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5 11:36:40牡羊座的可人兒

拿破崙讚譽為歐洲最美的客廳-威尼斯聖馬可廣場Piazza San Marco

Photo and Text by Isabella (Part of Text from wiki)

威尼斯早期是東西方國家往來通商必經之地,是極為繁榮富庶的商港,不僅為當地帶來雄厚的建設資本,更帶來東西方文化融合的藝術特質;威尼斯不只是個浪漫水都,更是座藝術之城,它美在那水波盪漾、輕舟漫遊的詩情畫意裡,還有那足以傲視全世界的文化與藝術遺產。

聖馬可廣場是威尼斯市民活動與社交的中心,廣場大約有十多公頃成一ㄇ字型,在廣場周圍除了靠岸的碼頭旁有對外出口,其他都為豪華典雅的建築物所包圍起來,有聖馬可教堂、總督府、拿破崙宮美術館、聖馬可鐘樓和小型的歌劇院等等。

聖馬可廣場義大利語為︰PIAZZA SAN MARCO,是威尼斯的中心廣場,在威尼斯唯一被稱為『PIAZZA』的廣場,其它的廣場無論大小皆被稱為『CAMPI』。聖馬可廣場在歐洲城市的廣場中是獨一無二的,它雖座落於市中心,卻不像其它廣場那樣受到交通的喧鬧吵雜,這得歸功於威尼斯寧靜的水路交通。作為威尼斯的地標,聖馬可廣場受到遊客、攝影師和鴿子的格外青睞,19世紀時,法國皇帝拿破崙曾稱讚其為『歐洲最美的客廳』。 

(聖馬可廣場前方的鐘樓Campanile,是威尼斯著名的地標之一,這座高98.5公尺的磚砌塔樓已是第二代,建於11世紀初的第一代建築只是一座瞭望台,後因地基塌陷而倒塌,1902年始建成現在的形式;最引人注意的是,其金字塔型的尖頂上有一支高達3.7公尺“大天使加百利”的金色雕像風標,遠遠望去,彷彿真有天使站立雲端。鐘樓內裝有五座大鐘,敲擊不同的鐘各有報時、開始工作或休息、召集議員、宣布死刑(就在廣場上執刑)等不同功能。) 

 

(廣場大約有十多公頃成一ㄇ字型,在廣場周圍除了靠岸的碼頭旁有對外出口,其他都為豪華典雅的建築物所包圍起來,有聖馬可教堂、拿破崙宮美術館、總督府、聖馬可鐘樓和小型的歌劇院等等。)

 

 

(總督府位於聖馬可教堂旁,昔日是共和國政權核心及統治者的官邸,除了其長型教堂,其餘全是哥德式建築。總督府美麗非凡的正立面,最下面兩層是拱廊,第一層有18個尖拱,第二層是窄一點的36個尖拱,兩個尖拱之間還有圓形花瓣狀裝飾,第三層則是以大理石鑲拚成菱形花紋的牆面;整座造型十分獨特,帶有拜占庭風格,此建築物之美,舉世皆知。)

聖馬可教堂右側的總督府Palazzo Ducale,是歷任威尼斯總督的官府和宅邸,自9世紀拜占庭帝國在此設總督以來,總督一直是威尼斯的最高行政首長,當選後,任職終生,權力很大。

總督府內附有軍械庫、審判廳及監獄,始建於9世紀,幾經火焚,於14至16世紀重修成如今的哥德式建築;建築本身高25公尺,其南面及西面的立面結構極為獨特,下面是兩層裝飾華麗的尖拱廊,上層則是外表以小塊白色和玫瑰色大理石拼成菱形花紋的實牆,華麗、輕盈與厚實兼具,不但是全威尼斯最漂亮的建築,就是全歐洲也沒有幾個可以與之匹敵。

府內更是富麗堂皇,除了有象徵權力的總督加冕處、布滿描金裝飾畫的黃金樓梯、四門廳、元老廳、十人議會廳、軍械庫等具有歷史意義的廳堂之外,還有許多繪畫和藝術精品,四門廳中“帕拉底歐Palladio”所作的拱頂畫,及二樓大會議廳裡“丁多列托Tintoretto”的巨幅壁畫『天國』更是宏偉的鉅作。 

 

聖馬可廣場是由“聖馬可教堂”、“總督府”、“聖馬可鐘樓”、“新舊行政官邸大樓”連接兩大樓的“拿破崙大樓”、“聖馬可教堂的鐘樓”和“聖馬可圖書館”以及“威尼斯大運河”所圍成的長方形廣場,長約170,東邊寬約80,西側寬約55米,廣場四周的建築物都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產物。

聖馬可廣場旁開設有許多咖啡館,桌椅就擺在露天廣場的新舊行政官邸大樓前,是遊人用餐、喝咖啡和聽音樂的好場所。聖馬可廣場的南側有一座附屬的小廣場,小廣場南臨威尼斯大運河敞口的潟湖,河邊有兩根威尼斯著名的白色石柱,一根柱子上雕刻的是威尼斯的守護神“聖托達洛San Todaro”,另一根柱子上則刻有威尼斯的另一守護神“聖馬可的飛獅”,這兩根石柱正位於威尼斯官方城門口,威尼斯的貴賓都是從石柱中間進入城市,但此地也曾是威尼斯執行死刑的地方。

1177年為了教宗“亞歷山大三世”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的會面才將聖馬可廣場擴建為今日的規模;1797年拿破崙進佔威尼斯後,讚嘆聖馬可廣場是『歐洲最美的客廳』及『世界上最美的廣場』,並且下令把廣場旁的行政大樓改為他自己的行宮,還建造了連接兩棟大樓的翼樓作為他的舞廳,命名為“拿破崙翼大樓”。聖馬可廣場在歷史上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節慶中心,是威尼斯所有重要政府機構的所在地,自從19世紀是大主教的駐地以來,它同時也是許多威尼斯節慶時會選擇舉辦的場所。

(威尼斯面海處豎有兩根擎天柱”,頂上分別雄踞著威尼斯的兩大守護神”,猶如中國傳統的左右門神,其中之一的守護神“聖馬可的飛獅”;守護神也有等級之分,最高的是耶蘇的十二門徒和《聖經新約》四部福音的作者,這四部福音書的作者都各有帶翼的動物作為象徵:馬可用帶翼的人-象徵誕生、路加用帶翼的母牛-象徵犧牲、馬可用帶翼的獅子-象徵復活、約翰用鷲-象徵升天。)


(威尼斯的守護神“聖托達洛San Todaro”,公元828年,兩名威尼斯商人在埃及亞歷山大城,聽說蘇丹為擴建宮殿要拆掉四周的建築物,其中包括安置聖馬可遺體的禮拜堂,於是說服那裡的修士,取得聖馬可的遺體,但聖馬可在伊斯蘭教裡也被視為賢者,豈是輕易被盜取
,據說當時是將聖馬可遺體以豬肉加以掩飾,才得以順利運出,而在回程的海上遇到了大風浪,幸好聖馬可顯靈,才得以平安返回威尼斯,成為威尼斯的守護神,而出身於希臘、名聲不顯的聖托達洛就此降級,這就是為何如今威尼斯有兩位守護神,而且到處都有獅翼雕像的原因。)
 

 

 

 

(介於總督府和聖馬可教堂中間的拿破崙宮美術館。) 

 

 

(聖馬可教堂右側面。)

 

 

(聖馬可教堂鐘塔建於15世紀晚期,中央有巧奪天工的鐘面,在飾金與藍色琺瑯的鐘面上,標示著月亮周期和星座,原先是為航海人士而設計,以便於推算潮汐,擬定航海計畫,這對於善於航海的威尼斯人是很有必要性的;上層有“聖馬可翼獅”,站在繁星點點的藍色背景前,最頂端有兩尊巨型青銅人像,因為覆滿深色銅綠而被稱為摩爾人Mori,一到整點,他們便會敲鐘報時,最有趣的是:每逢聖母升天節前後,整點敲鐘時,便會有三博士及天使的人像從聖母像兩側的門內緩緩移出,對聖母施禮,實在精巧至極。) 

 

(鐘樓聳立於聖馬可廣場上,前廊於16世紀興建,其古典風格的雕塑與當時共和國的光彩相互輝映。)

 

 

 

 

(高達98.5公尺高的鐘樓,準備搭乘電梯登頂欣賞威尼斯美景囉!)

 

(北面的威尼斯 。)

  

 

(東面的威尼斯。) 

  

 

(南面的威尼斯。)  

  

  

 

(西面的威尼斯。) 

  

 

(鐘樓聳立於聖馬可廣場上,自頂端俯瞰,可盡覽威尼斯城內和潟湖的迷人風化,還可遠眺阿爾卑斯山峰。1609年,伽利略便是在此向總督當納(Leonardo Dona)示範他的天文望遠鏡。) 

 

(整點時在鐘樓頂,5個鐘齊鳴的巨響令人感到非常震撼!)

 

 

 

 

(聖馬可廣場的南側小廣場,小廣場南臨威尼斯大運河敞口的潟湖,河邊有兩根威尼斯著名的白色石柱,一根柱子上雕刻的是威尼斯的守護神“聖托達洛”,另一根柱子上則刻有威尼斯的另一守護神“聖馬可的飛獅”,這兩根石柱正位於威尼斯官方城門口,威尼斯的貴賓都是從石柱中間進入城市,但此地也曾是威尼斯執行死刑的地方。) 

 

聖馬可廣場是威尼斯的地勢最低點,因此在漲潮和下大雨時,它是威尼斯首先被水淹的地方;下大雨時,雨水從廣場的排水溝直接流入威尼斯大運河,這是下雨時的理想排水渠道,但是在漲潮時卻帶來了麻煩,每天“亞得里亞海”漲潮時分,威尼斯大運河的河水同樣通過排水溝從聖馬可廣場的地下湧出,形成了一潭潭的積水,每年還會出現幾次潮水鋪滿廣場甚至水淹廣場的情景。

 

(入夜後近十點的威尼斯聖馬可廣場聖馬可大教堂旁的地面漸漸冒出水來。)

 

(才不到一小時我就得涉水回旅館被稱為Acqua Alta的水淹廣場現象水都日日下沉,冬季潮起水漫全城,這瀕危古蹟早已脆弱至極。)

 

PS. 以水都聞名的威尼斯,自1966114的一場水災後(當時威尼斯淹水1.94公尺),居民擔心會被大水淹沒而逐步遷離,致使威尼斯的人口從原來的12.7萬,銳減至目前的6萬人。全球暖化的結果,可能導致的海平面上升,加深了威尼斯的滅頂危機,專家預測,以目前人口減少速度推算,威尼斯很可能在2036年左右成為一座「空城」。2006年再度進水,威尼斯受季節現象,退潮前高度最高達1.12公尺,威尼斯市中心有15%浸在水中。找時間走一趟威尼斯,相當值得造訪的城市,正在漸漸消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