鎖起來,行為被控制!」

交了異族的男友,芭娜姿被父親威脅要殺掉她和男朋友。芭娜姿男友:「我當時真的很害怕,真的很恐怖,我知道這個警告是認真的,我知道如果他們有機會會殺了芭娜姿。」

這段求救影帶,最後還是沒有發揮作用,芭娜姿還是被動用私刑處死,英國警方沒有及時出面救人,消息曝光後,引起全英國撻伐,也再度引起人權團體對庫德族動用私刑的關切!

愛上異族郎 伊少女遭動私刑慘死
2007/05/18 18:40 記者:郭展毓
伊拉克北部的庫德族,一直以來有動用私刑的傳統,不過今天這個畫面曝光,再度震撼全球,一名17歲的少女,因為被懷疑愛上了「非庫德族」的少年,族人決定動用私刑,光天化日下,一群彪形大漢,將這名少女拖到廣場,用亂石活活打死,圍觀群眾不斷吆喝,沒有一個人伸出援手。

身穿紅色運動衣的少女,被一群大男人拖著走進廣場,今年才17歲的她,是庫德族人,因為愛上遜尼派的少年,族人一致決定動用私刑,用石頭把她活活打死。

少女被強壓在地上,有人對她拳打腳踢,有人拿巨大的石頭丟她,行刑的過程,被用手機拍了下來,旁觀的群眾 不斷起鬨,就是沒有人 願意伸出援手,救這名少女。人權團體:「一個年輕女孩,怎麼承受這麼多痛苦,而且這麼多男人,享受對她動刑,用這麼殘暴的方式。」

這名少女,最後就在眾目睽睽下斷氣;伊拉克北部的庫德族區域,每年至少有10多個人,被用這種方式處死,而且大部分都是女生;聯合國人權報告,已經針對庫德族動用私刑,進行調查。

特別是今天這個畫面曝光之後,震撼了全世界,大家才驚覺,伊拉克到現在還有人在動用慘忍的私刑;庫德族政府表示,只是想要改掉這個由來已久的私刑傳統,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

(其他建議閱讀的文學書籍)
沙的孩子
L’enfant de Sable

作者:達哈.班哲倫/著
譯者:梁若瑜/譯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03 年 07 月 20 日
語言別:繁體中文

【華盛頓郵報】:這個不可思議的傳說故事不僅神秘、充滿象徵意義,同時帶著詩意的魅力;作者巧妙的安排,讓故事的結尾,成為另一個故事的開端。

【出版家週刊】:班‧哲倫豐富、如咒語般的文字,讀來別具風味!

【芝加哥論壇報】:原創性十足的摩洛哥作家達哈‧班‧哲倫,成功地為作品注入了一股憂鬱的特質,圍繞著主角身邊的氣氛,正是充斥在阿拉伯世界的憂鬱情調。

  過去幾年以來,我已經變成一個飄忽不定的遊魂。我是個脫逃的軀體。在我的國家裡,我甚至因為謀殺、盜用身分、詐欺,及偷竊遺產而被通緝。

  我所尋找的,並不是真相,我無法面對真相;也不是公道,討回公道是不可能的!也不是原諒,因為能夠原諒我的人已經不在世了。但是,到了最後,我仍需要討回公道,需要真相和原諒。我遊走了許多國家,一心只想默默無聞地死去,然後重新誕生一個潔淨無瑕的人生……。

  本書描寫一個摩洛哥女孩,因為父親的自私和伊斯蘭社會的壓力,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被竄改性別,被迫女扮男裝的渡過不可思議的一生。龔固爾獎得主、文學大師班‧哲倫以『門』為引導,帶領我們進入這個有如天方夜譚般的故事裡。經由市井說書人之口,巧妙的敘述這個既男又女、非男非女的阿默德如何對抗命運,帶著如沙一般隨風飄散,身分不明的身軀尋找靈魂的神秘故事。

神聖的夜晚
La Nuit Sacree(The Sacred Night)

作者:塔哈爾‧班‧哲倫
譯者:&quot黃蓉美,余方&quot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1989 年 12 月 20 日

這是一個飽受命運捉弄的男裝麗人傳奇。
這個因為父親的自私和回教傳統的愚昧而自小被當作一位完全的男性來撫養的女人,直到二十歲那年的「聖臨之夜」才被垂危的父親解放還原。

她孤獨地出走,做為一位完完全全的女性,立誓要為這脆弱的沙士之軀找回靈魂與尊嚴…


《作者簡介》

  達哈‧班哲倫 ( Tahar Ben Jelloun)1944年生於北非摩洛哥的非斯省,大學時代修習哲學,而後在摩洛哥的大學任教。1917年定居法國,開始研修社會心理學,隨後擔任精神治療師,並為法國眾多報刊,包括《世界報》等寫稿。

  班哲倫的作品豐富而多樣,無論是小說、論述、詩集或是劇本,各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他雖然以法文創作,但文體仍保有阿拉伯文敘事的特色,也就是市井說書人的傳統。題材也多關注阿拉伯文化的各個層面,例如婦女地位、政治現實等。

  他的處女作《哈魯達》)於1973年問世,此後陸續發表了《孤獨的遁世者》、《瘋人穆哈與智者穆哈》、《沙的孩子》、《神聖的夜晚》、《窮人客棧》、《失去光明的眼盲》等二十餘部體裁各異的作品,或表達對故國的思念與眷戀,或為遭受歧視排擠的非洲移民吶喊。1979年,他以《瘋人穆哈與智者穆哈》一書獲得『蒙地卡羅電台』及『法國圖書館員』等文學獎。

  1987年《神聖的夜晚》一書以文筆瑰麗、題材觸及阿拉伯文化令人驚悚的一面,獲頒當年代表法語文學界最高榮譽的龔固爾獎,也因此奠定了他在國際文壇的地位;同時,達哈.班哲倫也是龔固爾獎創史以來,第一位以北非法語區的阿拉伯人身分獲獎的作家。1988年出版的《為女兒講解種族主義》一書,更使他獲得聯合國之友的『全球寬容獎』,讓他的聲望扶搖直上,甚至被義大利政府邀請代表義大利參選『歐洲議會』代表。1994年他又獲頒『Noureddine Aba基金會文學大獎』,獎勵他所有的創作作品。同年,也以《被撕毀的人》一書,獲頒地中海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