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25 14:21:08修明

每個人都是管理者

每個人都是管理者
發表日期: 2008-8-14 14:26
杜書伍《聯強國際集團總裁兼執行長》

公司的組成成員當中,有主管與非主管之分,從表面上來看,其扮演的角色是管理者與非管理者的差別。然而,是否非主管就不須從事管理、不必培養管理能力?恐怕事實並非如此截然二分。

有些人認為自己並未擔任主管職務,因此不必學習管理的觀念與方法;反過來說,也有人認為自己不喜歡管理的工作,因此不希望擔任主管。但是,一個人不管是不是主管,是否都需要管理自己?是否都需要安排每天的行程與工作計畫?結了婚之後,是否需要與另一半相處?是否也需要管理自己的家庭、小孩?如此說來,工作、生活當中隨時隨地都需要應用到管理的功夫。認為自己不是主管,便不須學習管理、重視管理,著實是一大誤解!

管理分為對人的管理與對事物的管理。在管理事物方面,無論在組織中扮演的角色為何,每個人從本身工作的規劃、安排與執行開始,都是在從事管理事物的工作。因此,即使是幕僚人員,乃至於基層員工,雖然在公司中並非擔任主管的職位,但至少在管理自己,管理安排自己的工作,這就是在從事管理的工作。

相對地,在日常生活當中不也需要管理家務?例如,整理房間、客廳,如果稍加用心規劃,運用一些巧思,不僅處理起來較為輕鬆、有效率,且居家環境也更為舒適;每日料理三餐,菜色搭配、烹飪方式等,同樣需要規劃管理,才能吃得營養又美味。因此,家務的處理本身就是一種管理工作,必須運用到管理的觀念,採取管理的技巧。非僅如此,休閒生活的安排,同樣必須透過規劃管理,才能有效達到休閒的目的。

至於工作上對人的管理,從表面上看來,是把一群人妥善地組織起來,以達成部門的工作目標,一般人卻往往因此就認定管理是主管才須具備的能力。但如果深究其內涵,人的管理是一連串溝通、協調與說服的過程。例如,主管要推動一項事務,必須向部屬詳細地說明整個背景、推動的理由、方法與其重要性等,才能順利地推動;即使是下一道命令,主管也必須透過說服部屬的過程,取得部門內的共識,才能有效地貫徹落實,達到想要的執行效果。

既然管理人的精髓包含了溝通、說服的功夫,那麼,其範圍就不會只侷限於由上對下的管理。平行單位之間的協同運作,不也必須充分地溝通、說服,這不也是一種管理?甚至有人提出「向上管理」的說法,意思也是與主管溝通、說服主管,希望主管能夠採納自己的意見,或是協助推動某項工作。既然如此,在工作上對於人的管理,就絕非只是主管的差事,而是每一個人都要具備的基本功夫。
 
工作中如此,在生活上亦然。例如,夫妻之間不也需要充分地溝通?由於雙方的背景不同,對事物的認知與看法難免有所差異,因此經常都要互相溝通、說服,以取得共識,而不是用指使對方的態度。又例如對小孩的教育,現代父母已經很少再用打罵的方式了,而是必須透過說理、溝通的過程設法說服小孩。當溝通的方式行不通時,則要運用一些方法與技巧,這與工作上,主管推動一項事務的過程,不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由此可見,管理是一項至為重要的技能,任何人無論是在工作、生活當中,到處都在從事管理,且一輩子都脫離不開。要把工作、生活當中的各種事務、各種人際關係處理好,就必須要運用管理的思維,採用正確的管理方法。缺乏管理能力者,不僅難有好的工作表現,很可能連個人的生活都缺乏規劃、處理家務沒有效率、夫妻之間感情不睦、人際關係不和諧,甚至小孩的教育也出問題。

管理的知識與經驗,可以從工作當中學習、累積而來。因此,雖然並非人人在工作上都是主管,但是任何人都不該排斥管理,反而應該更加注意管理,重視管理的價值。透過對管理的重視,將更容易培養出管理的能力來,不僅在工作上有更高的機率擔任主管職位,生活中,也能更加順暢,並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摘自「聯強EMBA」課程》
主管格局的自我培養
發表日期: 2008-8-14 14:27
杜書伍〈聯強國際集團總裁兼執行長〉

長遠的角度來看,一個人在職業生涯當中若要不斷地往更高的境界提升、突破,具備足以擔當大任的條件,則必須要使自己培養成為一位「大將之才」,亦即格局要大。要有大格局、要成為「大將之才」,並非一蹴可及,必須從基層開始就要有正確的觀念、思維,長久下來,才能具備充分的條件而足以成其「大」。

「大將之才」具有幾項基本條件。首先,要能客觀地看待所有事物,唯有客觀,才能夠做到無私。一個人在判斷、決定一件事情的時候,若把私人利益摻雜在其中的話,判斷的方向勢必會朝向其私人的利益偏斜,而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與決定來。所以,客觀、無私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條件;主觀、存有私心就會有所侷限,格局便無法擴「大」。

其次,則是思考、判斷事物時的平衡感。主管在作決策的時候,必須要能綜觀全局,全盤考量各個牽涉到的層面,而非單點思考。平衡的思維代表不偏食、不偏廢任何一個面向,而能夠平衡地看待各種事物。看的面要廣之外,還要看得遠,如此一來,決策的品質才能提升。舉個例子來說,公司福利政策的制訂,必須全盤考量所有員工的需求,將有限的資源作最有效的分配與運用,以求照顧到絕大多數的員工,並產生持續性的實質效果;而不是將所有資源全部投注在少數個人身上。要對眾人付出「大愛」,而非對個人施以「婦人之仁」,其差別便在前者能夠平衡地考量,而後者是單點思考。

再就公司的經營來看,經營者必須均衡且長遠地考量員工、公司與股東三方面,不能偏厚任何一方。例如,不能為了提高公司的競爭力而給員工過低的薪資,但也不能為了滿足員工高收入的期望而給予過高的薪資,雖然員工短期內很高興,但是卻讓公司在市場上處於競爭劣勢,長久下來,可能無法持續經營下去,員工的工作都可能不保。同樣地,股東投資一家公司自然希望有好的投資報酬率,但公司除了將獲利分配給股東之外,如果也抽出一部份與員工利潤分享,則員工將因此更努力投入工作,創造更好的績效,相對使得公司的獲利更佳,股東與員工均得到更大的利益。反過來說,公司也不能為了照顧員工而忽視股東的權益,否則,股東不願意投資,公司資金籌募困難,營運發展便受到限制。因此,一個經營者要能夠均衡、長遠地思考,才能做出正確、高品質的決策來。

客觀、無私地判斷,均衡、長遠的思維都是培養自己具備大格局,成為「大將之才」的基本條件,而這些觀念必須從身為基層成員的時候,便開始練習、自我培養。當這些觀念逐漸內化而成為習慣之後,對事物將會越看越清楚,逐漸強化認知力與洞察力,格局也隨之逐步放大,漸具大將之風。

然而,這樣的觀念與養成過程只是一種理想,在現實中不見得可以非常輕易地做到。例如,公司為了長遠發展的考量而擴大投資規模,但是員工的短期福利勢必受到影響,可能會導致員工的抱怨、疑慮,甚至因心情不佳而士氣低落。面對這種情形,如果礙於眼前一時的影響而退縮,則長遠考量下的目標便無法達成。所以,主管要有為了堅持長遠正確的目標,而承受眼前困難的毅力,並且耐心、妥善地處理,而非退縮。又例如,要做到無私,很可能使自己眼前的個人利益看似產生某種「損失」。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放棄眼前一時的小利,卻往往能夠在往後得到更大的回報。

因此,要培養自己成為「大將之才」,必須要面對問題,不畏困難的存在,進而苦思解決問題的方案。也由於問題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全面解決,每想出一個解決方案只是減少一部份阻礙,因此,面對問題的同時,還必須能夠忍受解決問題時的艱困,持之以恆地克服一關又一關的挑戰。能夠如此,不僅能夠真正把問題解決,更能在此過程中練就一身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毅力。要培養出大的格局,必須要有去克服、去執行的積極態度,而不是消極地逃避,或是便宜行事、得過且過。

除了具備正確的觀念與態度之外,還必須提升思考事情的深度與廣度,因此,用於思考的時間必須不斷加長。思考是最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行為,思考時間加長並非要特地規劃一個時段來進行思考,真正的重點在於養成思考的習慣,能夠隨時隨地思考,走路、搭車、排隊……等,以及所有的零碎時間都可以思考。體認到思考的重要性,並且養成思考的習慣,思考的時間自然可以不斷加長。

另一方面,則是要培養閱讀的習慣與正確的閱讀方法,以使知識的吸收能不斷持續,除了從工作的執行本身累積經驗與知識之外,透過閱讀而增加知識來源的管道,加上正確的閱讀方法,將使得知識的吸收更有效率。

掌握上述要點,復以持之以恆地不斷自我淬鍊,則成為「大將之才」指日可待。

《摘自「聯強EMBA」課程》



7.69分又怎樣?
◎ 陳宏煇

今年以總分七.六九考取大學寫下新低紀錄的南部高職學生,在媒體披露後慘遭輿論的無情批評,更有媒體獨家專訪他,彷彿他做了什麼壞事,是個十惡不赦的人一般。筆者認為,分數的高低不代表未來的成就大小,考零分也不代表未來就一無是處。以筆者為例,從小到大我和哥哥及妹妹都在父母和長輩的關愛和期待下求學,而父母也常以我們三個小孩為榮,但筆者參加大學聯考卻表現失常,在成績不甚理想的情況下,只能選擇就讀軍校,也因此我和父母幾乎四年沒有說話,但軍校四年卻讓我養成獨立的個性,下部隊後我更是力爭上游,不但深獲長官的好評,也爭取到許多個人的榮譽,慢慢地父母對我的觀感開始改變,我們的感情也愈來愈好,如今我不但有一份正常而穩定的職業,並且結婚生子讓他們含飴弄孫,他們總是以我為榮。筆者以為,分數的高低不代表未來成就的大小,而大學成績考得好也不代表未來工作就會好,我常在想,如果當初我考上了大學,說不定現在我還在為了找工作而煩惱。筆者希望,大家不要以分數來論高低,也不要以分數來評斷學校的好壞,畢竟「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
(作者現任高中教官)
羅家倫數學○分
◎ 余哲彰
當年,羅家倫以「作文考一百,數學考零分」的懸殊成績對比卻能夠進入中國北京大學就讀,到後來甚至於更成為北京大學的校長、一代的思想大師,就證明了學生在入學後的表現才是最重要的。只不過這樣的例子,對於仍然執著於大學聯考分數至上主義窠臼的台灣人而言,究竟還有誰記得?
(作者為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