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08 15:16:02費比安

【Movie】徐克自我挑戰~《七劍》

入電影院看《七劍》之前﹐綜合許多影評和朋友的評語﹐都是“不好看”﹐但依舊無損我要看《七劍》的決心。

坦白說﹐對於徐克和眾演員﹐我都沒有任何的寄望。看《七劍》﹐純粹是因為它的預告片很精彩﹐並且讓我有種重溫徐克舊作﹐如《東方不敗》的感覺。那個時期的徐克﹐實在太出色了。

七劍一字排開﹐有劉家良﹑甄子丹﹑黎明﹑周群達(Duncan)﹑戴立吾﹑陸毅和楊采妮。另外﹐還有孫紅雷﹑金素妍﹑張靜初﹑白彪﹑王敏德等人﹐卡士真的蠻不錯。

論演出﹐中國的孫紅雷和張靜初以及韓國的金素妍表現最佳。尤其是張靜初﹐表現很亮眼﹐算是彌補了我沒看到《孔雀》的遺憾(”﹐)

而香港的甄子丹和楊采妮都有不錯的表現。

七劍裡﹐Duncan和戴立吾的戲分最少﹐著墨不多﹐但戴立吾的身手讓人印象深刻。身為男主角的黎明﹐戲分出乎意料的少﹐發揮不大。

有種錯覺﹐《七劍》的中心人物其實是楊采妮飾演的小武﹐也許她代表導演的一些想法吧﹗看她掌握天瀑劍的前後﹐仿彿表達了一些東西。(我一直忘不了黎明說的那句話﹕“因為妳心裡放不開。”有失必有得﹐也許未必。但是若學不會放開﹐你永遠不知道放開後的結果。)

唯一覺得多餘的是楊采妮向黎明示愛的那一場。觀眾根本看不出﹐他們有任何感情上的交集。

演員確實令電影減分﹐因為觀眾看不出演員之間的默契﹗碩果僅存的只有甄子丹和金素妍。

其實﹐電影拍得很好看﹐無論是拍攝角度﹐美指﹐服裝設計﹐場景﹐道具和武打場面﹐都看到製作群的用心。問題就是出現在剪接師﹗剪接師無法讓電影有一種緊湊和一氣呵成的感覺。

據知﹐《七劍》原本片長4個小時﹐如今剪成2個多小時﹐肯定不完整。可是要令觀眾有追看下去的衝動﹐是剪接師的責任啊﹗徐克太失策了。

電影的武打場面顯然是其中一項賣點﹐其中孫紅雷臨死前和甄子丹在牆上對打那一幕非常精彩。個人認為﹐徐克開創了武俠電影的新美學風格。

日漸年長的徐克﹐從《順流逆流》開始﹐就改變了風格﹐想透過電影帶給觀眾一些訊息﹐然而這些年來﹐他的作品卻變成了眼高手低。這次﹐身兼編劇的他﹐要表達的還是很多﹐欣慰的是我開始接收到了﹐雖然不太多。

電影中﹐有2幕表現得很惆悵﹕
第一﹑七劍一同看日出。日出代表希望﹐日落代表失望。在那個年代﹐也許看日出也會成為一種奢侈﹐因為生死都不是他們所能控制。

第二﹑志邦(陸毅飾)把馬匹全放走﹐心愛的馬回頭找回主人﹐卻找不著﹐惟有失望離去。

整體而言﹐《七劍》絕對值得一看。要把一部大製作拍得好不是易事﹐因為要兼顧的東西太多了。徐克想在藝術和商業上取得平衡﹐是種挑戰。我很欣賞他這些年來的自我挑戰(提昇﹖毀滅﹖)﹐武俠片或動作片是徐克擅長的電影類型﹐他不停地在這類型電影上尋求突破﹐讓人敬佩﹗

和《十面埋伏》相比﹐《七劍》縱使不出色﹐但是那種踏實和認真﹐是《十面埋伏》無法媲比的。因為透過《七劍》﹐我看見一位導演認真地向我們說故事。而我們回饋導演的方法就是入場看電影﹐畢竟認真的港產片實在買少見少。

電影埋下很多伏筆﹐是為續集鋪路吧﹖我倒是很期待。在電影結束時﹐突然希望每年都能看一部《七劍》續集﹐就像《魔戒》。我開始對徐大俠有所期待了...


寫于2005年8月8日
下午3點09分



~ 8月6日(星期六)﹐晚上10點10分的這場電影﹐幾乎滿座。電影在結束前﹐配樂響起(一般電影慣常的結尾方式)﹐誤導觀眾以為完了﹐於是觀眾陸續地走齣戲院﹐其實不然。我感到很無奈﹐因為觀眾堵住我的視線﹐令我有種看得不完整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