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13 15:03:45費比安

【People】『阮玲玉逝世75週年特輯』:渴當新女性 阮玲玉3.8悲歌


◎前言:
她是中國默片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名字,從影9年以來,盛載無數掌聲,卻亦招來許多攻擊性流言蜚語。1935年,她在三八國際婦女節,結束其生命。「我一死何足惜?不過,還是怕人言可畏,人言可畏罷了。」那年,她衹有25歲,這個叫阮玲玉的女演員,死在「人言可畏」輿論夢魘下的舊時代女性。今天三八國際婦女節,亦是阮玲玉逝世75週年,女性們不妨透過阮玲玉的故事,從中反思。



◎為無聲電影而生
很多人說,阮玲玉是真正為無聲電影而生的,她一生中拍過30多部電影,全是默片。25歲時,她以死為代價,控訴社會輿論的謾罵抨擊。當年,有10萬餘人到萬國殯儀館瞻仰她遺容,30萬人自發為她沿路送葬,送她最後一程。

阮玲玉,原名阮玉英,1910年生於上海,祖籍廣東中山縣,父親早逝,家境清貧,靠母親在富戶張家幫傭過活、上學,就讀上海崇德女子中學。張家有4個兒子,小少爺張達民在上海某「野雞大學」(非正規學校)裏混了張文憑,卻不務正業,依靠家產喫喝玩樂。張達民18歲時遇到15歲豆蔻年華的阮玲玉,看中了這個美麗可愛的保姆女兒。

因母親被雇主辭退,生活陷於窘迫,張達民接濟母女倆。1926年,年方16歲的阮玲玉,獻出了身心,與張達民共賦同居。同年,為自立謀生、奉養母親,阮從女校退學,參加明星影片公司《掛名夫妻》招募演員試鏡。

導演卜萬蒼在面試時要她做出歡樂表情,她輕盈地將頭一側,薄唇輕啟,嫣然一笑,嘴角還浮出逗人的淺酒窩。做悲傷表情時,純真眸子瞬間已有一層盈盈淚水,目光還帶著哀怨。導演滿意地錄取了她,並說:「這個惹人憐愛的女孩,像有著永遠抒發不盡的憂傷,一定是個很優秀的悲劇演員。」考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後,取藝名阮玲玉,主演《掛名夫妻》。1930年加盟聯華影業公司,電影《故都春夢》獲得成功,奠定其影壇地位。


(阮玲玉生活照,右後方為其母及養女小玉。)

◎塑造苦難形象
阮玲玉從影9年
,多部主演作品如《野草閑花》《三個摩登女性》《小玩意》《城市之夜》《人生》《歸來》《再會吧,上海》《香雪海》《神女》《新女性》《國風》等,以暴露社會黑暗,表現下層勞苦大眾為主題,成功塑造了各種飽受苦難的中國婦女形象:有女工、村婦、丫鬟、教員、舞女、妓女、藝人、作家、尼姑、乞丐等,大多身世悲慘,經歷坎坷,屢遭磨難而奮鬥不息。最終多是自殺、出家、入獄慘死為結局,但都能保持善良正直的天性和純潔美好的心靈。其中,《神女》是代表作,她以精湛演技,把崇高的母親與卑微的妓女兩種身份融為一體,出神入化,令人心靈為之震動。

阮玲玉端莊大方,清麗脫俗,對待表演藝術,傾注全部熱情,往往能夠準確地體味人物的情感,捕捉到人物感覺,併用適當眼神表情動作,準確地表現出來。《神女》導演吳永剛曾用「感光最快的膠片」作比喻,給予她高度讚譽。在30年代的中國影壇,她以重拍次數最少而成為導演們樂於與合作之演員,並且是觀眾「每片必看」的最具票房號召力演員。

可惜,張達民嗜賭成癮,迅速將其父遺產散盡,一次次向阮玲玉伸手要錢,用於賭、玩女人,不給就跑到攝影棚去鬧,令阮玲玉非常苦惱。她領養了一個被遺棄的女孩,取名妙蓉,小名小玉,傾注母愛以求得安慰。


(圖上)張達民&(圖下)唐季珊

◎以死捍衛尊嚴
1932年 「一·二八」事變,日本侵略的戰火燒到上海,阮玲玉張達民來到香港,
遇到生命中第二個男人,茶葉大王唐季珊。這個「不愛女人,只懂得玩女人」的富商,不斷展開追求攻勢,還在上海新閘路沁園村買了一棟3層小洋樓,對張達民死心的阮玲玉,終帶著母親和小玉,投奔唐季珊。小洋樓至今猶存,唐季珊實際上送給阮玲玉一座墳墓。

潦倒不堪的張達民,不斷糾纏敲詐阮玲玉,而唐季珊早已搭上別的女人。一個無賴,把她當搖錢樹,一個不忠,把她當專利品。

阮玲玉接拍了以演員艾霞生平為藍本的《新女性》艾霞因不堪小報輿論而自殺,享年21歲。當時,張達民唐季珊兩人鬧上法庭,一告通姦,另一告妨害名譽。各報連篇報道阮玲玉和兩個男人的風流韻事,繪聲繪影、誣衊、攻擊、謾罵,接踵而至。由於《新女性》描述記者利用輿論逼死女主角,因而引起某些記者強烈不滿,於是乘機對阮玲玉落井下石,刻毒諷罵。

阮玲玉在拍攝期間曾言:「我多麼想成為一個新女性,能夠擺脫自己命運的新女性,可惜我太軟弱了,我沒有她堅強。」面對公眾的指指點點,人盡可夫的濫交指控,宛如所接拍的默片般,衹能無聲吶喊,陷入絕境的她,於1935年3月8日凌晨,吞服過量安眠藥自盡,在自己最輝煌最美麗的時候離開,只為了捍衛最後的尊嚴。

不停有人告訴她要堅強獨立、做新女性,出身貧寒的她,靠個人奮鬥求得經濟獨立,事業有成,已是「新女性」榜樣。奈何,沒人能告訴她,「新女性」該如何對付這新舊夾雜的世界、新興的「記者」「輿論」,以及她渴望卻無法擁有的「愛」

 

◎留有兩封遺書
阮玲玉
留有兩封遺書,其一是《告社會書》,裏頭寫道:「我現在一死,人們一定以為我是畏罪,其是(實)我何罪可畏?因為我對於張達民沒有一樣有對他不住的地方,別的姑且勿論,就拿我和他臨別脫離同居的時候,還每月給他一百元。這不是空口說的話,是有憑據和收條的。可是他恩將仇報,以寬(怨)報德,更加以外界不明,還以為我對他不住。唉,那有什麼法子想呢?想了又想,惟有以一死了罷之。唉,我一死何足惜,不過,還是怕人言可畏,人言可畏罷了。」

死於人言可畏、死於失望愛情,阮玲玉之所以傳奇,除了紅顏薄命,更因她選在三八國際婦女節了結性命,意義重大。舊時代無力反抗控訴的女性,死亡成了最好的解脫。且看香港的阿嬌,婬照風暴後,備受群眾輿論傷害,女人的情事性事被狠狠放大,明明是受害者,卻成了渴求大眾原諒的女人。女人,不易為!在繼續追求「平等」權益時,可別忘了,也要照顧好你的情緒管理。生命誠可貴!活著,一切都熬得過去!



◎電影《阮玲玉》。三個女人
極多數近代影迷是透過同名電影,認識阮玲玉導演關錦鵬以半紀錄片形式呈獻,穿插演員們對角色的討論、阮玲玉部分電影片段、當年影星及導演等人訪問於片中,加強了真實性。電影令張曼玉摘下6座影后獎項,包括柏林影展,成為首位於3大國際影展封後的華人女演員。

關錦鵬曾表示:「我想拍那個年代女人的命運。阮玲玉是個很好的演員,但許多關於她的傳記,都稱她是表演藝術家,我覺得有些往她臉上貼金。阮玲玉還是一個女人,身上具有普通女人特質,衹是『命運』與眾不同。我感興趣的並不是重塑阮玲玉的一生,當時想的是如何透過電影這個媒介,探討電影的本質,它的真與假。」

拍攝《阮玲玉》是在《胭脂扣》後,當時他渴望再度與梅艷芳合作。「我想讓梅艷芳與阮玲玉有個對話。她們背景經歷太相似了,我想營造一個30年代的女演員與一個90年代的女演員,在相同成長背景下,不同發展的命運軌跡,讓她們進行跨時空對話。」因此最初劇本描寫,梅艷芳生平比阮玲玉還多。「若由梅艷芳來演,90年代的戲會更多,影片也不會有訪問和對談形式,也不會以彩色與黑白交替拍攝。」

後來,梅艷芳因種種原因辭演,才由張曼玉替代。據悉,張曼玉看了劇本,立即答應演出。在上海試妝時,她問工作人員:「像不像阮玲玉?」眾人面面相覷,最終才有人答:「不像。」令她心灰,但關導說了一句話:「你的臉當然不可能像,我衹要你神韻就好了。」結果,張曼玉如魂靈附體,超越了本身與角色外型上的差異,以內在神韻氣質,演繹出一代名伶精髓。

張曼玉說,阮玲玉的性感是騷在骨子裏,即使穿著密實,也能很風騷,笑迷死人。於是,片中的阮玲玉,一顰一笑都那麼徹人心肺,是種刻意又自然柔美的表情外現。片中,張重塑阮在《新女性》演出,她躺在床上,臉部神情極其凝重,繼而流下一滴淚。《新女性》最後一幕,張曼玉哭泣掙扎,已教人分不清是阮玲玉,抑或張曼玉

電影《阮玲玉》的三個女人,阮玲玉因人言可畏,以死挽清白;差點成為女主角的梅艷芳,2003年子宮頸癌病逝,多段戀情因媒體過度關注無疾而終,終其一生仍孤身走我路;還是張曼玉最幸福,成為國際知名女演員,結婚離婚再戀愛,無視狗仔隊跟拍造新聞,與建築師男友Ole Scheeren北京愛相隨。時代變了,想法也應如此,凡事轉個想法,衹要不負人不負我,女士們又何須懼怕眾人眼光?



◎李天葆。喚醒渴望寬容的情懷(國內著名作家、影評人、懷舊愛好者)
最早以前是在老電影人關文清《中國銀壇外史》看到阮玲玉的故事,以及為之驚艷的照片:側面婉轉低眉,完全女神形象;比較生活化,有穿著皮裘與林楚楚並頭而笑。我想如果說瞭解阮玲玉是騙人的,衹是一切試圖的瞭解,不過是反映了我們的內心--可憐缺乏愛的電影皇后,或者軟弱不知反抗的舊時代女性,都是一廂情願的刻板印象。了結生命,是因為那時那刻忽然覺得只需如此,才能度過那關,就折斷了人生的其他可能性。

看過阮玲玉不少作品,諸如《神女》《桃花泣血記》《新女性》《國鳳》《銀漢雙星》,她絕對是默片極具代表性演員,尤其巔峰作品《神女》,真實細緻、牽動情緒,一個眼神,就充滿故事。老實說,除了此片,其他作品均有瑕疵。

阮玲玉之後,華人影壇曾出現過不少具時代印記的女演員,像粵語時代的白燕、芳艷芬,華語片的李麗華、林黛,大陸時期的劉曉慶鞏俐,每一盞燈無不晶光燦爛。

死在三八國際婦女節這一天,是極具戲劇化的巧合,也自然引起回響。流言蜚語可以殺人於無形,我覺得與其是人言可畏,不如是厭倦了身為女明星剖開自己的情史被外界盡情消費,巨細靡遺的放大,那種赤裸之感,讓她剎那間只想遠離紅塵。

重溫阮玲玉精湛演出,具備了天下母性色彩的《神女》,喚醒了一種人們渴望慈悲寬容甚至犧牲的情懷,值得推薦。

 

原文刊登於2010年3月8日(週一)
《光華日報》之《非常人物》

*配合3.8國際婦女節來臨,整理報道了阮玲玉這篇專文。3.8國際婦女節之所以讓我印象深刻,是因為觀賞了電影《阮玲玉》,認識了這位默片時代的最佳女主角。記得當時年紀很小(13-14歲吧!),因電臺播放《台灣流行音樂100張最佳專輯》系列,《阮玲玉》電影原聲帶榜上有名,就被黃鶯鶯《葬心》和配樂深深吸引,所以我是先聽音樂,再看電影。這部片子,是17歲或之前看的吧!那時候最深的感受是:「人言可畏」四個字,也因此喜歡上張曼玉。若干年後,為了寫專題,再重看電影,依舊很棒!

同時,亦第一次觀賞了阮玲玉代表作《神女》,我只能說:「太讚了!」其演技令人折服,有機會觀賞的人,千萬別錯過這無冕影后的佳作!今年是阮玲玉逝世75週年,很高興能寫出這篇專文,愛電影如我,希望更多人能夠認識阮玲玉^_^

(30萬民眾送別阮玲玉。)

◎阮玲玉檔案:
原名:阮玉英
學名:阮鳳根
籍貫:廣東中山縣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10年4月26日
逝世日期:1935年3月8日
作品:早年電影拷貝因使用易燃硝基膠片拍攝,十分容易損毀,加上經歷戰亂時期,其電影僅有《戀愛與義務》《桃花泣血記》《小玩意》《再會吧,上海》《神女》《新女性》《一剪梅》《歸來》《國風》等9部至今仍存拷貝,其中《戀愛與義務》於1990年在烏拉圭尋回。

 
《葬心》黃鶯鶯
作詞:姚若龍/小蟲
作曲:小蟲

蝴蝶兒飛去   心亦不在
淒清長夜誰來    拭淚滿腮
是貪點兒依賴    貪一點愛
舊緣該了難了    換滿心哀
怎受的住    這頭猜   那邊怪
人言匯成愁海    辛酸難捱
天給的苦    給的災   都不怪
千不該    萬不該    芳華怕孤單
林花兒謝了   連心也埋
他日春燕歸來    身何在
天給的苦    給的災    都不怪
千不該    萬不該    芳華怕孤單
蝴蝶兒飛去    心亦不在
淒清長夜誰來     拭淚滿腮
林花兒謝了    連心也埋
他日春燕歸來     身何在

哈比人 2010-07-03 15:49:59

我非常喜歡這部電影,也從這部電影瘋狂迷上張曼玉。當然我也很喜歡梅艷芳,如果由她演,一定是完全不同的風貌。
我還記得影片中有一幕,關錦鵬問張曼玉希不希望他如果阮玲玉成為那時代最好的女演員,當時還沒覺得如何,但現在回首,的確成為兩個時代最好的女演員,這部片和胭脂扣一樣,真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這次台北電影節重映[阮玲玉],一定要在戲院重溫一下。

版主回應
嗯嗯,我愛張曼玉,也很欣賞梅艷芳的演技^^
如果由阿梅來演,真的會是不一樣的風貌。
在我眼中,不管是阮玲玉,或者是梅及Maggie,她們都已經是legend了。
在大熒幕觀賞《阮玲玉》,感覺肯定很棒~
2010-08-24 14:02:58
豪迈 2010-06-09 12:45:12

我一直想看《神女》,请问哪儿有得卖?还有《阮玲玉》的电影原声大碟也是我一直想拥有的,配乐真好。听到《葬心》这首歌,就有心碎的感觉,好像把心的碎片埋在泥土,才得以安息。

版主回應
借我這片子DVD的同事,應該是在內地買的。
等你某日到內地旅遊時,不妨去蒐羅一下咯~
嗯嗯,《阮玲玉》電影原聲帶超讚的,《葬心》也美得心碎。
我也好想擁有這OST呢!可惜機會渺茫。
2010-06-21 11:32:39
abner 2010-05-30 10:07:32

台北最近影展有一系列他的電影耶!

版主回應
嗯嗯,有聽說。
你有時間,記得去看看~
2010-06-06 17:3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