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21 09:49:20ines

活在恐懼裡, 孩子學會了憂慮(下)

做爸媽的另一方面恐懼,就是怕我們的孩子,會受跟我們以前所受一樣的苦,也因此我們常會有些不當的反應行為.  卡爾的爸爸對樂樂棒球的狂熱,已到了把大家逼瘋的地步;做爸爸的解釋, ”我不是運動細胞發達的類型,當我像卡爾這年紀的時候,我還記得,我總是最後一個,被選進隊的,我那個時候真的 很慘,我耽心一樣的情形,會發生在卡爾身上.”   卡爾需要自己發掘自己運動方面的才能,而不是揹負著他爸爸過去陰影的包袱.   簡言之,做父親的,必需給他兒子一個自我體驗的機會.   我們必要記得,我們的孩子與我們是不同的,他們也擁有舔噬自己傷口的權利.

 

孩子活在一個與大人完全不同的世界裡,而他們也不見得會告訴我們,他們遭遇到的事情,所以,做父母的有時,很容易無法察覺到他們的孩子,每天所面對的恐懼.  就如,很多孩子就活在被學校其他孩子,或住家附近,甚或近親孩子的恐嚇裡過日子.  他們可能被欺負,威嚇,被罵或被取笑.   小一點的孩子,可能不知如何表達他們的恐懼,而大一點的孩子,則自認為這種事要靠自己解決.   所以,我們得花點時間,問我們的孩子,他們與其他孩子相處得情形.  

 

 媽媽問五歲的安安, ”今天學校發生了什麼事了?”(這麼問可以讓孩子多透露一點訊息與細節,比起《學校還好吧?》要更有助於了解孩子的學校生活....)   喬伊拿了我的玩具, 我先拿來玩的....”, “然後呢?” 媽媽再問,安安低下頭來,喃喃的說, “沒什麼,我不知道....”  這個時候做媽的,知道喬伊欺負她兒子,她想幫安安應付這樣的事.   我想,你一定很沮喪喬伊拿了你的玩具?” 他媽媽問他,想給他一個機會,來想些應付這類棘手狀況的辦法.   .   安安想到的辦法是 1. 把玩具再搶回來, 2. 報告老師,  3. 找其他玩具玩,  4. 跟其他小朋友玩,離喬伊遠遠的.   其實,他媽媽根本不需要告訴他《應該》怎麼做,她只需要聆聽及幫助安安,找出一些辦法來轉變這種《什麼都不去做》的情形; 或是認憑他一句《沒什麼》就讓它過去.  另一個對處理這種情形,有幫助的問法是~你希望這事情的結果如何?”   安安可能回答我想拿回玩具”, 一旦孩子清楚知道他要什麼,他會開始發展出一個有建設性的計劃.    

 

很多小孩第一次面對一些新的狀況會害怕.  第一天上學,第一次看牙,第一次坐飛機都可能讓他們驚異不已.   藉由我們的鼓勵及幫助,我們的孩子能順利的經歷這些他們生命當中的哩程碑.   適時的表達我們對我們孩子的信心,有助於建立孩子的自信.   下次當你跟你的孩子說你做的很好,我就知道你能勝任的!”, 注意你孩子臉上的表情. 

 

較小的孩子可能需要多一點時間來適應這種《第一次》的經歷; 可能在開學前,帶孩子去托兒所參觀日後他上課的教室,是個不錯的辦法~.   有個媽媽,在她小孩裡裡外外看完教室後,問她女兒, “妳第一件想做的事是什麼?”   “餵魚” , 珊蒂毫不猶豫的回答, 這也表現了,她也提早一步的想像自己上學的情景.  而有些孩子的恐懼則源於電視,每天新聞,電影,廣告或連續劇,上演的暴力.  較小的孩子可能無法分辨什麼是真實,什麼是杜撰故事,而做爸媽的可能需要保護他們陷入此種 混淆之中.   大部份較大的孩子,能夠看到電視裡的意外事故,災難,暴力,或謀殺案,能不受其影響的照常生活,不像有些小孩深受這些不良畫面影響,因不能忘記而深受其害.   做父母的,需用心觀察衡量,你的小孩所能接受,這些電視不良畫面的暴力程度,依需要,加以適當限制你的孩子去接觸. 

 

做父母的,總想為了孩子堅強.   我們想讓他們知道可以依賴我們,但我們也需要有相當的勇氣承認我們也會有軟弱的時候,我們都難免會害怕,然而,就是我們面對恐懼時的處理態度,使結果不同; 如此一來有助於,讓孩子學習到,我們也是人,是人就有不足,而我們都需要別人的協助與安心的感覺.   有時會出乎妳預料的,那雙輕拍著妳背的小手,所能帶給妳的安慰.   八歲的菲比知道她媽媽,對那天要去看醫生很擔憂,菲比雖不知道細節,以她的年紀,她也不需要知道; 但那天早上,菲比上學前,她媽媽照慣例,彎身抱她道別時,像是要讓媽媽安心似的,菲比緊緊的抱了她媽媽一下.   做媽媽的感覺到,這個擁抱不同於以往,所以面露驚訝的看著她女兒說, “謝了,菲比!”.

 

我們的孩子,學習如何去對付他們的恐懼,就是藉由觀察我們.   讓他們看見不管大事小事,我們是如何從另一伴身上,得到所需的支持與幫助,相對的,我們也是如此的支持我們的伴侶, 對方覺得安心.   清楚明白,在困難中,我們自己的感受,尋求一種具創意的方式解決,是我們在我們孩子面前樹立的典範,讓他們學了,好面對他們自己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