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13 18:53:22費比安

【Movie】隨一灘血和冰冷軀體,長眠土壤~《天水圍的夜與霧》



基於對《天水圍的日與夜》那份喜愛,打從一開始就相當期待許鞍華導演這系列作品,而成績證明,劇種風格迂回,展現了許導的功力所在,一部沈穩寫實的張力之作。

以倒敘方式呈獻,進行式穿插其中,毫無凌亂感,開場之緊湊,迅即抓緊觀眾思緒,飛快投入。改編自當年轟動的滅門慘案,電影真實度及配合戲劇效果而杜譔部分,佔據多少比例,不得而知,劇本出自新晉導演張經緯手筆,尚算紮實,無詬病之處,即使抽絲剝繭的口供戲份,也未見冗長和拖垮情形,盡在導演掌握中。



男女主角任達華與張靜初,先天上有鮮明角色為基礎下,演技交出水準。表現稱冠的任達華,外形經過特別修整,型男刻意增胖、鬢髮斑白、造型邋遢「麻甩」,入型入格的失業中年阿伯,足見演出之用心。

演繹,入木三分得不寒而慄,李森這男人,過去一直被凶悍前妻鎮壓,是個抬不起頭的男人,年輕時工地業好景,以嫖妓來宣泄釋不出的男子氣概。再婚,娶了貌美少妻曉玲,色欲不滿足,還與小姨子暗通款曲。工地業不景,手腳靈活卻領綜援(綜合社會保障援助),游手好閑又佔有欲強,如精神分裂般,個性兩極,對待女兒的溫柔、對妻子施以暴行的凶殘悍毒。

有3幕不得不提,綁起妻子霸王硬上弓的無賴、揮棍打死家狗的變態、自殘變自盡的出其不意,精彩又心驚膽顫!那雙銳利暴戾眼神、人前人後演戲裝無辜,咬牙切齒,華哥為自己問鼎影帝,添加籌碼。

張靜初飾演的曉玲,略為可惜了,演出沒問題,但由於編劇貪心地想描述其童年至死的宿命論,在篇幅不夠下,留下許多不解之處,諸如竹林是期盼平靜安定的夢,抑或是丈夫與妹妹偷歡的記憶?到底少小離家的她,過程面臨哪些困境?她如何與丈夫邂逅?床上溫存的恩客嗎?關於曉玲的內心,未有明確道出。

再者,角色略不一致性,面對丈夫或港人的維諾懦弱、回深圳時的自如款,縱使可以環境因素解釋,仍說不過去。儘管如此,在扮演太太和母親的詮釋上,張靜初的確演活了,尤其喜歡細微肢體動作的表現,此片可說是繼《門徒》後,又一印象作,連接幾部表現不盡理想的港片,《天》總算是回溫作,但絕非最佳演出,受角色所限啊!

兩人同時入圍本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女主角。華哥於片中演技外放有層次,且看評審愛其演出,或較欣賞《十月圍城》王學圻的內斂平穩。華哥另有《歲月神偷》同時問鼎此獎項,會否因此分薄票數呢?看好華哥首奪金像獎影帝!至於張靜初,未是時候,陪跑居多。

《天》僅入圍3獎項,均為大獎,雖落選最佳電影,許鞍華卻獲提名最佳導演。如上文提及,實至名歸。許導在火候鋪陳很到位,層層疊進,仿紀錄片風格,嘗試還原、探討。更欣賞的是,電影為弱勢社群提出訴求,明顯抨擊香港政府有關機構的盲點,區議員、社工、警察,若再多加關注,也許結局可改寫。

同時,電影亦把香港人對內地人的普遍壞印象拍出來,內地女人,都是賣弄身軀淘金的貪錢一族。自負的香港男人,還在實施者不合時宜的男尊女卑生活模式,不平等。難忘幾場夫妻倆與男社工的見面戲,社工一味盲目鼓吹「家庭和睦」,卻未有正視問題根源,也沒嘗試站在女事主角度去思考,教人痛心。




延續許導的女性情懷,儘管張靜初角色不少瑕疵,但仍具殺傷力,教人傷感,結尾定格在離家闖蕩一幕,遙遠的山路,她以為走出去就是康莊大道,殊不知...心疼!庇護中心的女性角色,亦有點浪費了,尤其佔戲頗多的羅美娟,角色過於表面,形成無從發揮的窘境。

整體而言,誠意和演技搭夠,屬於水準之作。2009年,代表香港出征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乃以台灣為背景的《淚王子》,在電影美學勝於劇本下,實在納悶所謂的評選制度。一如過去《夜宴》《畫皮》代表角逐般,啼笑皆非。不俗的純港製作,兼具香港情懷與社會訊息,《天》不是更為恰當嗎?

揮別日與夜的溫情溫馨,夜與霧像隔了一層謎,有種不安分的騷動,像內地人一直想往香港發展的心態,一切都看不清。有幕張靜初與內地來的社區鄰居閑聊,內地就在不遠處,然而回去容易來時難。衹要用力呼吸,就能嗅到內地那陣味道,可憐可悲。

這是一個懷抱夢想的女人故事,最終卻悲劇收場。一生勞碌奔波,以為組織家庭是幸福的開端,原來是自己被美好所蒙蔽了。一個女人的簡單期盼,永遠衹是期盼,隨著一灘又一灘的血、冰冷軀體,長眠土壤,RIP。


完成於2010年4月11日(週日)
晚間9.21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