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1-01 11:33:00inosen

台語文字標準化及中小學的台語教學問題

作者按:這篇文章與我上一篇語言討論文章有若干重複,原刊登於PTT的版上。

各位:

本人在網路上與人辯論台語及台語教學的問題。
有興趣的人可以上網去看討論,開版人用的主題竟然是我痛恨台語(inosen案:這是多可怕的用語,竟然用痛恨):
http://board.yam.com/hogwarts/education/school/teach/edu9/Forum_view?from=2&articleId=3244781

我的回應全文如下

魚兒及ㄚ郁及阿鼎:

台語這個語言,在過去我們上一輩的成長過程中,並不成為被教授的語言,其文字也沒有被規格化標準化,而文字表達系統的標準化是與近代民族國家的工程有相當的關係,以歐洲為例,在中古世紀,唯一被教授的語言是拉丁文,然而這個語言是與歐洲大部分人的母語是不同的,而在民族國家開始形成時,伴隨古騰堡的活版印刷術普及,開始形成各國的印刷文字,原本一個地方的語言有許多種方言群,為了成本考量及掌握權力者所用語言的關係,逐漸形成標準的印刷文字,如法文就以巴黎一帶(法蘭西之島)為中心逐漸形成一種印刷文字。(參看B. Anderson, imagined community,London: Verso,1991.此書有中譯:時報出版《想像的共同體》)

人類一直就是先有語言才有文字,所有的文字都是為了符合語言的特色而創造出來的,再岔一下題回應一下小鼎的看法,如果真要解決學生的負擔才應該廢除我現在正在寫的漢字,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他們建國後其實也一直很想廢除漢字,但礙於實際情況而慢慢改。個人認為漢字這個東西才是相當難學的東西,還記得我小時候如何辛苦的學習漢字,原因在於漢字無法從外表瞭解發音,需一個字一個字學,反觀小鼎超愛的語言/文字--英文,就是用拼音系統表達的,其實就我個人學習外文的經驗,英文其實是一種相當進化不完全的文字,一個字可能有多種發音可能,但我學德文時一看就能念,因為德文的文字也可以當作音標閱讀,一個字對應一個音,相當好學。

而台語的文字系統(在此指的是HOLO語,荷蘭人在17世紀中葉已經教導臺南原住民羅馬字拼寫他們的語言,並用於跟漢人契字時並列的文字至19世紀初,謂之新港文書),最早自從1885年,臺南基督長老教會引進臺灣第一台印刷機,並且由甘為霖牧師創造這個文字後,經歷100多年後,仍歷久不衰,正可證明其經得起考驗,本人學習羅馬字的經驗也是覺得很好學,把握幾個重點就能很準確的發音,一個人會一個語言不會書寫,對這個語言而言,這個人就是文盲,只要秉持這個理念來學台語羅馬字,就能夠學好。至於台語的拼寫系統混淆,則是需要由大家及專家學者來討論出統一標準系統(並且電腦化,將台語列入萬國碼中)。至於方言差,則是細部問題,臺灣經過數百年的混同,其實漳泉音差異不大,近似廈門音,但語彙則更加豐富。台語羅馬字照鄭良偉老師的說法只要40小時就能掌握!

此外,學習台語文字,不能只當作學唱遊,而應能試著用台語來思考,一個母語語言及文字學好,其實對於學習其他外文是一個很好的幫助,加拿大至少人人會操兩種語言,比利時人則會德文,英文,法文,我一個比利時朋友就會中文英文法文德文,並正在學日文,人的語言能力是無限的,而他之所以會多種語言,在於他的母語學得好。
此外,台語其實是一種相當適合表達思考的文字。如英文的can/may /could一詞,日文則只能夠DE KI RU,中文只有能或會,可以這三種。

但是台語中,分成四個詞(在鄭老師跟助教前班門弄斧囉,見笑了):
(1)e7-hiau2會曉 / 否定形boe7-hiau2
意指:在經過學習能夠學會時使用。
例如:
goa2 e7-hiau2 siu5-chui2
我會曉泅水。

(2). e7/否定形boe7
指擁有先天或固有能力的能夠。
Chiau2-a2 e7 pe7, hi5-a2 boe7 pe7.
鳥仔會飛,魚仔沒飛。

(3). e7-eng7--eh4
e7-sai2(會使)/否定形boe7-sai2
上述兩者用法相同,有著得到許可時才能怎樣的意思。
如:
goa2 e7-eng7--eh4 lip8-lai5 bo5?
我會用□入來無?
英譯:May I come in?

(4)e1-tang3會當/否定形boe7- tang3
在肉體上或道德上可以,又沒有妨礙的情況下所使用。
Eng-am goa2 e1-tang3 khah 4 cha2 khi3 khun3.
□暗 我會當 較早 去 睏。

個人認為台語是能夠一個把動作區分相當清楚的語言,甚至可以說是相當符合邏輯的語言,一個高度分化的語言反倒是適合思考的語言。

台語及其他母語其實是一種資源,不是一種負擔。既然台語這麼好,為什麼不能及早成為一種標準化被正式教授的語言呢?主要是政治力的介入干涉,臺灣長期來受外來政權統治,在日本時代1930年代,蔡培火曾試驗用羅馬字教導文盲,結果成效良好,向總督府請願,要求允許大規模傳授,並在學校教授,結果總督府學務局長反對,認為學習台語,妨礙國語(日語)教學(這跟前年臺灣的教育部長發言如出一轍,令人感到諷刺)。戰後,國民黨獨尊華語,打壓臺灣其他語言,使得臺灣人在島內反而逐漸對自己的母語喪失信心,一開始是指把台語龜縮在家裡使用,再則是完全否定台語作為一種可以用來完整思考的語言,語言從來就沒有高下之分,人類學習語言的能力也沒有所謂的限制。在台灣島外,反倒是可以聽到純正台語,這些人多是醫生,教授等等台僑,他們的小孩也沒有因為會講台語而妨礙英語其他外語的學習,如LA BOYS,就是會講台語,英文還不是一樣嚇嚇叫的人。

個人認為母語學得好,反倒能夠學好其他語言,以個人為例,我七歲以前還不是不會講華語(所謂國語),後來還不是學得好好,個人的英文也沒因此稍差,個人更運用台語的經驗來學習日語(通過一級檢定),認為學習母語又學其他語言會加深負擔是一種迷思。

學習母語,並使之文字標準化,是一項重要的「我手寫我口」的工程,中國在1920年代的白話文運動中已經完成,日本也在19世紀末完成,歐洲更早,並且透過母語並大量吸收外來文化作為新詞,如中國就曾大量透過日本轉手許多西方詞彙,如sociology 譯成社會學,psychology譯成心理學,甚至連「國語」一詞都是日本人所發明的漢字語彙(參見:山室信一,《思想課題TO SHI TE NO A JIA》(作為思想課題的亞細亞),東京:岩波書店,2001,頁468-480詳列了中國抄自日人發明的漢字語彙,包括政治學,社會學,哲學等等現代西方科學用語,請自行參照)。這些都是為了讓人類能夠運用最快的方式思考,透過對母語的充分掌握,並且不遏制它,讓一個人的語言使用擁有完整的權利,這才是現代社會應有的樣態。這也才是
實現社會公平的一種方法,因為如果台語成為文字標準化,並能運用它來思考,社會上許多低學歷,甚至老一輩的不識華語(有一個阿媽她五十歲才開始學羅馬字,結果學會後她留下許多創作)的人,可以表達他們的想法,並讓他們的社會經驗及歷史經驗能夠永久傳給後人,這是無價的智慧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