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1 16:18:56Essence

承擔

第一次走上街,是在21歲那年,反高學費運動。與大學同學一道參加遊行的隊伍。在群眾裡,沒有特別的感受與想法,只是單純地被人群推動著前進。

爾後,不再涉足任何運動,在距離外地觀看著,看著一波又一波的運動興起,一波又一波地被淹沒。

 

今天,第二次走上街頭,坐在青島東路上,卻是為了我的學生。

今天上的課程,正巧是原住民運動,準備許多的資料,到了課堂發現,44人修課,只到了6人。事前便已發信告知,若欲參加抗爭的同學可放心前進,不會影響出缺席的紀錄,也或許是這個緣故,偌大的教室,只來了6人。

 

我與出席的同學躊躇著,該怎麼做。學生說,老師,你帶我們一起去立院靜坐吧。然則,以我的立場,我只能鼓勵,卻不能強制性地把課堂改到靜坐的現場,我必須尊重每個同學對於這個議題的態度與立場,而每個人的行動策略也不相同,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到第一線去的,若把課堂改到抗議現場,這只是強迫每個人都認同這樣的行動與價值,而這場自發性的運動,須要的是自主與自由意識,不是盲目地遵從,與無目的的參與。

 

為了在場的幾位同學,我開始授課,講述了社會運動的概念與本質,講述了臺灣80年代社運風起雲湧的脈絡,而後,談到了今日的事件。

 

一堂課結束後,又多來了兩個同學,其中一個是早上才從現場回來,我便請他上來談談參與的想法,與現場的狀況。在他講述完後,同學紛紛提問,態度開始變得浮動,而後,我離開教室五分鐘讓出席的同學討論,今日的課程,是要繼續進行,抑或,提早結束課程,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去。

 

五分鐘後,再度回到教室,已有多名同學收拾好物品,準備出發。一共四人決定前往現場,在路上又遇到一名同學,一行五人。

他們問,老師,你要去嗎?我看了看他們,說聲,走吧,一道去。

一路上,同學問我,老師你是屬於激進的人嗎?你常常參加這種活動嗎?

我搖了搖頭,坦白自己從來只是在遠處觀望的人。

他們問我,那今天何以要去?當了他們幾個禮拜的老師的我,自覺有一份責任,若我的學生可以為了我在課堂上傳述的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在寒冷的天候裡坐在硬地板上,為信念而堅持,我又有什麼理由再保持我的距離與淡漠?

於是,在15年後,36歲的我再度走上街頭,坐在冷風裡,與我的學生、學弟妹,與其他不認識的孩子,一起坐在冷風裡發抖、等候。

人群裡,我依舊是觀望、觀察著,看到秩序,但也看到投機,見到熱情,但也見到冷漠,感受希望,但也持續失望。

對我個人而言,這是一個新階段的開始,開始承擔投射在身上的期許,開始實踐那些在溫室裡說得順口,操作起來卻凍得發抖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