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04 02:09:49繁華

【旅人日記】相濡以沫的人生---蘭陽溪口捕鰻苗人

  每個人對於人生,總會有種索度。

  2006年的凌晨四點,這個本該沈睡的夜,我卻選擇在宜蘭河、蘭陽溪與冬山河的交會處,與捕鰻魚苗人一起度過一個不眠的夜。於是,一段簡單到不懂計較的愛情就在此被發現。

  那是個年輕的女子,在岸上一盞盞微亮的小燈中,她的身影顯得與眾不同。她的目光往海裡望去,在一片黑漆漆的海面上,定睛一瞧,一個又一個無法辨識出容貌的身影,正來回的在海上走著。我忍不住被她吸引,而上前探問。

  她的裝備和鄰近的人相比,簡陋不少。在風大的海岸邊等待,她竟然連個抵擋及遮蔽風雨的棚子都沒有,我好奇的問著:風雨來時如何抵擋?她用清細的聲音回答我:沒什麼特別的,就和現在一樣,頂多是被雨淋而已。她怯生生卻又輕鬆的回答著。

  她的答案頓時讓我覺得汗顏起來。不需為了生計而奔波的我,在乎的是冬天的海岸上隨時可能出現的低溫與風雨,看似重要的問題,她竟不以為意。那麼什麼會是她在乎以及必須面對的,答案也許是在她眼光所凝望的海上。

  約莫二十分鐘的光景,一名年輕男子朝女子走來。他俐落的將漁網往地上卸去,鬆開綁緊的網口,交給她。她將小燈轉至最大,倒出網內的收穫,在一堆細小的細枝條中,翻檢著生命。偶有蠕動的生命,所有人不免振奮,然而,大多數是小蟹或小魚,遇到那細白如透的小鰻苗機會是少之又少。我注意到男子屏氣凝神,等待女子數算的結果。「一、二...五尾。」女子公布答案後,只見男子吐了口氣,洗了手上的細屑並抹乾水分,再將鬆開的網口緊緊纏繞住,然後起身,將漁網往身上拋,然後頭也不回的往海面走去。至於女子則收拾地面,將捕獲的鰻苗往水桶內放,然後再回復成等待的坐姿。

  男子如此來回二趟之後,問我是那個單位的。我稱:文字工作者,他說:要把我放在頭版啦!我想他大概將我與記者的身份搞混了,但我無意解釋,只好將錯就錯,接著他像自言自語般的說著:唉!時機不好,找不到工作,於是只好來這兒碰運氣。我接著詢問他的年紀,他答稱二十六歲,並附帶了一句,在這個海岸邊,我是最年輕的!口氣令人聽不出一絲情緒。說完,彷彿是在跟時間賽跑似的緊張,繼續整理漁網,再往海裡走去。

  小女朋友繼續和我聊著,他們來到這兒捕鰻苗才不過兩個月的時間。每天的收成都不是可以預測的,最差有連著幾天都捕不到鰻魚苗的成績,至於最好的,則是一天有百尾來的收成。我心想,若不是真的找不到工作,以他們如此年輕、不耐吃苦的年紀,又該用什麼樣的心情來度過這種看天賜一口飯吃的日子。

  我從旁觀察著男子的動作,每一次的起網回岸,彷彿是面對樂透開獎般的忐忑不安;公布答案後,那起身往海裡走的身影,卻又彷彿帶著荊軻刺秦王的堅決。那年輕女子看著男子來去身影的眼神,深情中帶著無比的信任。我想,他們應該是相愛的吧!突然,我想起了「相濡以沫」這句成語,儘管是一無所有,卻還是努力的給對方自己的全部。

  在視「速食主義」為王道的今日,我不禁想問:究竟還會有多少戀人如他們,會如此在乎與珍惜,靈魂中相守的曾經以及共度風雨的歲月?