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3-05 21:58:45尚未設定

投資倒後鏡

1. 人類只相信眼前的事物

股神畢菲特曾言,投資者大多數像一個只顧望著倒後鏡而不看前路的驅車者,後果自然是車毀人亡。倒後鏡裡的路是長且直的,但畢竟都是過去了,而前面的路並不直、也凸凹不平,投資者偏偏不看清前路,並且把車速加快、不依路形拐彎,後果自不待言。倒後鏡裡的情景,卻並不是一朝一夕出現的,而是在一段頗長時間之後,鏡裡的景象才逐漸清晰起來。鏡裡的景象愈清晰,驅車者愈覺信心十足,加速飛馳………這就是投資者失敗多於成功的原因之一。在另一個角度看,他們敗在人類本生的「劣根性」。人類只相信眼前的事物,而不相信將會發生的事物。眼前的事物可能包括過去的東西的伸延,而當那種「眼前的事物」漸漸因環境經己變遷而無法再出現時,人們卻並無所感,仍然相信那些「過去的真實」還是值得信賴的。這種人類本生的「劣根性」永遠指揮著人的行為,結果,一生中錯的多、對的少。

2. 兩面倒後鏡

香港過去幾十年的經濟發展,出現了兩面「汽車倒後鏡」,一面是樓市倒後鏡、一面是股市倒後鏡。樓市倒後鏡在那一刻出現呢?在人人都在說:「買樓可以永久保值」、「幾十年來有升無跌」、「買樓是最安全的投資」時出現了。樓市倒後鏡出現了一個清晰的景象:一條直路,無邊無際。樓市因此成為泡沫,大家趕著在崎嶇的彎路上飛馳,猶如在直路上加油的狀況。最後,樓市倒後鏡破碎了。「上車」的人幾經碰撞之後,終於看清前路,慢慢地在崎嶇的彎路上駕駛著。

另一面股市倒後鏡並沒有破碎,因為股市沒有形成不合理的泡沫。但到底,它已經出現了,而鏡裡的景象變得清晰了。景象裡的直路是這二十多年來的股票回報是如此可觀,大跌之後又能復元過來拾級而上。有人拿出例証,以一只藍籌為例,當年五萬元的投資,今天有千萬元的回報。有人認為在經歷73年和89年兩次股災之後,市場漸趨成熟,投資者亦漸趨成熟。然而,投資者漸趨成熟就是開始懂得回顧過去,恰然陷入迷信倒後鏡所出現的迷惘。再過二十年,今天的投資可會有一千倍的回報?不會的,原因有二;一是當年基數低,加上經歷了高增長的特殊環境配合,才出現這條「康莊大道」;二是人人懂得參與的,回報率便漸趨微薄,這個是財務學所謂的「有效市場假設」(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的必然效應。

以上所說的,是長線投資的範籌,當然中線和短線不一定適用。但其中一種現象是相同的,便是表裡永遠不一樣、永遠互相轉化。

3. 傳統智慧 不是智慧

古時農業社會人人望豐年,今天豐年對農夫的意義不同了。大豐收使競爭劇化,價格下跌,實際上農夫的得益效歉收時好一點而已;當然心情上總有分別。但今天在農夫的立場上看,最理想的情況不是人人大豐收,而是人歉收我豐收,這樣才能賺大錢。在投資場上更須注意的是,各種有關條件時刻千變萬化,根本是沒有所謂傳統智慧這回事的。因此,人人擁有的便價值不高,人人預見到的便不叫做智慧,例如被稱為傳統智慧的其實己不是智慧了。傳統智慧應該稱為「過去的智慧」。

在今日世界上,我們能夠按科學上的解釋去理解事物便叫做「科學」,但不能夠用現在的科學理論去解釋的也不該稱為「不科學」。如同上面的道理,「科學」是過去和現在的東西,其成為「科學」是「前人的智慧」。我們今天所學的「科學」是屬於「過去」的。科學家的成就不在於應用科學,而在於「創造科學」。匪夷所思的東西或不能以現在的科學理論去解釋的東西,經過科學家的辯證,由不科學變為科學,便是「創造科學」。因此「不科學」的東西在一般科學家的眼中是沒道理的(即是逆,詳見下),但當這「不科學」的東西通過驗證之後,人人都覺得合乎科學了(即是順,詳見下)。宇宙間的事物,件件如此。如果個個科學家只拿著現有的科學理論而不敢去作假設,那會贏得諾貝爾獎的名譽呢?科學那會有進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