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3-15 13:23:30李志薔
我的打狗山
老農夫問我創作〔甬道〕的動機,讓我想起以前的心情。寫在幾篇得獎感言裡的文字,記錄著當初我的心情。
我把它整理出來,當作一種心情的陳述,剛好和底下幾篇書的評論文章作一對照。
----------------------------------------------------------------------
●《斑駁的十字鎬》 得獎感言
一直以為自己是和家鄉緣淺的人。
經常在天平上衡量家人在我心目中的份量。
也許是過度追求知識份子認同的價值標準吧,我流浪在城市裡尋找出躍的舞台。然而當我越是在都市裡輾轉徵逐的時候,便越加和他們落入相同的生命情境裡了。關於父親,包括那一輩活在鬱鬱寡歡境況裡的人物以及家鄉變遷的一切,便慢慢地,以一種奇妙的姿影向我展現。
於是,我發現:原來自己從來不曾真正擺脫過的,是勞工的身分。
●《牆歌》得獎感言
家鄉似乎永遠再也回不去了。
離開越久、越遠,那裡舊有的人事景物,以及曾經存在過的一悲一喜,便越是以一種奇妙的姿影,慢慢的,在我的記憶裡浮現。
而今,我彷彿仍能清晰地聽見矮嬸婆叫賣的聲音,她在街坊已經賣了三十年的魚貨;阿水姨的雜貨店永遠門庭若市,那是街裡唯一的新聞傳播中心;隔壁足不出戶的瘋子阿三傳說中了山神的詛咒,他從前是水泥廠裡的採礦工;還有一個神祕、瘸腿的中年漢子,據說過去曾是叱吒風雲的大哥。而我天真愚騃的母親五十歲以前,從未踏出過家門方圓十里之外。
如今,我們舉家遷離,左鄰右舍再也不識一人。
才不過幾年光景,矮嬸婆因病失明;阿水姨經營互助會倒閉,漏夜搬離街區;阿旺伯的花圃變成鐵皮工廠;街裡又相繼多出幾個瘋癲的人;連疼愛我的五叔,也因心臟感染纖塵症病逝。最令我訝異的是:當年某位專事偷拐混騙的鄰人,而今搖身一變成為街坊工人的大老闆,並且神奇地擠入某清新綠色政黨的權力核心,當選中央民意代表。
當然,他也已經搬離牆邊,住進價值千萬的豪華別墅裡。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水泥廠停工之後,原本光禿的山終於冒出幾許綠意,生機彷彿又在底層孕育。而我所能做的,也只是一度又一度地剽竊這群小人物卑微的人生經歷,作為我現階段創作的資產。
●《遊牧者》 得獎感言
我的父親、叔叔和弟弟都過著隨工作流浪的生活;而我竟未曾認真審視過。直到執筆為文,才體會到︰原來自己的生存一直是依靠這樣的勞動代價換取而來的。想為這群勞動者留下一些什麼,以表達我的敬意。只是筆力不逮,無法提昇到更高的層次。
文學終究有她藝術美質上的要求。
感謝我的老師,作家阿盛先生,他是我文學之路的貴人。我們的情感並非緣自師生間的提攜之恩;而是來自對文學的態度與指引,還有,一個可供我終身追隨的,人格風範的展示。
謹以為謝。
● 《天暗啦,轉來去燒香囉!》 得獎感言
〈家族歷史〉
三十歲以前,我連家鄉學甲在地圖上的位置都弄不清楚。
父親離世之後,突然興起追索家族源頭的念頭;但最多,只能回溯到祖父的名諱;其他資料,一概闕如。
於是,我想起那些和父親相同命運的人們。那些戰時出生的台灣人,肩負著生存的艱辛,集體在島內遷徙流離,走過台灣經濟發展史最輝煌一頁的底層勞工們,如今,是否俱已凋零或是瘖啞了呢?
唯一維繫不墜的,該是台灣人民那種堅韌的意志力,正一代一代,繼續傳承下去。
●《流年埋金山》得獎感言
得獎的散文和小說是今年國家文藝基金會創作補助的系列作品。得獎,讓我有一點點不辱使命的欣慰感。
然而,對我而言意義更為重大的是:終於在父親魂牽夢縈的故鄉,留下這批勞工移民奮鬥和發展的蛛絲馬跡。我的「打狗村史」系列的人物,大多都是戰後從學甲、北門、佳里等地移居到高雄鼓山來的。他們離鄉背井,到新興的城市以勞力換取生活的溫飽,卻依舊緊密地比鄰而居。一年一次的神明返鄉遶境成為他們拜訪鄉愁的唯一機會。父親臨終前還一直念念不忘要遷回祖籍居
住,然而下一代早已開枝散葉,對老一輩的人來說,故鄉是永遠也回不去了。
而我,只能將這些心聲一一記錄下來,並且一代一代傳遞下去。
我把它整理出來,當作一種心情的陳述,剛好和底下幾篇書的評論文章作一對照。
----------------------------------------------------------------------
●《斑駁的十字鎬》 得獎感言
一直以為自己是和家鄉緣淺的人。
經常在天平上衡量家人在我心目中的份量。
也許是過度追求知識份子認同的價值標準吧,我流浪在城市裡尋找出躍的舞台。然而當我越是在都市裡輾轉徵逐的時候,便越加和他們落入相同的生命情境裡了。關於父親,包括那一輩活在鬱鬱寡歡境況裡的人物以及家鄉變遷的一切,便慢慢地,以一種奇妙的姿影向我展現。
於是,我發現:原來自己從來不曾真正擺脫過的,是勞工的身分。
●《牆歌》得獎感言
家鄉似乎永遠再也回不去了。
離開越久、越遠,那裡舊有的人事景物,以及曾經存在過的一悲一喜,便越是以一種奇妙的姿影,慢慢的,在我的記憶裡浮現。
而今,我彷彿仍能清晰地聽見矮嬸婆叫賣的聲音,她在街坊已經賣了三十年的魚貨;阿水姨的雜貨店永遠門庭若市,那是街裡唯一的新聞傳播中心;隔壁足不出戶的瘋子阿三傳說中了山神的詛咒,他從前是水泥廠裡的採礦工;還有一個神祕、瘸腿的中年漢子,據說過去曾是叱吒風雲的大哥。而我天真愚騃的母親五十歲以前,從未踏出過家門方圓十里之外。
如今,我們舉家遷離,左鄰右舍再也不識一人。
才不過幾年光景,矮嬸婆因病失明;阿水姨經營互助會倒閉,漏夜搬離街區;阿旺伯的花圃變成鐵皮工廠;街裡又相繼多出幾個瘋癲的人;連疼愛我的五叔,也因心臟感染纖塵症病逝。最令我訝異的是:當年某位專事偷拐混騙的鄰人,而今搖身一變成為街坊工人的大老闆,並且神奇地擠入某清新綠色政黨的權力核心,當選中央民意代表。
當然,他也已經搬離牆邊,住進價值千萬的豪華別墅裡。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水泥廠停工之後,原本光禿的山終於冒出幾許綠意,生機彷彿又在底層孕育。而我所能做的,也只是一度又一度地剽竊這群小人物卑微的人生經歷,作為我現階段創作的資產。
●《遊牧者》 得獎感言
我的父親、叔叔和弟弟都過著隨工作流浪的生活;而我竟未曾認真審視過。直到執筆為文,才體會到︰原來自己的生存一直是依靠這樣的勞動代價換取而來的。想為這群勞動者留下一些什麼,以表達我的敬意。只是筆力不逮,無法提昇到更高的層次。
文學終究有她藝術美質上的要求。
感謝我的老師,作家阿盛先生,他是我文學之路的貴人。我們的情感並非緣自師生間的提攜之恩;而是來自對文學的態度與指引,還有,一個可供我終身追隨的,人格風範的展示。
謹以為謝。
● 《天暗啦,轉來去燒香囉!》 得獎感言
〈家族歷史〉
三十歲以前,我連家鄉學甲在地圖上的位置都弄不清楚。
父親離世之後,突然興起追索家族源頭的念頭;但最多,只能回溯到祖父的名諱;其他資料,一概闕如。
於是,我想起那些和父親相同命運的人們。那些戰時出生的台灣人,肩負著生存的艱辛,集體在島內遷徙流離,走過台灣經濟發展史最輝煌一頁的底層勞工們,如今,是否俱已凋零或是瘖啞了呢?
唯一維繫不墜的,該是台灣人民那種堅韌的意志力,正一代一代,繼續傳承下去。
●《流年埋金山》得獎感言
得獎的散文和小說是今年國家文藝基金會創作補助的系列作品。得獎,讓我有一點點不辱使命的欣慰感。
然而,對我而言意義更為重大的是:終於在父親魂牽夢縈的故鄉,留下這批勞工移民奮鬥和發展的蛛絲馬跡。我的「打狗村史」系列的人物,大多都是戰後從學甲、北門、佳里等地移居到高雄鼓山來的。他們離鄉背井,到新興的城市以勞力換取生活的溫飽,卻依舊緊密地比鄰而居。一年一次的神明返鄉遶境成為他們拜訪鄉愁的唯一機會。父親臨終前還一直念念不忘要遷回祖籍居
住,然而下一代早已開枝散葉,對老一輩的人來說,故鄉是永遠也回不去了。
而我,只能將這些心聲一一記錄下來,並且一代一代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